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 系称为寄生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转续宿主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 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寄生 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 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医学蠕虫 二、 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 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 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雌虫长 20-35cm, 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 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 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 薄,卵内含屈光颗粒② 生活史:成虫T虫卵 T(温、湿、暗土中)T感染期虫卵T幼虫T成虫I成虫J小肠J胃J咽喉J气管J肺J右心J肝J小肠壁静脉/淋巴管J小肠 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称蛔蚴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幼虫移行至肺部,③致病作用: 性肺炎并发症:虫体钻向肠壁开口的管道如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虫体较多 时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⑤流行及防治原则:蛔虫流行广泛、感染率高的原因是:1、蛔虫生活简单,不 需中间宿主,经口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受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受到感染2、蛔虫 产卵量大,每条雌虫每天产卵 24 万个3、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4、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5、粪便管理不当2、钩虫:成虫寄生小肠,引起钩虫病主要分十二指肠沟口线虫(简称十二指 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① 形态:雄虫较雌虫小,尾端角质层膨大形成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前 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1对半月形板齿,此为二者最主要区别② 生活史:成虫T虫卵T (温、湿、暗土中)T杆状蚴T丝状蚴T成虫I成虫J小肠J胃J咽喉部J气管J肺J右心 J真皮淋巴管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③ 致病作用: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钩蚴进入肺泡,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及炎 症病变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于肠粘膜,造成肠粘膜损伤形成小溃疡及出血点, 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及咽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均能抑制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 同时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原创面仍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亦可引起低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异嗜症④ 实验诊断: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粪便钩蚴培养法蛔虫与钩虫生活史的异同:种类 蛔虫 钩虫人小肠 人小肠寄生部位同 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环境 荫蔽、氧气充足的环境温暖、潮湿、 虫 卵发育环境 幼虫在人体内爬行至肺部致病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至肺部 感染期 虫卵 丝状蚴感染阶段异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 经口感染 感染方式 :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
多见于过集体生活的、蠕形住肠线虫3 周成虫寿命2-4①形态:成虫: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 虫卵一侧扁平,一侧略弯 曲两侧不对称,似形,无色透明D成虫T虫卵T 感染期虫卵T幼虫T成虫②生活史: 当宿主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部分雌虫蠕动出肛门,因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及 空气的刺激,在肛门周围大量产卵产卵后雌虫大部分死亡,少数经肛门逆行至 肠腔、阴道、尿道等引起异位寄生 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 致病作用:①雌虫爬出产卵,刺激肛周黏膜,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和炎 症②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夜间磨牙、夜惊及食欲减退等③虫体进入阑尾引起 阑尾炎,进入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④ 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宿主入睡后2-3小时后进行⑤ 流行与防治:一般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虫卵对外界抵 抗力强感染方式分自体感染(肛门—手—口)和间接感染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公共、家庭及个人卫生;治疗病人和带病者4、丝虫: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 引起淋巴丝虫病① 形态:成虫:虫体细长如细线,体表光滑。
幼虫,又称微丝蚴,外被鞘膜,体 内有许多细胞核,称体核,虫体前端无体核处称头间隙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 蚴的鉴别特征如下:特征班氏微丝蚴滋 养体分早起滋养体(环状体)和晚期滋 养体(大滋养体,可 见薛氏小点)马来微丝蚴头 间 隙 体 核 尾 核 尾 蚴 裂 殖 体 配 子 体长宽相等(分 早期裂殖体和 成熟裂殖体, 受染红细胞可 见薛氏小点长>宽(2:1) 1:1)圆形、疏松、 排列整齐雌配 子体核偏于一 侧,雄配子体 核位于中央椭圆形、大小不均,排列紧密、互相 重叠无 尾蚴性 皮炎,仅见于 重复感染者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② 生活史:成虫T微丝蚴T腊肠期幼虫T丝状蚴T成虫I T蚊胃T蚊胸肌T蚊下唇夜现周期性:雌虫产出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 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 期性出现高峰:9:00pm-2:00am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终宿主:人;中间宿主:蚊;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蚊虫叮咬;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巴系统③ 致病作用: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危害: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丹 毒样皮炎。
