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调节之本 肝为“调节之本”的缘由 五脏之中,肝脏最贵,易受邪扰,为万病之贼 肝为五脏之一《释名释形体》云:“肝,干也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大为干也班固《白虎通义》云:“肝之为言干也”先民们在造字之初,惯于用具体的形象符号去表达事物抽象的内在含义干”字,除了标识“枝干”之意外,还表示为“器物之本”即主干、重要之意《素问阴阳类论》中黄帝问雷公:“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指出:“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张介宾注:“四时之序,以春为首;五脏之气,唯肝应之,故公意以肝脏为最贵,盖指厥阴也虽然其后黄帝对雷公的这一观点并不认同,但至少说明“肝脏最贵”是《内经》时代曾经流行的一种学术观点 肝还有“万病之贼”“五脏之贼”的说法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五疡症》称:“《内经》微露一言曰:肝为万病之贼六字而止,似圣人亦不欲竟其端矣殆以生杀之柄,不可操之人耳黄元御《四圣心源六气解》指出:“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肝为风木之脏,易动难静,体阴用阳,为气血之总枢肝脏有病,可上犯冲心,横逆克脾,直逆侮肺,下陷扰肾。
如《知医必辨》称:“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亦或延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常所致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说明邪气致病最易犯肝,一旦肝脏罹病容易波及他脏,此从另一个侧面论述了肝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肝属少阳,少阳为枢,调目胞、溺窍、精关、魄门之开合 《灵枢阴阳系日月》云:“肝为阴中之少阳古人根据脏腑的位置,五脏之气的升降特性及其与五时的对应关系,将肝分属少阳此后,随着十二经脉及其与脏腑关系的相继发现,肝又分属于足厥阴《内经》的作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诠释《灵枢阴阳系日月》载:“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事实上,肝为厥阴乃言其体,肝属少阳乃称其用,在经络则曰厥阴,在脏腑则为少阳肝属少阳的应用范畴较广,以“肝属少阳”表述较为合理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后世医家将《内经》“开阖枢”理论应用于《伤寒论》六经病的诠释,丰富了“开阖枢”的理论内涵小柴胡汤即为仲景治疗半表半里之“枢”病而设开阖枢”源于一气之布散流行,气始则生化,为开合、升降、出入等运动变化。
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是以有“枢”是故言“枢”则开合在其中矣,言开合则“枢”在其中矣肝属少阳,少阳为枢,则开合在其中矣!故肝能调目胞、溺窍、精关、魄门之开合调理少阳枢机,为治疗疾病的一大法门 肝属木,木生于水而生火,调节阴阳水火之升降 肝属木,木生于水而生火水为阴,火为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肝应春,春居冬夏之间冬为阴,夏为阳冬夏者,阴阳之经纪也肝居其间,体阴用阳,为阴尽阳生之脏,集诸矛盾于一身,是维持人体自稳调节机制的重要保障 升降出入是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 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人的五官九窍躯体活动等外在生命表象,以及内在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和人的心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三:其一,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张介宾《类经针刺类》云:“肝木旺于东方而主生发,故其气生于左肺金旺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肝和肺对于人体全身的气机运转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循环运动中,肝气左升又是始发动力其二,肝肾同居下焦,肝肾同源,共寄相火肾为水火之宅,肾中真气,仰赖肝之疏发,以达各脏腑组织,二者共同维持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脏在心肾水火交通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辨证录离魂门》云:“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其三,肝能协助脾胃升降周学海《读医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血气,居真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又云:“世谓脾胃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之所经;肝者,发始之根也肝疏泄正常,则脾升胃降,气机流转,运化有常肝能燮理人一身之阴阳,总统脏腑之气血,斡旋全体之枢机故尔治肝之方常常寒热并用、虚实兼顾、阴阳并治,以协调阴阳水火之升降《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火以木炽,其权挟丁,用热不远寒,用寒不得废热,古方治肝之药,寒热配用,反佐杂施,职此故也临床治疗疑难杂病,若能得阴阳水火升降之要妙,则思过半矣! 肝为“调节之本”的内涵 肝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气血 《素问五脏生成》说:“人卧则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行于诸经,入经则血归于肝此“藏”与“行”实际反映了肝脏可以根据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及时调节运行于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又,肝主疏泄,反映了肝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生成、输布、运行的功能。
