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名:法律阶梯 郑永流著 出版日2008-10-13索书:D90-03/7内容简介: 法律既是法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亦是法律人必备的理技艺法律阶梯?旨在为读者搭设一架通往法律堂奥的阶梯提供精当可循的实用操作指南法律阶梯?深化浅出地讲述了法律的理要义逐次展示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阶梯?汇编中国顶尖法学学者联手撰写经典名师倾毕生所研精妙于一书传道授业引领学子进入法学世界自在修为一册在手受益终生 图表 图表1-1“收缴〞的含义 图表1-2法律与应用法律 图表1-3法律的分类 图表1-4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比较 图表1-5法学的范围 图表2-1法律判断的思维步骤 图表2-2法源金字塔 图表2-3主要国际公法 图表2-4中国法源金字塔 图表2-5规那么的构造 图表2-6法律冲突解决规那么 图表3-1根底体系 图表3-2演绎、归纳与设证的范例 图表3-3演绎 图表3-4硫酸案演绎 图表3-5归纳 图表3-6设证 图表3-7演绎、归纳和设证的思维途径比照 图表3-8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图表3-9类比的途径 图表3-10解释学和诠释学立场的比较 图表4-1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图表4-2诠释循环 图表4-3要查明的的内容“ 七何〞 图表4-4侦查观察的内容 图表4-5鉴定分类 图表4-6推定与推理、拟制、无罪推定的比较 图表4-7法律推定 图表4-8推定 图表5-1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图表5-2意思表示解释的 图表5-3意思表示解释的 图表5-4法律解释与合同解释 图表5-5合同破绽填补程序 图表5-6法律、合同、遗嘱解释立场与的比较 图表6-1有法律规定的情形的详细 图表6-2法律文本采用的语言 图表6-3同位阶法律的效力规那么 图表6-4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 图表6-5异位阶法律的效力规那么 图表6-6解释的位阶 图表6-7“本法目的〞条款 图表7-1反向推的条件 图表7-2寻找和建构的详细和过程 图表8-1原那么与规那么的比较 图表8-2社会公德详细化的五步法 图表9-1等置形式A:描绘与互相照顾过程 图表9-2等置形式B:描绘与拉拢过程 图表9-3泸州遗产继承案演绎过程 图表9-4法律的分类、适用领域和条件 导言 法律与法律人 l 何谓法律人 2 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3 法律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 法律与法治 5 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 认识法律 1 法律的发生 2 法律及其体系 3 法律的功能 4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吗 5 法律是法定的吗 6 法律 7 法律与“ 法学〞 8 法律与法律思维 第二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 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 2 处理和提出案件问题 3 寻找 4 分析构成 5 建构大前提 6 涵摄 7 作出结 第三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根底 l 何谓根底 2 演绎 3 归纳 4 设证 5 小结 6 类比 7 证 8 诠释 第四章 小前提的建构及 1 冤假错案源于不清 2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3 生活归入法律的:解释/诠释 4 求物质性之真的 5 求言辞之真的 第五章 理解法律行为的 1 法律行为的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双重性 2 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3 民法中的法律行为的解释 4 合同解释的特别问题 5 详细行政行为解释 第六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l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2 字义解释 3 体系解释 4 历史解释 5 解释的位阶关系 6 客观目的探究 7 法律修正及 8 正当违犯法律 第七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 何谓法律破绽 2 法律破绽的类型 3 有类似的参照——类比 4 无类似的参照——法律补充 5 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 6 填补法律破绽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 法律原那么、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 1 法律原那么 2 原那么的类型 3 原那么与规那么比较及关系 4 原那么的适用 5 原那么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6 一般条款 7 不确定概念 第九章 作出法律结的 1 演绎前的等置 2 法律结由演绎得出 3 法律体系大观 4 结语 后记2. 书名: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与职责研究 于兆波著 出版日:2008-9-1索书:D912.104/66内容简介:本书系由作者之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修改而成。
本书分析了科技资源不能共事使用的缘由提出了实行科技资源共享的理根据现实可能认为要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科技资源共事的立法目的具有双重性既要促进科技进步又要保护共享主体的合法权益科技资源共享的立法理念要由现行的“持有者权〞转向“使用者权利〞以“使用者〞而菲“持有者〞为本来约束制度选择和制度设计行为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重在鼓励性而非惩罚性要注意运用保护之鼓励、内生鼓励及其他诸多鼓励制度由自身机制来启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与职责之间存在着严联络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务实行效劳行政重在“有为〞要求积极主动地推进科技资源共李提供共享使用的大环境、大平台失灵等要务实行法治行政意在“授权〞和“有限〞要务实行法治制裁行政不作为科技资源共享立法要源于上位法的原那么和精对于国有科技资源可实行强迫共享对于非国有科技资源只能鼓励共享但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和补偿对价法律亦可规定非国有科技资源的强迫共享科技资源共享立法宜采用先行立法形式要注意配套平行法体系下位法体系关注立法的外部性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立法的作用是宏大的但立法不是万能的引言 