文档详情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报告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7KB
约19页
文档ID:409059440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1/19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作业题目: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小组成员:. >.目录摘要21 前言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意义32 研究综述42.1 国外研究概况42.2 国研究概况42.3 研究反思63 研究目的73.1研究目的73.2 研究假设74 研究方法74.1 被试74.2 数据分析…………………………………………………………………85分析与讨论115.1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性,并且大局部学生对恋爱持赞成态度25.2大学生恋爱动机多元,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但根本务实25.3大学生择偶时存在性别差异,但是整体上比拟理智26总结与建议126.1总结126.2树立合理恋爱观的措施12附录: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13.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摘要:大学生〔18—25岁〕作为青年人,生理、心理开展趋于成熟,对于爱情的渴望也逐渐强烈。

随着社会的开展,各种思想和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耳目,对于他们恋爱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观,提高大学生爱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建立美丽校园、和谐社会奉献力量论文先以文献法收集研究人员关于恋爱观定义、恋爱现状、恋爱动机以及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资料,又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性观念上的事实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性,并且大局部学生对恋爱持赞成态度;大学生恋爱动机以情感性为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择偶观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更注重对方相貌,女生更在意对方的品质;大学生性观念比拟开放,男女生对性的态度有显著差异了解大学生恋爱观之后,分析恋爱观形成因素,最后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康恋爱观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研究方法1 前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新潮、前卫个性是他们的代名词而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开展,他们有强烈与异性交往的欲望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的爱情然而爱情又是一个伤人的东西,恋爱带给人们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失意。

随着经济快速开展,中国文化和思想界也翻开国门,大量接收西方的事物曾几何时,中国学生谈“恋爱〞色变,爱情是甜美圣神又不能轻易触碰的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承受了西方情感的表达方式,热情、奔放尤其是90后这批“新新人类〞,他们一直走在时代和潮流的尖端,对爱情的追求亦是如此谈恋爱不再是学生间的敏感话题,他们情感丰富,对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的理解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成熟,但是心理上未必“断乳〞他们追求爱情,希望轰轰烈烈,但是却失去了理性;他们见多识广,承受了很多新鲜事物,想尝试,却没有分清这么做是否得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喜爱西方国家的事物,甚至忘记了中华传统感情的表达方式社会在开展,人类在进步,但是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非主流〞,从而导致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出现偏差这些不合理的恋爱观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误区,也困扰着他们的根本生活,对未来个人和社会的开展都不能起到有利作用当代大学生主流恋爱观是什么?他们这些观念的形成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的?了解这些问题可是帮助我们更客观的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恋爱观1.2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大学生〔18-25岁〕群体,正处于人生开展重要阶段,虽然心理生理都趋于成熟,但是其自我意识、恋爱心理等开展还不稳定。

目前国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课题很多,国外学术开展比国迅速的,国开展还没有形成体系,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本篇论文,以研究大学生恋爱的性别差异为主,针对性比拟强,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国大学生恋爱现状研究的开展现实意义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然而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心理比拟敏感,平时接触的不良信息也比拟多,很容易受到影响,使自己的恋爱观和行为产生偏差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展探讨之后,提出关于建立合理恋爱观的建议,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开展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能促进大学生恋爱现状走向良好状态,为学校婚恋观教育提供有力支持2 研究综述2.1 国外研究概况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创世人弗洛伊德就对婚姻、恋爱、性心理等相关课题进展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罗姆认为:爱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快感,也不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而是一种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意志行为威廉斯曾提出青春期的两大任务,一是从精神上脱离家庭走向独立,二是建立与异性的良好关系马克思认为,恋爱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恩格斯第一次对爱情做了科学概括:爱情,就是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根底的关系。

他认为古代的爱情是客观的义务,当代的爱情才是主观的喜爱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也不是桃花源下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根底之上的研究恋爱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法,理论分析…由于对恋爱观的构造和纬度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测量量表编制比拟难,所以国外主要采用调查法:斯曼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鲁宾斯、劳拉曾利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国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恋爱态度研究:克纳克斯和斯曼在when and why gender differences in saying “I love you〞 among college student一书中,利用调查问卷方式,对高校学生调查发现,83%的大学生表示正在恋爱,还有60%学生认为恋爱很重要2、择偶观方面:外国是从外貌与个人品质等方面入手,但是从性态度视角来分析:雷切尔.索尔.莱西和艾伦.雷夫曼等人的研究认为—对待性的态度影响人的择偶观,性态度开放的人择偶更注重对方的外貌,而性态度保守的人择偶比拟注重个人品质3、性观念的研究:国外的性观念一直被中国人认为比拟开放的,而国外对此的研究也未中断过。

