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50KB
约4页
文档ID:44540129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_第1页
1/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课程名称:数学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课时:90课时 设计者: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上较上册有所加难, 教学选材和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上册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了预习、 思考的习惯,因此,本册教学侧重在原有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勤于思考的能力目标1 、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 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 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 ,会说出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会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 、能指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 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能说出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 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

知道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会说出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 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4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主题单元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位置与方向1、 辨认8个方向,能用8个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 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描述行走路 线1、 认识东西南北2、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3、 认识简单的线路图(4个方向)4、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55、认识简单的线路图(8个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 数的口算方法2、 一位数除商是两位数除法的方法领悟表达方法3、 除法的验算方法1、 口算除法2、 笔算除法3、 用乘法验算除法133统计1、 能绘制条形统计图2、 会求平均数1、 简单的数据分析2、 求平均数44年、月、日1、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 系,知道平年、闰年,知道平年、闰 年各有多少天。

2、 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 时法表示时刻,经过时间1、 年月日的认识2、 24时计时法55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3、 整理和复习86面积1、 面积的含义,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简单的 换算2、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1、 面积和面积单位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公顷、平方 千米77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2、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1、 认识小数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58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岀问题、解决问题,会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49数学光角1、 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1、 集合思想2、 等量代换思想210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全册知识点4实施(一) 课程资源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 课内资源:文中插图、多媒体3. 课外资源:生活实例、实践二) 教/学活动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 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 "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教学中, 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观察、 测量、折叠、 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 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应尊重学生 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 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 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评价(一) 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 30%,结果评价占 70%1.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 30%) =平时测验( 10%)+课堂表现( 10%) +语文实践活动( 10%)( 1)平时检测: 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 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 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 8—10 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 结果评价 =期中考试成绩 ( 20%)+期末考试 成绩( 50%)3. 学期成绩学期总评成绩 =过程评价( 30%) +结果评价( 70%)二)评价结果1. 平时检测:百分制2. 课堂评价: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三)结果处理以上内容百分制计算, 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 合计后放入成长记录袋, 教师给予针对性评价和建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