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分类概述,鱼类成分,脊椎动物最多种类:2 4000种 海洋鱼类:58.8% 淡水鱼类:41.2% 我国鱼类:3 000多种,分类,软骨鱼类 全头亚纲: 头大而侧扁,尾细,上颌与脑颅愈合 板鳃鱼亚纲 鲨总目 鳐总目,黑线银鲛,鲨总目,六鳃鲨目 虎鲨目 鲭鲨目 须鲨目 真鲨目 角鲨目 扁鲨目 锯鲨目,鼻开品于口内,世界最大鲨,种类最多(208种),两个背鳍,无臀鳍,有喷水孔,扁头哈那鲨,宽纹虎鲨,鲸鲨,锤头双髻鲨,短吻角鲨,日本锯鲨,鳐总目,锯鳐目 鳐形目 鲼形目(fen) 电鳐目,胸鳍扩大,尾粗大,鹞鲼,电鳐,孔鳐,鹞鲼,硬骨鱼类,腔棘鱼亚纲 肺鱼亚纲 辐鳍亚纲,肉鳍鱼类,脊索发达,脊椎骨还未发育出椎体 总鳍鱼类:泥盆纪的古鱼,一直被认为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完全灭绝,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哈隆河河口70m深水捕获长1.8m,重95kg 腔棘鱼目 Coelacanthiformes,矛尾鱼科 Latimeriidae,矛尾属和马兰鱼属(一目一科两属),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产地:南非哈隆河),肺鱼亚纲,单鳔肺鱼目 澳洲肺鱼1种 东北部的昆士兰各河流中成鱼长达2米,当地人食用 双鳔肺鱼目 美洲肺鱼科 1种 鳃弓5对,偶鳍细小而短 非洲肺鱼科 3种 鳃弓6对,偶鳍细长成鞭状 1属4种:石花肺鱼(Protopterus aethiopicus)、东非肺鱼(Protopterus amphibius)、非洲肺鱼(Protopterus annectens)、细鳞非洲肺鱼(Protopterus dolloi)。
体长也可达2米2m,石花肺鱼(Protopterus aethiopicus),细鳞非洲肺鱼(Protopterus dolloi),非洲肺鱼(Protopterus annectens),东非肺鱼(Protopterus amphibius),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骨骼大部分为软骨,硬鳞 多鳍鱼目:脊椎骨完全骨化,全产于非洲 鲟形目:体被5行骨板,骨骼大部分为软骨 全骨总目 雀鳝目 弓鳍鱼目 真骨鱼总目 海鲢目 鳗鲡目 鲱形目,多鳍鱼目,仅1科2属11种多鳍鱼属(Polypterus)和芦鳞鱼属(Calamoichthys) 背鳍由 518个分离的特殊小鳍组成胸鳍基部具有发达的肉叶,其上被覆细小鳞片 尾鳍圆形 耐受力强,即使在缺氧条件下也能生存 分别分布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刚果河中 栖息于温暖的浅湾和沼泽地带 最大体长约90cm,软骨硬鳞总目,多鳍鱼(模式亚种)Polypterus bichir bichir,芦鳞鱼,鲟鱼目,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曾盛极一时 现生存有鲟科 Acipenseridae 和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 2科6属25种,其中纯淡水种类15种中国现存3属8种。
具有许多与软骨鱼相似的特征,如体形似鲨,具长吻,口横位于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为软骨,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有螺旋瓣 仅分布于北半球 我国鲟科分布有6种: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及伊利河的裸腹鲟软骨硬鳞总目,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小体鲟 Acipenser ruthenus,裸腹鲟 Acipenser nudiventris,尖吻鲟 Acipenser oxyrhynchus,达氏鲟 Acipenser dabryanus,史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i,鳇属 鳇Huso huso一般体长23米,重200400千克;最大个体长达5米以上,重达1000千克 体长梭形,被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与鲟类的区别在于口裂宽大,呈新月形背部黑青色,两侧黄色,侧硬鳞骨板黄褐色 仅分布于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下游;黄河口附近也有过记载为江河的底层鱼类,常分散活动,平时多栖息在汇流及回水中,冬季在深水越冬 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鲟鱼目,软骨硬鳞总目,白鲟属 Scaphirhynchus 仅1种,即白鲟Psephurus gladius。
