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法及问题解答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 编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出版社前 言2016年 12月 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 6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 2018年1月 1日起施行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党的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排污费制度为基础进行税制设计,实现收费向征税制度的平稳转换该法共五章二十八条,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便于各级财政、税务、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执行环境保护税法的规定,帮助广大纳税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作为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税法起草工作的人员,为大家编写了《环境保护税法及问题解答》这本手册对环境保护税法的起草背景和基本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有关条文进行了全面、详细、深入的解读,希望对各级财政、税务、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纳税人学习、掌握和执行这部重要法律有所裨益。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手册中难免会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7年 2月目 录一、环境保护税法及税法草案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第三条 本法所称应税污染物,是指本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缴纳相应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税:(一)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第五条 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第六条 环境保护税的税目、税额,依照本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执行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的确定和调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考虑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要求,在本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第二章 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第七条 应税污染物的计税依据,按照下列方法确定:(一)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二)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三)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四)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第八条 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以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计算每种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具体污染当量值,依照本法所附《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执行第九条 每一排放口或者没有排放口的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对前三项污染物征收环境保护税。
每一排放口的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本法所附《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区分第一类水污染物和其他类水污染物,按照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对第一类水污染物按照前五项征收环境保护税,对其他类水污染物按照前三项征收环境保护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污染物减排的特殊需要,可以增加同一排放口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项目数,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第十条 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的分贝数,按照下列方法和顺序计算:(一)纳税人安装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监测规范的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计算;(二)纳税人未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监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监测数据计算;(三)因排放污染物种类多等原因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四)不能按照本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方法计算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抽样测算的方法核定计算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一)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二)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三)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为固体废物排放量乘以具体适用税额;(四)应税噪声的应纳税额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
第三章 税收减免第十二条 下列情形,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一)农业生产 (不包括规模化养殖) 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二)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三)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四)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五)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前款第五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三条 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第四章 征收管理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税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征收管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污染物的监测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机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违法和受行政处罚情况等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定期交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 税款入库、 减免税额、欠缴税款以及风险疑点等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定期交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第十六条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第十七条 纳税人应当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申报缴纳纳税人申报缴纳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第十九条 纳税人按季申报缴纳的,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纳税人按次申报缴纳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纳税人应当依法如实办理纳税申报,对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第二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资料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送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对。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资料异常或者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提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复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税务机关的数据资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出具复核意见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复核的数据资料调整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第二十一条 依照本法第十条第四项的规定核定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由税务机关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和应纳税额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从事海洋工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或者固体废物,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纳税人加大环境保护建设投入,对纳税人用于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投资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一)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同一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当二)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应排放的污染物量的统计平均值三)物料衡算,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和产生的废物等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第二十六条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除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外,应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二十七条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不再征收排污费第二十八条 本法自 2018年 1月1日起施行附表一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税目计税单位税额备注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2元至 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4元至 14元煤矸石每吨5元尾矿每吨15元固危险废物每吨1000元体冶炼渣、粉废物煤灰、炉渣、其他固体废每吨25元物(含半固态、液态废物)噪工业噪声声超标 1~3分贝超标 4~6分贝超标 7~9分贝超标 10~12分贝超标 13~15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