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4.49KB
约28页
文档ID:390229699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1页
1/28

WORD格式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走近文物 触摸历史 济水探源”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济源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厚重, 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 948 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北海是济水东源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 “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专业资料整理1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学线路西关学校 --- 济渎庙 --- 珍珠泉 --- 延庆寺 --- 龙潭泉 ---- 奉仙观 --- 西关学校三、适用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四、课程主题走近文物 触摸历史 济水探源五、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 ,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景色和龙潭泉月夜景色的了解和喜爱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水东源 -- 济渎小北海、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4.通过现场拓片制作,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片的制作过程,2通过观察和听讲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内的碑刻内容,了解碑刻文化5.通过查阅济渎庙、舍利塔及奉仙观的建筑结构,了解古建筑的建筑特色二)能力目标: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2.通过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在研学旅行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生要提前进行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力。

4. 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和验证的能力5.通过举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如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价值目标:1. 通过实地查看济渎庙、延庆寺、奉仙观三处实景,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2. 通过探秘济水源头和济水古河道的研学,通过探秘济水成因、夏都城修建原因、文学欣赏、古建筑、碑刻欣赏等专题,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33. 通过来回 10 公里左右的徒步行走,磨练学生意志、健康学生身心4. 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济源文物、历史,欣赏济源景区风光,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四)核心素养目标:1. 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比较和辨别能力3. 通过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力六、课程内容及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0月 1 日— 10 月 12 日,为行前准备阶段, 3 课时;第二阶段10月 13 日一天,为行中研学阶段, 12课时;第三阶段 10月14日— 10 月 20 日,为行后展学阶段,4 课时。

整个课程共19课时一)行前准备1. 学生明确研学主题( 1)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确定研学旅行主题为“探秘济水之源” ,所要到达的研学地点为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4( 2)邀请文物局相关人员、研学旅行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参加,召开研学旅行方案展评会,确定研学旅行方案 3)在学生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学校结合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济渎庙、奉仙观工作人员和延庆寺周边群众,反复考察研学线路、文物知识、学生就餐、道路交通等具体事宜 4)将研学旅行方案向家长公告,其中包括研学旅行费用具体项目,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明确学生出行所带的相关物品(禁止携带各类刀具、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 6)携带研学旅行笔记本、笔,穿合适的鞋子,预备一次性雨披及双肩背包等2.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本次研学旅行为徒步游,在研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安全提醒:( 1)行进途中,如果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则必须报告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与家长联系后,做好安排;( 2)如果在研学旅行途中发生意外, 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 110, 120 等 3)行进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队伍秩序,保证队伍纪律,不得追逐打闹,注意行进安全。

4)同学们在旅行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5的原则如若迷途,则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老师,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 不要再乱走不得随便购买路边的问题食品、饮料等 5)所有同学要按照指定时间准时集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跟班老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去 6)在参观济渎池、龙潭泉时,不要靠近池水,切忌往池水中扔东西,避免掉进水中文明教育:(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在寺庙内,保持安静,避免高谈阔论,避免嬉笑打闹 4)保护文物古迹 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 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餐不浪费 6)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礼让老幼病残,不讲粗话、脏话3. 研学任务单“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 一 ) ——济渎庙篇1. 说说济渎庙的由来62.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 ,总体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前面是 ,后面是 ,东边是 ,西边是 ,这四大部分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然后再加上一条长长的御道就组成了一个甲天下的“ ”字形布局。

3. 位于济渎庙内的 碑,刻于明洪武三年,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4. 济渎庙内有一棵柏树, 相传是唐代大将军 在济渎庙当监工时,曾经把钢鞭挂在这里,所以把它叫做将军柏5. 古济水独流入海, 与 、 、 并称“四渎”6. 济水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河之一, 后来由于 河改道而逐渐消失7. 济水流经的城市有 (最少写四个) 8. 白居易写的《题济水》中有这样的诗句: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 , 9. 王屋琴书是一门在济源土生土长的、 属于济源人自己的民间艺术,她的演唱语言以 的方言为基础,地方特色鲜明王屋琴书的主要乐器有 、 、 、四弦等10. 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 ( 今思礼镇 ) 的唐代诗人 ,7被世人尊称为 " 茶仙 " 11. 济源市济渎庙东侧的 ,自古就是济源名泉,因天然泉水呈 状喷涌而出得名12. 思考题:为什么济水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围绕济水精神来写)?8“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 二 ) ——延庆寺篇1. 延庆寺始建于 ,因濒临济水西源龙潭,故又名 2.延庆寺塔为 面 级楼阁式砖塔,高 米3.紧邻延庆寺塔西有泉,叫 ,为济水西源,潭水清莹澄澈。

月夜,潭光塔影,清幽如画,被称为 ,为济源九景之一4.延庆寺舍利塔因塔埋 而得名,又称龙潭寺塔5.你还知道中国哪些有名的佛塔,请写出几个吧! (最少四个)6. 思考题:你对延庆寺的开发和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写吧!9“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 三 ) ——奉仙观篇1.奉仙观位于济源市 ,建于 ,又被人们称为 2.奉仙观内三清大殿用 、 作梁, 和 作柱,故俗称 3.奉仙观内主体建筑三清大殿是河南省现存 5 座 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 也是全国重要的 代单体木构建筑之一4 .三清大殿内的四根梁柱分别取自济源市的 村村、 村和 ,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木材产地皆因树木稀奇而改成现在的地名5. 奉仙观内现留存有 碑,系建观时立,其拓片 1973 年曾赴日本展出6.奉仙观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依次为 、和 ,左右两侧为 和 7.思考题:请你简要叙述奉仙观三清大殿的“三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