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韶关旅游现状分析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3KB
约6页
文档ID:34355538
韶关旅游现状分析_第1页
1/6

1 / 6韶关旅游现状分析1、休闲观光度假为主要目的再次是探亲访友,主要是外出务工返乡者而因疗养、宗教、文教科技等比例较少;2、出游方式以自住游居多,其次是旅行社组织和单位组织;3、游客主要通过旅行社、亲友介绍、网络获取旅游信息;4、大部分游客在韶关逗留 2 天,其次是逗留 1 天者,约占五分之一;5、游客消费水平不高人均总消费 741 元,大部分在 500 元/人以下,301-500 元的游客最多,其次是 101-300 元者,1000 元以上高消费最少;6、经济型酒店、度假区和高星级酒店最受游客喜爱喜好程度超过 25%,其次是休闲木屋,客家围屋和农家旅馆受喜好程度最低而汽车宿营地、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等廉价简易住宿设施受喜好程度最低;7、游客印象最好的景区前五位依次是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广东大峡谷、珠玑古巷;8、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主要不满出现在交通、旅游配套设施、餐饮质量、知名度、景区物价方面SWOT 分析一、优势1、生态环境优良:林地、生物多样性,水系:北江、滃江、新丰江;2、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山岚风光、川峡急流、湖泊水库、溶岩奇观、自然保护区、温泉、宗教寺庙、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优势在于名山、佛韵、民俗、温泉;3、文化底蕴深厚:六祖慧能、张九龄曲江风度、余靖名臣风采:古村落、古居民、古塔;4、具有交通区位优势:105、106、107 国道、京珠高速、深湘高速、韶赣高速;5、旅游开发时间早,知名度较高:九泷十八滩、金鸡岭、南华寺。

二、劣势1、社会经济基础薄弱;2、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精品化不足: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住宿餐饮设施、旅游信息化、旅游中心城镇建设、游客中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待提炼出文化载体表现形式;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缺乏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3、市场营销乏力,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旅游形象特色不鲜明,旅游定位有待清晰投入不足,缺乏塑造全市旅游形象的整合营销措施,旅游产品知名度仅限于珠三角一带,缺乏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龙头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景点,还未形成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4、各景区串联交通差:不少景区位于偏远山区,路况崎岖导致缺乏行车的舒适感,且大部分景区未开通公交系统,不便于自助游客前往;5、旅游接待设施落后:与旅游紧密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配套接待设施缺乏,尤其“购”和“娱”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6、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三、机遇1、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2、丹霞地貌申遗成功;3、区域统筹力度加大;4、我国节假日制度调整:节假日调整后形成五个长周末和两个黄金周,届时三日游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假日游方式四、挑战1、周边地区的竞争:同质化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清远的漂流、温泉、山地旅游产品、 2 / 6湖南郴州的温泉旅游、生态产品等;2、市场面临转型,游客需求不断提高:已出现四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二是从团队旅游向散客自驾车发展;三是旅游资讯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发展;四是营销主体从企业向政府发展;3、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压力。