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古名“鲔” 体长梭形吻长剑状,前端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特产我国,仅分布于长江干流,黄海、东海沿岸亦有发现,栖息于长江干流,偶进入沿江大型湖泊 产卵场在长江上游的宜宾一带最重可达500千克以上,但一般在100 千克以上 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鲟鱼目,软骨硬鳞总目,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 多鳍鱼目 鲟形目 全骨总目 雀鳝目 弓鳍鱼目 真骨鱼总目 海鲢目 鳗鲡目 鲱形目.,全骨总目,雀鳝目 雀鳝科Lepisosteidae 1科2属7种 (雀鳝属 Lepisosteus和大雀鳝属(骨雀鳝属)Atractosteus) 体长(一般体长12m,最大的可达3m),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背、臀鳍相对并位于体后部;无脂鳍;腹鳍腹位各鳍无硬刺侧线完全 鳔有鳔管与食道背部相联,鳔多分室,形如肺,鳔壁密布微血管,可营气体代谢 体被菱形硬鳞,具后凹椎体及近歪形尾,系低等硬骨鱼 化石始自上白垩统古时遍布北美、欧洲、印度及非洲,现在仅见于北美东侧、中美和古巴 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喜单独生活卵有毒,呈绿色,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
孵化后幼体仍悬垂在固着物上斑雀鳝 Lepisosteus oculatus,佛罗里达雀鳝 Lepisosteus platyrhincus,短吻雀鳝 Lepisosteus platostomus,长吻雀鳝 Lepisosteus osseus,大雀鳝 Atractosteus spatula,大雀鳝 Atractosteus spatula,古巴雀鳝 Atractosteus tristoechus,热带雀鳝 Atractosteus tropicus,全骨总目,弓鳍鱼目 仅1科1属1种,即弓鳍鱼 Amia calva 为较古老的淡水鱼 尾鳍近歪尾型;前颌骨不能伸缩,紧连头骨; 前胸鳍的后鳍基骨上有数块支鳍骨; 鳞多为菱形硬鳞 一般体长3060厘米,最大可达90厘米,雄鱼略小;体圆筒形;口大,具齿;体被圆鳞;水中缺氧或离水能借助鳔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分布于北美东部各河流和大湖区常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水域,以鱼、虾和软体动物为食,春季在沿岸淡水区繁殖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 多鳍鱼目 鲟形目 全骨总目 雀鳝目 弓鳍鱼目 真骨鱼总目,真骨鱼,鲱形总目 Clupeomorpha 腹鳍腹位,鳍条一般不少于6枚; 胸鳍基部位置低,接近腹缘;鳍无棘,圆鳞 海鲢目 Elopiformes 鼠鱚目 Gonorhynchiformes 鲱形目 Clupeiformes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灯笼鱼目 Myctophiformes,真骨鱼,鳗鲡总目 Anguillomorpha 体延长,多鳗形。
腹鳍腹位或无腹鳍,背鳍与臀鳍通常很长,且与尾鳍相连仔鱼似柳叶,个体发育中经过明显变态 鲸口鱼目 Cetomimiformes 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背棘鱼目 Notacanthiformes,真骨鱼,骨舌总目 Osteoglosso 口上位或端位,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构成副蝶骨、两颌与舌具发育良好的齿体被圆鳞,具侧线热带淡水鱼类 骨舌鱼目 Osteoglossiformes 现生存有4科约20种,美丽硬仆骨舌鱼 (金龙鱼)Scleropages formosus,美丽硬仆骨舌鱼(红龙鱼)Scleropages formosus,巨骨舌鱼 Arapaima gigas,黑骨舌鱼 Osteoglossum ferreirai,真骨鱼,鲤形总目 