1972-1987年,鲁宾斯、劳拉等人通过横向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式,在1972、1977、1982、1987的15年间四次调查大学生对性的态度,发现对恋爱中发生性行为以及赞同性行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韦斯泰瑞和班尼特对大学生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研究,更发现有80%左右的大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2.2 国研究概况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恋爱是指男女依恋相爱恋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受生理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关于恋爱观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但是有相关概念的探讨黄希庭认为:爱情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在爱情问题上的具体表达,涉及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恋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颖认为:恋爱价值观是指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必须承当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与奉献,以及社会、他人对青年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是对恋爱问题的一种评价、选择方式的概括,表达了青年对恋爱的深刻理解和目的评价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对此做出自己的界定:卢春丽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表达,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们走向安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春丽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表达,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态度马忠丽、玉堂总结,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总体而言,恋爱观是个体对恋爱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培养安康的恋爱观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和人生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中国学者在研究大学生恋爱观时候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档案法、量表法等各种研究方法,如:梁晓珍在硕士论文“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中采用的就是问卷调查法,其问卷以师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罗晓路设计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为根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根底上,结合对大学生访谈情况加以适当增补,编制了“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鲜艳层将婚恋观分为恋爱观和婚姻观,在此根底上编制问卷“地区8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文岩在做“80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时,不仅采用定量分析还采用了访谈法他选取了10名同学,每人进展长约30分钟的深度访谈,并且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容进展了录音中国石油大学徐倩在“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实证研究“中,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大量搜集文献的根底上还对个别大学生进展一对一形式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恋爱观。

但是采用量表的研究者很少,量表制作需要较高信度和效度,在中国这样人口密集的国家制作量表还是比拟困难的,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南大学的良群2009年,良群曾编写过一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采用SPSS统计后筛选出42题,测量恋爱动机〔6个因子〕和择偶标准〔4个因子〕,效度、信度都得到保证国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对恋爱的特点、动机、择偶标准以及性观念四点出发:1、瑞芳认为:公开化、低龄化、普遍性、主动性、多元化是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徐维玮的“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特点“一文中总结恋爱观的特点—恋爱年龄低龄化、择偶标准理性化、恋爱动机多元化、婚前性行为慎重、失恋承受力增强艳玲以工程技术师学院四个年级共400名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恋爱状况进展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呈低年级化,低年级恋爱人数上升:大一有33.3%的学生正在恋爱,26.4%的学生曾今恋爱过而过去是高年级恋爱的人数比拟多据调查说明,在校大学生恋爱很普遍,而且呈上升趋势:2000年有56.4%的大学生恋爱,2003年有69.8%,2006年上升到70%之上,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大学生恋爱已不是敏感话题,恋爱不是个别行为,而是普遍行为。

2、恋爱动机的研究:颖的“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一文指出,大学生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单纯的对爱情的追求承受调查的大学生有35%表示是因为爱情而恋爱的,而接近65%的大学生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因素恋爱的,比方:从众心理、排遣寂寞等等,为了婚姻而恋爱的占少数长波、毅在“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大学生恋爱动机主要有精神满足型、物质满足型、生理满足型和心理满足型这些分析和研究,有的基于传统观念,出于爱情而恋爱,也有基于现代观念,出于非爱情因素而恋爱:生理因素、情感寄托、排解寂寞、好奇、从众等不难看出,恋爱动机主要包括:情感性、性爱性、消遣性、面子性、功利性和婚姻性3、恋爱择偶方面:鲜艳的调查说明,大学生在择偶观上总体趋于多元化,人品、经济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贞操、共同语言、安康等多项条件都是大学生关注的择偶要素,而人品和安康是择偶最重要的条件,分别占89.8%和84.6%良群在自制量表时,经筛选将恋爱择偶标准总结为四类:外表〔相貌、身材、外形、体重与身高、穿着打扮〕、个人品质〔人品、气质、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才智〔才华、学历、能力、智力〕、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父母社会地位、家庭来源地等〕。

2.3 研究反思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更多的是教育学、社会学甚至思想教育学的人在做,而大面积运用心理学知识解读大学生恋爱现状的比拟少,致使心理学在大学生恋爱研究方面作用不突出事实上,心理学涉及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应该在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关于对大学生恋爱的教育以及引导方面,研究的围过于广泛,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操作性也低国关于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对策研究主要从家庭、社会和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