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穿刺活组织检査术(pancreatic biopSy胰腺是腹膜后器官,位于第1〜2腰椎前方,胃后方,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表面 复盖疏松的结缔组织并伸入胰腺内部,将其分割为许多小叶,腹腔面覆盖有腹膜胰腺的血 管、淋巴管和神经均穿行于叶间结缔组织内根据细胞组成及其功能的不同,胰腺分为外分 泌和内分泌两部分外分泌部是由腺泡和导管组成的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占胰腺的大部,其 功能主要分泌胰液(其中含有电解质、HCO3鸯)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内 分泌部则主要由胰岛组成,胰岛分布于腺泡之间,胰岛细胞排列成不规则扭曲条索,索间有 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小孔进入毛细血管和血窦通过超微 结构和免疫化学研究发现,胰岛细胞可分为A、B、D、D1、PP和EC等细胞,本节主要 介绍B超导引下的胰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一、适应证胰腺实质性和囊性占位性病变二、禁忌证(一) 急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二) 明显胃肠道胀气;(三) 有腹水;(四) 有出血倾向;(五) 虚弱、昏迷或其他疾病不合作者三、术前准备(一)见肝脏穿刺术;(二) 胰腺穿刺时要通过胃和肠道,因此,术前12h患者需禁食,并服用泻药及二 甲基硅油等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及积气。
三) 22G细针穿刺针,内配有直径为0.7mm,长度为10〜20cm的实心内芯,针尖有 250的斜面四) 穿刺点定位 B 超或 CT 定位五) 如患者精神紧张,可在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四、操作方法(一)患者取仰卧位先用B超作穿刺点定位,一般选直接最短径路;避开重要脏器、 血管和胆管;尽量少贯穿非穿刺脏器,用甲紫在穿刺点作标记二)上腹部皮肤用2%碘酊和 70%乙醇消毒,用0.5%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至腹 膜三)先用手术刀尖端在穿刺点切开皮肤,用消毒的穿刺探头,用超声导向技术,从探 头中心孔插入带实心内芯的穿刺细针,经皮肤垂直刺入腹腔,术者常有阻力突然消失的感觉, 继续进针,直至后腹膜进针过程中允许患者正常呼吸,进针宜慢,当穿刺针进入肿物时, 常有一种如刺入软骨的感觉,如 B 超也确定穿刺针已进入肿物,将针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 向旋转几次,使邻近针尖的组织细胞脱落捻转后取出针芯,证实针芯无血或渗液外,将穿 刺针连接20ml注射器,边抽吸边将穿刺针在肿物内快速前进后退数次,针移动范围保持在 1cm左右,直到注射器与针的接头处有吸出物为止在维持负压情况下,迅速将针退出如 无吸出物,可换穿刺针头重复穿刺。
四) 穿刺点用2%碘酊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压迫1〜2min后用胶布固定五) 将穿刺物注于洁净载玻片上,迅速涂成均匀涂片,范围约24X32mm大小为宜 应涂片3〜5张,涂片立即用96%乙醇乙醚(1:1)混合液固定,5〜10min后,用HE染色, 作细胞学检查五、术后处理胰腺细针穿刺比较安全,为防止意外,应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六、并发症及其处理 胰腺细针穿刺的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一) 出血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仅有少量黑粪,而无生命体征的变化,则可以使用立止血、巴曲亭等止血药物即可二) 胰腺感染 如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等,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而又无血淀粉酶的明显升高,要考虑胰腺感染可能这种感染的病原菌可能来源于皮肤及胰管内的细菌,因 此,抗生素的选用应顾及G菌及厌氧菌,一般的经验性选择为第二代头抱菌素加甲硝 +- 唑,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先做必要的血或腹腔渗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三)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如术后患者出现腹痛、发热,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血象变化及血清淀粉酶升高,应考虑到 急性胰腺炎可能,并按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补液、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
四) 腹膜炎操作不慎或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胆汁、胰液或胃肠道内容物的外溢而引起 腹膜炎,此时,患者可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及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一旦考 虑腹膜炎诊断,应立即开始治疗,抗生素的选用以6_菌及厌氧菌为主,如第三代头抱菌素 及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治疗前应先作血液和腹腔渗液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五)肿瘤细胞针道转移 多发生于粗针和多次穿刺患者,预防方法为保持负压状态将针退出,每1 次穿刺进针, 穿刺针头最好只用一次,避免重复使用七、临床意义细针穿刺主要是细胞学的诊断一)胰管细胞癌 大多数胰腺癌属于此类,来源于胰腺导管癌细胞多为柱状或立 方形,核染色淡而核仁明显,有1 层或数层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的导管或腺样结构,分化 较差者仅构成癌细胞团块二)胰腺腺泡细胞癌 来源于胰腺腺泡细胞癌细胞较小,多为球状或多面体形, 核染色深而核仁不明显,胞浆较淡,细胞内可含有酶原颗粒,癌细胞堆积如不规则腺泡状三)胰腺鳞状细胞癌可能来源于胰腺导管细胞,具有一般鳞状细胞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