Cyprinomorpha 腹鳍腹位,背鳍1个 通常鳍无棘,有时背鳍、臀鳍及胸鳍有13枚棘,是为分节的假棘,由鳍条骨化而成 鳔有管通于消化管 具有韦伯氏器,其中三脚骨与鳔相联系,故称此类为骨鳔类 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大部分生活在淡水水域,尤以热带淡水中最多种类繁多,约有5000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鲇形目 Siluriformes,鲤形目,鲤亚目 Cyprinoidei 双孔鱼科 Gyrinocheilidae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鲤科 Cyprinidae 裸吻鱼科 Psilorhynchidae 鳅科 Cobitidae 平鳍鳅科 Homalopteridae 脂鲤亚目 Characoidei 电鳗亚目 Gymnotoidei,四大家鱼 团头鲂(武昌鱼) 金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水虎鱼,团头鲂(武昌鱼),脂鲤,鲇形目,鲇”常写作“鲶” 有31科约2200种,我国有11科近100种。
两颔多具发达的须 胸鳍及背鳍常有用于自卫的硬刺,刺基分别与喙骨或背鳍基板形成特殊的制动装置,一旦竖起,外力不易使之复原大多为刺毒鱼类,背鳍以及特别是胸鳍的硬刺附有毒腺,可致伤痛,真骨鱼,银汉鱼总目 Atherinomorpha 腹鳍腹位、亚胸位,有5-9鳍条;胸鳍位高,基底斜或垂直;背鳍1或2体被圆鳞 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 银汉鱼目 Atheriniformes 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 10科85属680种 鳔无管;鳍无鳍棘; 口有齿腭骨上通常具小刺; 无侧线或仅头部有; 背鳍1个,位很后;腹鳍腹位,鳍条至多7条;无中喙骨及眶蝶骨;胸鳍有辐鳍骨4条; 上颌骨不形成口上缘;椎突与椎体同骨化; 主要为亚洲、非洲及美洲热带的小型淡水鱼类颌针鱼目 Beloniformes 5科,共38属191种 体细长,被圆鳞,各鳍均无硬棘,胸鳍位高 侧线位低接近腹缘, 有些种类下颌延长如针状肩带无中乌喙骨,下咽骨合成一块,故又称内颌类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构成 鳔无管 无眶蝶骨 无幽门盲囊 骨内含胆绿素,故骨骼呈绿色 主要为海产,也有进入淡水的,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中。
鳕形目,11科约162属708种 因其典型属种的肉洁白如雪而得名 背鳍13个;臀鳍12个;常有胸鳍;腹鳍017,多为喉位或颏位;尾鳍担鳍骨正型,真正尾鳍条很少或无; 除长尾鳕科外均无硬鳍刺 下颏中央常有一须 多有圆鳞 分布很广大多为冷水性或深海底层鱼类鲈形总目,金眼鲷目 Beryciformes 海鲂目 Zeiformes 月鱼目 Lampriformes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鲻形目 Mugiliformes 合鳃鱼目 Synbranchiformes 鲈形目 Perciformes 鲉形目 Scorpaeniformes 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 鲀形目 Tetraodontiformes,刺鱼目,刺鱼目,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鲈形总目,体被栉鳞 腹鳍胸位或喉位 背鳍两个,前一个为鳍棘,后一个为鳍条 许多种类头部骨骼上具刺 口裂上缘仅由上颌骨组成; 鳔无管或无鳔,稀为鳔有管鲈形目,种类最多一个目,全球有9300多种,我国有1685种 鮨科:鲈鱼,石斑鱼 鲈科: 鲹科 鲷科 丽鱼科:罗非鱼 鰕虎鱼科:大弹涂鱼 带鱼科 鲭科 金枪鱼科 鲳科 鳢科,高叶鳍鲷,勃氏新热鳚,狐蓝子鱼,花斑连鳍,环纹刺盖鱼,金枪鱼,双线鲅,镰鱼 Zanclus canescens,泰国斗鱼,眼斑双锯鱼 Amphiprion ocellaris,眼点异齿鳚,银线弹涂鱼,珍鲳,侏蜜鲈,眼带鳚鰕虎鱼,紫高鳍刺尾鱼,鮣,真骨鱼,蟾鱼总目 Batrachoidomorpha 体短粗,平扁或侧扁,皮肤裸出,有小刺或小骨板; 鳃孔小,位于胸鳍外侧的腹面 腹鳍胸位或喉位; 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
本总目共有4个目,我国产2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