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家诫诫》及其家庭教育思想壹贰贰叁叁肆嵇康简简介《家诫诫》内容《家诫诫》教育思想的 现现代 意义义及启示《家诫诫》教育思想的 评评价竹林才俊——嵇康一.生平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 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 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 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为“竹林七贤”的精神 领袖正始文学”代表人物 ,曾官中散大夫 ,世称 嵇中散 思想总的特点 : 由儒入道 、外道内儒 ; 以自 然主义为主线 , 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核心 ; 崇 尚自然 、追求个体精神自由与肉体长生 , 形成了系 统的养生观和刚肠嫉恶 、轻肆直言 、遇事便发 、 龙性难驯的个性,“独观”的教育观点嵇康为曹魏 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 ,官曹魏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 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二.主要教育著作:《家诫》《家诫诫》及其主要内容《家诫》是嵇康教子的生命绝笔 从立志守志 、为官 、秉 志修身 、言语 、节义 、隐私交往 、节酒戒酒等方面教子怀大 志而重小节 一.原文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
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 而後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於必济若心疲体解,或牵於外物,或累於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 议於去就议於去就,则 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 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 怯弱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 肆情,处逸则极意故 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 也若夫申胥之长吟,夷齐之全洁,展季之执信,苏武之守节,可谓 固矣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 当有时其有众人,又不当独在後,又不当宿留所以然者, 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 ,则怨,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 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其立身当清远若有烦辱,欲人之尽命,托人之请求,则当谦 言辞谢,其素不豫此辈事,当相亮耳若有怨急,心所不忍, 可外违拒,密为济之所以然者,上远宜适之几,中绝常人淫 辈之求,下全束脩无玷之称;此又秉志之一隅也凡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於宜,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当 说宜易之理若使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 而更以情求来守。
人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 也不须行小小束脩之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 见义而作若人从我有所求欲者,先自思省,若有所损废多, 於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虽复守辱不已,犹 当绝之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此为与之 多也自不如此,而为轻竭不忍面言,强副小情未为有志 也夫言语,君子之机,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於 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後视向不言此 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传 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坐言所言,自非高议 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非义不言,详静敬 道,岂非寡悔之谓?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预也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 自可见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是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问者 ,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 ,便当无何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坐视必见曲直,党不能不有言,有言 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於彼,便怨恶之 情生矣;或便获悖辱之言,正坐视之,大见是非,而争不了,则仁而无 武,於义无可,故当远之也。