关注科技资源共享第一章 科技资源共享理根底研究 第一节 科技资源不能共享的缘由概述 一、先前制度及制度惯性使然 二、当前理体制使然 三、新形势下有关政策的不适宜要求 四、共享影响本部门、本利益 五、心理原因 第二节 实行科技资源共享的理根据一、源于科技资源自身而产生的共享性二、科技资源共享的经济根据三、科技资源共享的根据四、科技资源共享的伦理根据五、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根据需要〕 第三节 科技资源共享的现实可能 一、信息网络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可能 二、契约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经济可能 三、制度先行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法律可能 第四节 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规制 一、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重视共享权 二、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积极吸收普遍法理 三、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自觉进展博弈分析 四、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将改变科技法学方向第二章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原理 第一节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立法目的一、立法目的双重性之界定二、双重立法目的之多维分析三、双重立法目的之同类比较第三节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制度理念一、消除认识误区二、“持有者权利〞与“使用者权利〞的多维解读三、全新的“持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四、重温?安娜法?的历史经历第三章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鼓励性制度第一节 惩罚性立法抑或鼓励性立法一、从理念角度看立法本来就包括两方面:奖赏和惩罚二、从部门法比较角度看科技立法更宜采用鼓励性制度三、从整个社会角度看鼓励性立法更节约社会本钱四、从法律执行角度看鼓励性立法更易于为人们所承受五、否认鼓励机制往往导致科技立法失败第二节 保护之鼓励一、保护的法理根底与战略二、消除误区及其启示三、?科技进步法?2007年修订〕中保护与知识共享第三节 内生鼓励及其他一、要注意发挥内生鼓励的作用 ……第四章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效劳行政第五章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法治行政第六章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体系第七章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完善尾 立法不是万能的主要参考文献附 科技资源共享法专家代拟稿〕后记 平实是一种境界3. 书名: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著 出版日:2008-3-1索书: G633.95/2 内容简介: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
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开展完美的人假设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假设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对艺术的创造、承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式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穿插和贯穿还注重艺术精向其他学科的浸透……施行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开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丛?的宗旨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系统阐述了生态式教育思想理并全面介绍了生态式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及教学评价体系等为我国已经深化展开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和?艺术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根底导语 “爱〞——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灵魂 回归生态第一章 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第二章 生态视野中的艺术第三章 全方位、多视角的欣赏与批评第四章 艺术课程与联通第五章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操作第六章 多元评价与反思第七章 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回放附录1 略谈20世纪美学与艺术的转型附录2 设计与自我设计——后现代人的必修课附录3 对后现代现象的考虑附录4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对话附录5 艺术评附录6 学人点评后记4. 书名:级英语写作指导 彭桂芝等编 出版日:2021-5-1索书:H315/490内容简介:?级英语写作指导?一书是根据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适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而编写的。
2006年12月在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推行了大学英语级考试;2007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样也进展了较大的调整在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才能的短文写作考试被放在整个考试试卷的最前面这充分表达了对学生英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