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写诗风格 《孟浩然集》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年辈较早的一个,其人品和诗风深得时人的赞赏和倾慕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于此可见一斑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 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诗不仅起着纪实的作用,而且融和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和天真的遐想在他的眼光中,无论是沐浴在夕照清辉中的人物,还是嬉戏于水下岸边的鱼兽,寓目所见的一切,仿佛都化作会心的亲切的微笑这些诗境,确有晶莹剔透之感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中:“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 盛唐著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这些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 当官曾是孟浩然儿时的梦想他几度碰壁,也使得他心灰意冷,心系山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