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根本内容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的根本轮廓与总体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 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 起止年代与标志性事件; 熟练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的根本轮廓与总体特征;在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根本面貌的根底上,从宏观上把握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开展脉络; 思考各阶段文学运动、 文学思潮的特点; 学会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指导以后各章的学习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开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开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 1917— 1927〕的文学开展识记: 〔 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 2〕 “五四〞时期文学的根本特征 〔 3〕 “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 4〕 1921 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二〕第二个十年〔 1928— 1937〕的文学开展识记: 〔 1 〕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 2〕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 3〕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 5〕 30 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三〕第三个十年〔 1938— 1949〕的文学开展识记: 〔 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以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 4〕 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开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开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 〔 1〕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 1949 年到 1966 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2) “十七年文学〞的根本特征 〔 3〕 “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二〕 “文革〞时期的文学识记: 〔 1 〕 “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局部: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 〔 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 〔 3〕 ?红灯记? 、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
〔三〕新时期的文学识记: 〔 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 2〕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四〕新世纪的文学识记:最近十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识记: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第二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及初期新文学创作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 ?新青年? 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以鲁迅、 郭沫假设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 了解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掌握新文学初期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实绩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一、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领会: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领会: “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所发挥的进步作用三、 ?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识记: 〔 1〕 ?新青年? 1915 年 9 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 ,主编是陈独秀 〔 2〕 1917 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
领会: ?新青年?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识记: 〔 1 〕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 〔 2〕 向新文化进行反扑的封建复古派主要有两个: “学衡派〞和“甲寅派〞 〔 3〕 “学衡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 〔 4〕 “甲寅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第二节 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识记: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人对白话新诗的创作尝试领会:现代白话诗在各种新文学文体中与传统相差最大的原因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识记: 〔 1 〕 最能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 〔 2〕积极尝试白话小说的还有陈衡哲、胡适以及?新潮?作家群,包括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三、话剧形式的引入与演进识记: 〔 1〕 1906 年话剧剧团春柳社成立,他们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 ,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 2〕胡适 1919 年 3月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 ,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 〔 3〕 1921 年 5 月在北京成立了 “五四〞 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 。
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开展识记: 〔 1〕 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 〔 2〕 ?新青年? “随感录〞作者群 〔 3〕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领会:五四时期现代散文开展的主要特点第三章 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特别对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要有所领会; 掌握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集 ?呐喊? 、 ?彷徨? , 历史题材的小说集 ?故事新编? ,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 、 ?朝花夕拾?以及杂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识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概况领会:哪些因素决定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第二节 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 、 ?彷徨?一、 ?呐喊? 、 ?彷徨?概述识记: ?呐喊?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收入鲁迅 1918 年 4 月至 1922 年 10 月所作短篇小说 14 篇; ?彷徨? 1926 年 8 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鲁迅 1924 年 2 月至 1925 年12 月所作的短篇小说 11 篇分析: 〔 1〕 ?呐喊? 、 ?彷徨?的主要思想成就。
〔 2〕 ?呐喊? 、 ?彷徨?的主要艺术成就二、最初的三篇小说: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 ?药?识记: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 1918 年 5 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 5 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用白话写成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真正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领会: ?药?的双线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效果分析: 〔 1〕 ?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 〔 2〕 ?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思想蕴涵三、不朽的名作?阿 Q正传?识记:?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 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领会: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达分析:〔1〕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2〕?阿Q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四、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伤逝? 、 ?祝福?与?离婚?识记: ?伤逝? 、 ?祝福? 、 ?离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 〔 1〕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典型意义 〔 2〕 ?离婚?中女主人公爱姑的形象蕴涵分析: ?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第三节 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识记: ?故事新编? 1936 年 1 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除 “序言〞 外, 收入了 ?补天? 、 ?奔月? 、 ?理水? 、 ?采薇? 、 ?铸剑? 、 ?出关? 、 ?非攻? 、 ?起死? 8 篇历史小说。
领会: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分析: ?故事新编?在整体上所表达出的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特点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与?朝花夕拾?一、 ?野草?的思想和艺术识记: ?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先河, 1927 年出版领会: ?过客?的艺术特点分析: ?秋夜?的思想蕴涵及其中各种形象的象征意义二、 ?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识记: ?朝花夕拾? 是鲁迅写于 1926 年 2 月至 11 月间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 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了解鲁迅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分析: ?朝花夕拾?的艺术成就第五节 社会众生像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识记: 鲁迅的杂文, 结集的共有 14 本, 包括 ?坟?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和 ?且介亭杂文末编? 此外, ?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篇?中也有许多杂文,鲁迅一生写作的杂文,数量达百余万字领会: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第四章 郭沫假设新诗的开创性和历史剧的独创性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郭沫假设的人生道路、美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过程,识记郭沫假设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概况,掌握?凤凰涅盘? 、 ?屈原?等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领会郭沫假设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一节 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识记: 〔 1〕郭沫假设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 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领会: 〔 1〕郭沫假设创作的根本特点 〔 2〕郭沫假设的美学主张第二节 开创一代诗风的?女神?一、 ?女神?识记: 〔 1〕 ?女神?出版于 1921 年 8 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 ?凤凰涅盘? 、 ?天狗? 、 ?晨安? 、 ?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分析: ?女神?集中表达出的郭沫假设新诗创作的主要特点二、 ?凤凰涅盘?领会: ?凤凰涅盘?的思想意义分析: ?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第三节 独具慧识与创新的?屈原?领会:郭沫假设独特的历史剧观分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蕴涵与艺术成就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奉献与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众多新文学社团的相关根本知识; 掌握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 掌握各个社团的代表作家如叶绍钧、 冰心、 朱自清、 许地山、 郁达夫、 闻一多、 徐志摩、周作人的创作实践; 理解和认识这些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一、文学研究会概述识记: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经过及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二、叶绍钧的创作实践识记: 〔 1 〕叶绍钧的创作概况 〔 2〕 ?倪焕之?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有份量的、直接反映“五四〞以后的时代形势及其对知识分子命运深刻影响的长篇小说三、冰心的创作实践识记: 〔 1〕冰心的创作概况 〔 2〕 “爱〞是冰心创作的核心思想内容冰心的“爱的哲学〞主要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领会:冰心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四、朱自清的创作实践识记: 〔 1 〕朱自清的创作概况 〔 2〕 ?背影? 、 ?给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