足厥阴肝经过阴器,与肾同源,藏血,主疏泄,可调控生殖 气和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正气的强弱,除与气血的充盈有关外,还与气血的畅达有关肝通过藏血与疏泄功能,调节着全身气血的运行,为人体气血调控中枢,对脏腑功能亦具有协调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能有保障;肝藏血功能正常,才能使肝气运行有序,不至亢逆,全身气机疏通畅达人以气血为本,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 百病生焉许多疾病的产生首先表现为气血、气机的紊乱与失调肝能主持气化,为全身气化之总司张锡纯说:“肝主疏泄,原为风木之脏,于时应春,实为发生之始,肝膈之下垂者,又与气海相连,故能宣通先天之元气,以敷布于周身,而周身之气化,遂无处不流通也肝为将军之官,能鼓舞脏腑气化,协调脏腑功能,调和气血,从而使机体功能保持正常,不易受邪气侵害 肝主疏泄,气血和利,神魂安舍,情志舒畅 精神情志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正常的情志有赖于气血的调和,有赖于心主神明、肝主疏泄等机能的维持肝调畅情志的机理包括:其一,情志内伤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气机郁滞《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肝主疏泄对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脏腑的气机正常协调,机体才能产生正常的情志活动其二,中医的五脏又称“五神脏”,情志活动虽分属于五脏,但是总统于心,而调控于肝《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肝通过疏泄功能,调畅气血,从而使神魂安舍肝气调达,肝血充沛,疏泄得宜,则心情开朗,精神饱满,情志舒畅《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临床上长期肝气郁滞,容易导致抑郁症,而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容易引起焦虑症《医碥》提出:“百病皆生于郁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 肝主疏泄,促进胆汁分泌,助脾胃运化 脾胃消化水谷这一功能的发挥,与肝胆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血证论》进一步诠释:“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满唐容川《医学见能》曰:“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脾胃论》说得好:“春气升则万化安”“脾胃虚,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升所以张仲景早就提出著名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证之临床,疗效颇著 肝的疏泄作用促进胆汁的分泌是帮助脾胃消化的重要环节。
肝与胆乃表里之合,胆为“中精之府”,《难经正义》说,胆汁“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内,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查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不黄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不仅仅着眼脾胃,更多的需要疏利肝胆,佐以和胃降逆,效果满意 肝主疏泄,调畅肺脾肾气机,使气化有权,津液通达 水液的输布代谢与肺、脾、肾和三焦气化密切相关,肝之疏泄对水液的输布也至关重要肝之疏泄能调畅肺脾肾三脏气机,使气化有权,津液通达肝之疏泄还能通调三焦水道,使水液运行无碍可见,肝脏司疏泄,可以通过调节肺脾肾三脏及三焦的气化功能,发挥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血证论》载:“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治水……故小柴胡汤通达津液,而即能下调水道 若肝失其调节水液之能,则气滞水停、水液潴留,发为水肿、臌胀、癃闭、眩晕、呕吐、泄泻、涌水等证;或津停水阻,血行不畅,发为乳癖、梅核气、瘰疬、瘿瘤、癥瘕积聚等证如周学海《读医随笔》云:“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胕肿、臌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血痹、虚损、皆肝气之不能舒畅所致也或肝虚而力不能舒,或肝郁而力不得舒,日久遂气停血滞,水邪泛滥,火势内灼而外暴矣。
《丹溪心法》云:“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笔者临床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类疾病,常用“调肝理气、化气行水”之法,参入茯苓皮、大腹皮、地骷髅、桂枝等药,以恢复肝之调节功能为先 肝开窍于二阴,与肾同源,可调控二便 肝能调控溺窍开合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孙一奎《赤水玄珠》载:“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云:“盖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丸” 肝主小便,盖其原因有四:其一,肝脉过阴器,系廷孔《灵枢经脉》载:“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素问痹论》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肝病会导致尿频、遗尿或小便不通的症状其二,肝经与三焦经经气相通应《灵枢本枢》云:“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肝主疏泄与三焦主决渎相配合能调节小便其三,古代有医家认为肝开窍于二阴如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曰:“肝主疏泄,开窍于二阴,病则司泄欠利也其四,肝肾同源,肝气调达,则能助肾之开阖,使小便储泄有权如秦景明《症因脉治》曰:“肝主疏泄,肾主开合,肝之真阳虚,则施泄无权,肾之真阳虚,则关门不利,此聚水生病而小便不利也。
若肝调节溺窍开合失常,常见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癃闭等症笔者临床治疗肝郁气滞之小便不利,喜用通涩并用之法,常与冬葵子、通草、石韦、益智仁、乌药、怀牛膝、芡实等合用,以帮助恢复肝之调节功能 肝主疏泄,能助魄门启闭《素问五脏别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即肛门,魄门的启闭,依赖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和肾气的固摄肝能调控大便,其原因有三:其一,肝能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大便排泄依赖气的推动秦景明《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诸气怫郁,则气壅于大肠,而大便乃结其二,肝藏血,能够助脾散精,濡润大肠若肝不藏血或不能助脾为胃行其津液达于大肠,则津亏便秘其三,肝能助大小肠济泌别汁,使肠中津液渗入膀胱《医学入门脏腑》载:“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若肝调节大便功能异常,常见便秘或下利等症临床上,笔者治疗此类病证,常用生白术、生白芍、大黄、槟榔、木香、枳实、山药、芡实、白扁豆等药,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以帮助恢复肝之调节功能 男子生殖为肾所主,但受肝调控其原因有四:其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载:“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此段主要论述肾气和天癸在男性生长发育、生殖中的重要作用。
天癸绝时,首先影响到肝脏,肝气衰竭,筋不能动,然后及肾强调了肝气衰竭是生殖能力降低的使动因素之一其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