然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 济汗漫,虽胜可足称哉?就不得远取醉为佳若意中偶有所讳,而彼必 欲知者,若守大不已,或劫以鄙情,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挽引以尽其 言今正坚语,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自非知旧、邻比,庶几已下,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外荣华则 少欲,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 小廉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临义让 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 士之节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彼知我知之,则有忌於我今知而不言, 则便是不知矣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或时逼迫,强与我共 说若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何者?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一 旦事败,便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备之深也凡人私语,无所不有,宜预以 为意,见之而走者,何哉?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 人以灭也非意所钦者,而来戏调,蚩笑人之阙者,但莫应从小共,转至於 不共;而勿大冰矜,趋以不言答之势不得久,行自止也自非所监临,相与 无他宜适,有壶榼之意,束脩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过此以往,自非 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绝之何者?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 竭者,必有为而作鬻,货徼欢施而求报,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恶 也。
又愦不须离搂,强劝人酒不饮自已,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诮 勿逆也见醉薰薰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三.《家诫诫》教育思想(一) . 志向教育开篇明确指出 :“人无志 , 非人也 志向教育被放在家庭教 育首位 , 更突出其重要性 具体表现为:(1)请托为事中秉志 《家诫》侧重从生活琐事教子秉持志向 首先从细微处立身清明高 远 遇请托等繁缛之事 , 要谦言辞谢 于心不忍时“密为济之” , 不要公开帮助 , 这样“上远宜适之几 , 中绝常人淫辈之求 , 下全束 脩无累之称” 其次做事要秉持志向 先判断所做事的对错 , 勿因外 界议论放弃自己的正确见解 (2)修身立志 嵇康认为修身立志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近人情 , 贵生保身是首位 , 近 人情的前提是贵生保身 帮助穷乏时 , 审时度势 ,“不须行小小束 脩之意气” , 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 若有所损废多 , 于今日所 济之义少 , 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 不近人情 、不能贵生保身 的修身是不可取的 , 故嵇康说 :“不忍面言 , 强副小情 未为 有志也 (3)慎言立志 “夫言语 , 君子之机 , 机动物应 , 则是非之形著矣 。
故不可不慎 二) . 为官教育 教子为官是嵇康儒家思想的体现 特殊身份地位等因素 , 嵇康是不便从仕 于司马氏政权的 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 ,《家诫》中的为官教育彰显了嵇 康儒家教育观 儒家思想在嵇康心中占主导地位 儒家认为实现 社会人生 价值要为官 ,《家诫》为官教育是儒家思想在嵇康思想中占主导的体现 ,“ 慎备自守”就是教子注意仕途细节而提出的 三) . 隐私交往教育 《家诫》指出“凡人自有公私 , 慎勿强知人知 强知人知”往往是祸患源 头 要内敛以避祸 , 慎言语 交往上“自非监临 , 相与无他宜适 有壶 榼之意 , 束脩之好 , 此人道所通 , 不须逆也 而“损货徼欢 , 施而求报 ”则是交往大忌 ,“其俗人之所甘愿 , 而君子之所大恶也 四) . 戒酒节酒教育 面对当时追求为饮酒而饮酒的时尚 , 深悉饮酒利弊的嵇康指出“慎不当至 困醉 , 不能自裁也 教子戒酒节酒的同时表达了对饮酒的真实看法 五) . 节义教育 《家诫》的节义教育体现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观 嵇康诫子要“大谦裕 ”“全大让” , 节义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出发点 , 建立在“成大事者不拘小 节”的生活化基础上 。
“不须作小小卑恭” ,“不须作小小廉耻” ,“外荣 华则少欲 , 自非至急 , 终无求欲 ; 上美也 要符合社会生活实际 节义教育并未偏离孟子舍生取义本质 只是灵活 、融通 、生活化 了 , 因此嵇康说 :“若临朝让官 , 临义让 生 , 若孔文举求代兄死 , 此忠臣烈士之节 《家诫诫》教育思想的 现现代意义义及启示一.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理想在《家诫》中即“志”《家诫》特别注重理想教育 , 从立 志 、秉志 、守志方面反复强调理想教育 在现代也是如此,没有理想的人是迷茫的人 , 人的存在和发 展需要理想的维系支撑 理想信念是人们从事社会历史活动的精神 支柱 , 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反映 , 是对未来的憧憬 、向往和追求,因此理想教育更应强化 , 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 理想 , 用理想引导学生前进 二. 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家诫》包含着的贵生思想是嵇康朦胧生命教育思想的体现 尊重珍爱生命的教育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教育 我们现代的 教育更要树立“教育即生命”的认识 , 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 三. 社会化教育嵇康始终从适应社会生活角度出发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 注重对儿子社会 行为方式 、态度体系的教育 。
慎言语中指出“且俗人传吉迟 , 传凶疾 , 又好 议人之过阙 , 此常人之议也 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高于社会生活的特殊的与社会不协调的群 体 , 而是培养学生成为积极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的群体 四.家庭教育《家诫》是嵇康教子的生命绝笔,是嵇康家庭教育的内容 , 体现着嵇康的家 庭教育思想 父母的教育,尤其是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 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学生和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家诫诫》教育思想的 评评价总体来说,《家诫》中蕴含着的理想教育 、生 命教育 、社会化教育和家庭教育思想 , 对当今 素质教育的发展仍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 该对其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