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七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

gu****i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KB
约12页
文档ID:19742250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七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1页
1/12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16分)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 ① 茶树的国家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是 ② 茶味的优劣,更是领略饮茶的 ③ A. ①发现、利用、栽培 ②品鉴 ③情趣 B. ①发现、栽培、利用 ②品鉴 ③情调 C. ①发现、利用、栽培 ②品尝 ③情调 D. ①发现、栽培、利用 ②品尝 ③情趣【答案】A 【解析】第①组主要是根据事理先后顺序选择,即先“发现”,然后“利用”,最后“栽培”第②组“品鉴”强调欣赏鉴定,“品尝”是指细致地辨别滋味,“品鉴”更符合语境“茶味的优劣”第③组“情趣”意思是情调趣味;“情调”指人的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这里“情趣”更符合语境,和前面的“领略”搭配,强调饮茶的格调和趣味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音乐教师的“学唱京剧”、美术教师的“油画鉴赏”等校本课程都开展得绘声绘色。

B.国家有关部门处心积虑,制订出相关配套制度来平抑药品价格,保障普通患者权益 C.你只要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一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再对我们妄加指责了 D.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家访”、“网上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莫衷一是答案】D【解析】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形貌,形容描述得生动逼真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费尽心机,用于贬义身临其境:亲自来到某种境地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人类活动极大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也给地球生物以及人类自身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 B.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答案】C【解析】A不合逻辑或并列不当,删去“以及人类自身”或把“以及”改为“特别是”或“尤其是”; B主宾搭配不当;D一面对两面。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B.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 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C.“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D. 第二代无绳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个人便携式、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答案】A【解析】B 中两处问号应改为逗号;C 中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D中省略号与其后的“等”不能共存,保留其一即可二、论述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服饰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绝不违背清廷禁律B.文中援引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是为了说明“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C.贾宝玉作为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可谓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

D.仅从“通灵宝玉”“寄名锁”“护身符”这些为保证宝玉安全的佩饰物上,我们就可看到他作为贾母、王夫人的掌上明珠、贾府宠儿的特殊地位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通灵宝玉”不是保证宝玉安全的佩饰物.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对人物的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既有对贾府宠儿宝玉所佩戴饰品的精细刻画,也有对落魄文人贾雨村衣着特点的准确概括,还有对尊贵皇妃元春服饰的“不写之写”B.王熙凤盛装出场见客时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套上“青缎灰鼠褂”,可见“褂子”是清人在正式场合加于袍外的礼服C.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代名词,红色也正是“怡红公子”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因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D.曹雪芹不仅用服饰突出人物外貌和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通过服饰反映了人物际遇处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尊卑 【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为“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服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曹雪芹根据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季节轮换、地位尊卑的需要,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精华融为一体,运用到小说的描写之中。

B.看破红尘出家时,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C.服饰彰显人物的地位邢岫烟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黛玉进贾府时也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都显出她们贫穷窘迫、寄人篱下的困境D.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却不细写她的服饰,因为无论穿什么都不足以标榜其尊贵,便索性不写这不写之写更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答案】C【解析】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贫穷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而是通过黛玉的视角来刻画其他人物,因而不需要写黛玉的穿着三、文言文阅读(22分)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答案】D【解析】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9.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