④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外周血)T新鲜血涂片或厚血膜染色法;采血时间为 9:00pm—2:00am班氏丝虫主要为库蚊,传播媒介:丝虫病患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⑤流行与防治: 马来丝虫主要为按蚊防治:防蚊灭蚊是彻底消灭丝虫病的重要措施,治疗药物 主要是海群生(乙胺嗪)我国曾用海群生掺拌食盐防治丝虫病取得良好效果第二章:吸虫总论:寄生在人体的吸虫一般有 2 个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生活史均需经过 水域环境发育,发育过程一般需要 1-2 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 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胞蚴T雷蚴)其生活史须经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的交 替,成虫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1、 华支睾吸虫:因其成虫多寄生于终宿主的肝内胆管中,故俗称“肝吸虫”,为 人体内最小的寄生虫① 雌雄同体,似葵花子,睾丸两个,呈分支状虫卵一端覆有卵盖,卵盖周围有 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② 生活史: 成虫T虫卵T毛蚴T胞蚴T雷蚴T尾蚴TTTT囊蚴TT成虫I I IITTT豆螺、沼螺--T淡水鱼虾 人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沼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 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③ 致病:少量、短时间无明显症状,感染程度较重或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胆囊炎、 胆管炎、胆道结石及肝脏损害、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④ 实验诊断:沉淀集卵法⑤ 流行及防治:不良饮食习惯是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治疗患者和带虫者,消 除传染源可预防本病流行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2、 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可以 对肠粘膜造成比较明显的损伤① 形态:睾丸两个,高度分支,与肝吸虫相似虫卵含卵细胞一个,其余为卵黄 细胞,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②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 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活 囊蚴的水生植物以及喝生水③ 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④ 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⑤ 流行及防治:姜片虫病的传染源是本病的患者、带虫者和被感染的保虫宿主猪 不喝生水不生食水生植物、人群有生吃水生植物的习惯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槟榔亦有良好疗效3、卫氏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卵巢分 5-6 页,形如指状,与子宫并列于腹吸 盘之后睾丸两个、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端1/3 处。
其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 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石蟹(或溪蟹)、蝲蛄囊蚴是肺吸虫感染终宿主阶段,人 或其他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蟹或蝲蛄而感染其会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 于各器官之间4、日本裂体吸虫:寄生于静脉血管中,故又名“血吸虫”① 形态:血吸虫为雌雄异体,但多呈合抱状态虫体呈圆柱形,状似线虫虫卵 卵壳薄而均匀,无卵盖卵内含有一毛蚴其尾蚴尾部分尾干和尾叉② 生活史:成虫T虫卵T毛蚴T母胞蚴T子胞蚴T尾蚴T童虫T成虫I I I T钉螺 4 T人尾坳T小淋巴管T血管T右心T肺T左心T肝门静脉T肠系膜下静脉T成虫 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阶段:尾蚴;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 生水(经皮肤感染);虫卵去路T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随血流回肝, 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雌雄必须合抱才能发育为成虫肺部炎症 童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成虫急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虫卵血吸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自于虫卵,虫 卵中毛蚴能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发IV型超敏反应1) 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2) 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3) 晚期血吸虫病 3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④ 诊断:检查黏液脓血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⑤ 流行与防治: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群接触疫水是 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目前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第三章:绦虫虫体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颈节、和链体其中颈节为头节后的纤细部分,不 分节,具有生发功能,能不断长出新节靠颈节的称幼节,链体中部为成节,内. 含成熟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链体后部为孕节,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可脱落 绦虫成虫无口和消化道,须靠其体壁吸收营养1、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 (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寄生于人体组织可以起猪囊尾蚴病,危害远重于猪带绦 虫病① 形态:成虫:头节近似圆球形,直径0.6-lmm,有4个大而深的杯状吸盘,顶 部中央隆起为能收缩的顶突,其上有25-50个顶钩,,头节之后是颈节,不分节, 有生发作用虫体末端孕节仅剩充满虫卵的子宫,每一孕节约含4万个虫卵子 宫由主干向两侧分支,每侧 7-13 支虫卵:呈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