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26KB
约11页
文档ID:396144089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11

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6. 1《老子》四章一、单选题1 .下列对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做C.蜒埴以为器,当其无埴:黏土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伐:夸耀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蜒埴以为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死而不亡者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当其无,有车之用民之从事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吾其还也4 .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见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学而大遗④学不学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⑥赢粮而景从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①④/⑤/⑥5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J《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二、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十一章在列举三个例子之后,得出“ , ”的结论2)在《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用“ , ”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3)老子认为自我夸耀的人,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个意思的两句是“ ,(4)《〈老子〉四章》中,表达“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意思的一句是" ,,o(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则说:“ , ; , J(6)《老子》在中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三、翻译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堀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节选自《老子》)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浅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J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浅,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节选自庄子《秋水》)【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浅: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二⑥尾闾:泄海水之所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10 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C.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小看D.笃于时也 笃:深厚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贵难得之货 而轻伯夷之义者B.跨者不行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C.常于几成而败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死而不亡者寿 顺流而东行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他一生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自由D.庄子的文章,富有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奇特的形象世界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3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C.《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D.《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解析部分1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从”的宾语是“事”,要连在一起,排除BD慎终如始”是说“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不能断开,排除A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8 .当:在(某处)译文:在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时候,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故答案为:Bo【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9 .【答案】B【解析】【分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D项,代词,指事物/连词,表商量语气,还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涉及18个常见虚词,重在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与否考生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考生课下多练习,多积累,多总结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10 【答案】C【解析】【分析】①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

②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③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④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⑤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⑥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据此可知答案为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11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错,根据原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应该是“'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故答案为: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12 【答案】(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死而不亡者寿(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在列举三个例子之后”,故答案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抓住关键信息“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故答案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重点字:跨)(3)抓住关键信息“老子认为自我夸耀的人,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二故答案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重点字:矜)(4)抓住关键信息”表达“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意思的一句”,故答案为:死而不亡者寿5)抓住关键信息“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故答案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抓住关键信息”在中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故答案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