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阑尾炎.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1KB
约5页
文档ID:557196091
第六章阑尾炎.doc_第1页
1/5

 第六章 阑尾炎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大纲要求  (1)阑尾的解剖与生理  (2)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类型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阑尾炎的并发症  (6)治疗与手术并发症  (7)特殊类型阑尾炎    (一)阑尾的解剖和生理  1.解剖(重点关注与外科密切相关的)  1)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长5~10cm,直径0.5~0.7cm,起自盲肠根部,为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内腔开口于回盲瓣远侧2~3cm处    2)体表投影:  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称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志点  最常见(2/3)的部位是盲肠内侧,为回肠末端所盖  阑尾位置变异很大    3)阑尾神经:来自交感神经丛,与脊髓第10胸节相接  当急性阑尾炎发作时——脐周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迟钝、模糊、定位不明确);  当炎症累及腹膜时——躯体感觉性痛(敏感、定位准确)  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4)阑尾动脉: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血运障碍时易发生阑尾坏死  5)阑尾静脉:最终汇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时,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6)其他:阑尾系膜呈三角形,与回肠系膜相连,因其较短,常使阑尾远端弯曲而成半月形。

    2.阑尾的生理  阑尾黏膜能分泌黏液;深部的嗜银细胞是产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阑尾壁内有丰富淋巴组织    (二)病因和病理类型  1.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肿瘤等  (2)细菌入侵:G-杆菌及厌氧菌繁殖  (3)胃肠道疾病影响    2.病理类型  病理改变 临床进展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阑尾管腔阻塞,病变早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 炎症加重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 病变进一步加剧,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 阑尾周围脓肿 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 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70%~80%具有典型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起于脐周部和上腹部,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加重  (2)其它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很早发生,但较轻;  盆位阑尾炎: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可引起里急后重感和排尿疼痛等症状;  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致麻痹性肠梗阻。

  (3)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头痛等  炎症加重时:出汗、口渴、脉速、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阑尾穿孔,或并发门静脉炎:可出现畏寒、高热或轻度黄疸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压痛点始终固定在麦氏点是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  (2)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提示阑尾炎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阶段  (3)右下腹包块:可能为阑尾周围脓肿  (4)其他可协助诊断的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     具体内容 意义 结肠充气试验 一手压住左下腹部,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引起右下腹痛者(+) 协助诊断 腰大肌试验 左侧卧位,使右下肢后伸,右下腹疼痛者(+) 阑尾为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前方 闭孔内肌试验 屈曲右髋并被动内旋,右下腹疼痛者(+) 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直肠指诊 直肠右前壁触痛 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 直肠前壁有触痛,且有饱满感或波动感 直肠膀胱隐窝处积脓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如升高不明显,则应反复检查,逐渐升高则有诊断价值  (2)尿常规:若炎性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接近,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若明显血尿——泌尿系结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转移性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即可确诊  如位置变异,应明确右下腹痛是转移性的,而不是其他部位病灶所致腹痛向右下腹扩散;再加上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鉴别诊断——重要考点!需鉴别疾病 临床鉴别点 辅助检查/下一步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 多有溃疡病史,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部仍有压痛和疼痛,腹壁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和腹膜刺激征也较明显 X线: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妇产科疾病 宫外孕 停经史,有急性失血的症状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 追问病史 卵巢囊肿扭转 有明显腹痛和腹部肿块 查体 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 脓性白带和盆腔对称性压痛,可伴有腰痛 B超 右侧输尿管结石 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并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尿常规:多量红细胞;X线或B超:可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发现结石阴影 需鉴别疾病 临床鉴别点 辅助检查/下一步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压痛位置可随体位变更 查体 其他: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回盲部肿瘤、美克耳憩室、慢性炎性肠病   (五)并发症  1.腹腔脓肿——阑尾炎未及时治疗所致。

应穿刺或置管引流,治愈3个月后行阑尾切除术  2.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引流不及时,脓肿向小肠、大肠、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内、外瘘,脓液得以经瘘管排出造影可了解瘘管走行  3.门静脉炎——阑尾静脉中感染性血栓脱落,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可发展成细菌性肝脓肿  (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  1.手术治疗——早期手术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  (2)急性化脓、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3)阑尾周围脓肿——注意细节!  尚未破溃穿孔——切除阑尾  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平稳——不必强求做阑尾切除术可给予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以促进脓液吸收、脓肿消退  无局限趋势——切开引流术  2.手术并发症——5(注意与阑尾炎并发症区别)  (1)切口感染:最常见  (2)出血:  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而荷包缝合又较紧时,出血可流入盲肠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  (3)粘连性肠梗阻  (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超过1cm时易发  (5)粪瘘:断端结扎线脱落、盲肠壁损伤等造成  (七)特殊类型阑尾炎      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 婴幼儿 ①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局部明显压痛及肌紧张是重要体征;③穿孔率可达80%,并发症及死亡率也较高 早期手术,纠正脱水,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如有穿孔应充分引流 老年人 ①主诉不确切、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体温及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治;②阑尾缺血坏死、穿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③常因伴发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及时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内科疾病的处理 妊娠期 ①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压痛点偏向上外侧;②腹肌被伸直而使压痛和肌紧张等体征不够明显;③子宫增大,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易在腹腔内扩散;④炎症发展后易导致流产和早产 ①妊娠后期的感染难以控制,故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②手术切口需偏高,操作要细致,尽量不用引流管,减少对子宫的刺激;③临产期的急性阑尾炎如合并穿孔或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考虑行剖腹产术,同时切除病变阑尾   【实战演习】  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腹腔丛和( )  A.内脏小神经  B.第10胸神经  C.第12胸神经  D.内脏大神经  E.第1腰神经【参考答案】B   阑尾易发生坏死的解剖因素是( )  A.阑尾腔狭细  B.阑尾为盲端器官  C.阑尾动脉为无侧支终末血管  D.阑尾腔内细菌含量大  E.阑尾扭曲 【参考答案】C   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 )  A.阵发性右下腹痛  B.腰大肌试验阳性  C.发热  D.转移性腹痛  E.恶心、呕吐【参考答案】D   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 )  A.病情发展快且重  B.右下腹体征明显  C.穿孔率高  D.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  E.宜早期手术【参考答案】B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是( )  A.阑尾容易缺血、坏死  B.腹痛、恶心明显  C.常有寒战、高热  D.右下腹压痛明显  E.显著腹肌紧张【参考答案】A  女,27岁,妊娠4个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h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其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  A.行阑尾切除术  B.围手术期加用黄体酮  C.手术切口应偏低  D.尽量不用腹腔引流  E.可应用广谱抗生素 【参考答案】C  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  A.粪瘘  B.腹腔出血  C.切口感染  D.阑尾残株炎  E.粘连性肠梗阻【参考答案】C 第二节 慢性阑尾炎  大纲要求  (1)病因和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一)病因和病理  1.病因:  (1)原发性慢性阑尾炎:无急性发作史  (2)继发性慢性阑尾炎: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 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  2.病理:  (1)阑尾细长呈卷曲、折叠状,使阑尾的排空受阻阑尾及其系膜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粘连  (2)阑尾壁增厚,部分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呈条索状  (3)阑尾腔内有粪石、异物阻塞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阑尾炎病史;  2.右下腹固定性压痛点  (三)诊断  1.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剧烈运动及饮食不当可诱发;  2.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  3.局限、固定的麦氏点压痛;  4.钡灌肠:阑尾不显影或显影不全、阑尾腔不规则,72小时后仍有钡剂残留。

  (四)治疗  手术切除阑尾,并行病理诊断以确诊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