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必修一总结(优选16篇)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86KB
约73页
文档ID:408964370
2024年必修一总结(优选16篇)_第1页
1/73

2024年必修一总结(优选16篇) 目录 第1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3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4篇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5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总结 第6篇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分化》知识点总结 第7篇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8篇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9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总结 第10篇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硝酸 第11篇202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2篇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3篇高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4篇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第16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地理打好基础和兴趣的,学好仙鹤门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

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 对于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1、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 2、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 3、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