五、旅游服务系统分析1、旅游住宿业游客对韶关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不满主要在于“交通不便” 、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 “餐饮质量不佳”等方面;(1 )住宿业结构失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度假酒店;据游客调查统计分析,来韶关旅游的游客中喜爱度假酒店的占到 29%,超过了高星级酒店26.9%的比重,且韶关市的住宿业结构失调,高档住宿设施多为分布在县市区的星级酒店,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度假酒店,无法应对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另外,通过对韶关市的部分旅游景区和酒店内的游客分析,自驾车游客分别占到 49.3%和 45.6%,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自驾车游将是今后韶关旅游开发的重点,但韶关缺少汽车旅馆、汽车营地等自驾车游的住宿设施2 )酒店地域分布不均衡(3 )规模相对较小,以小型酒店为主(4 )多数酒店定位不明确,价格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不明显(5 )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除星级酒店以外,韶关目前大量存在的社会旅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的安全和卫生水平较低2、应对措施(1 )优化住宿业结构,发展多样化住宿设施,满足多种类型游客的需求*增建度假酒店和主题型酒店,以满足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高端市场的需求*适应自驾车旅游及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建汽车旅馆、汽车营地等住宿设施(2 )平衡住宿业地域分布,引导酒店由县市区向各旅游区扩散:重点建设旅游景区及其周边的度假酒店和主题型酒店,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3 )针对细分市场,酒店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未来韶关的住宿业不仅需要发展一些大而全、档次高的酒店,而且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功能酒店;*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功能定位明确、小而精、有特色住宿设施,如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商务办公式酒店、会议型酒店,以及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等;*另一方面功能上除满足顾客食宿的基本服务外,还应根据细分市场特点提供相应的交际、会议、商务、娱乐、休闲等设施和服务;二、餐饮业韶关市旅游餐饮的优势有:餐饮资源丰富;特色食品众多,物美价廉,能满足各种类型游客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正餐与周边地区雷同较多,游客满意度不高三、娱乐业当前韶关的娱乐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区、县城和景区,娱乐设施为传统的卡拉 OK、DISCO舞厅、茶艺室、棋牌室、美容院、桌球室、沐足城、露天大排挡等,总体说来档次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产品缺乏,流于大众化,类型单一,基本没有可以表现当地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娱乐产品;娱乐项目档次不高,主要为当地市民服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3 / 62、应对措施(1 )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文娱项目韶关拥有马坝人遗址、禅宗祖庭南华寺、瑶族风情等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传统深厚,应深入挖掘地方文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文娱项目,如在瑶寨内可以组织具有瑶族风情的山歌剧团,推出“瑶寨飞歌”等大型晚间展演活动,在南华寺开发“禅意人生”主题演出等(2 )针对游客多元化,丰富娱乐产品形式据调查显示,来韶关的游客中 37.7%为自助游,自驾车游客占到了 49.3%,而游客人均总消费 741 元,其中大部分消费水平在 500 元/人以下,且超过一半的游客是与同事结伴出行3 )完善旅游酒店、旅游度假区的娱乐休闲设施(4 )加快周边市县娱乐活动产品的发展(5 )加强市场规范和法规建设,树立健康娱乐形象四、旅行社业(1 )旅行社数量较多,但多数规模偏少,结构不合理:共有旅行社 40 余家,国内社 34 家,大型旅行社分社 2 家,3 家旅行社员工在 50 人以上,20 人以下规模的 31 家,占 84%,其中 10 人以下旅行社 18 家,占 49%,即近一半的旅行社属于 10 人以下规模的小型旅行社;(2 )职能单一,以地接业务为主,对外招徕旅游者和吸引客源组团来韶旅游、向旅游者和旅游相关企业提供服务信息、以及组织本地居民组织出游的职能相当薄弱;(3 )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较低;(4 )专业人才不足,导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加强2、应对措施(1 )积极开拓新的旅游路线和产品,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2 )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旅行社行业的管理和监督(3 )提高旅行社管理者和导游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韶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一)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2009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226 万人次,比2005 年增长 143%,年均增长 24.85%;实现旅游总收入 71.38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234%,年均增长 35.18%二)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收费景点 28 家,其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3 家,其中 2006 年后新开发建设开业的旅游景区有乳源天景山仙人桥、丽宫国际温泉度假村、新丰云天海温泉度假村、新丰江源温泉度假村、丹霞山竹筏漂流、乐昌白水寨生态园、仁化万时山高山草原、始兴铜钟寨旅游区正在建设之中的大型旅游景区有乳源御沐园温泉度假村、云门峡漂流、曲江小坑大森林温泉度假村、始兴车八岭旅游区、仁化瀛丰温泉度假村等三)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星级酒店规模和数量稳步增长截止 2009 年,韶关全市共有星级酒店 52 家,其中五星级 1 家、四星级 7 家、三星级 36 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旅游大产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看待二是规划不够超前三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四是企业竞争力不够强五是休闲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4 / 6韶关市旅游业“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塑造“神奇丹霞、魅力韶关、生态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建设“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三大龙头景区和世界过山瑶祖居地、省旅游信息化示范区为重点,以发挥丹霞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效应为抓手,加快培育以“名山、温泉、风情、佛韵”为内容的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业层次,增强旅游业综合综合力,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

发展目标:2011-2015 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保持在全省前列,接待旅游人次年均增长 15%以上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20%以上力争到 2015 年接待游客达到 2500 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 180 亿元以上2015 年前基本完成“九大目标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全市成功创建 3 个 5A 级景区、10 个 4A 级景区的目标明显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力争实现全市五星级酒店总数达到 5 家以上的目标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编制并实施《韶关市旅游交通规划》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水平重点推动“大丹霞观光休闲、大南华佛教旅游文化创意” 、东阳光南岭生态休闲”三大产业园(旅游圈)的建设;大力推动“大峡谷-丽宫温泉、梅关-珠玑巷、乐昌金鸡岭-乐昌峡平湖、古佛洞天、三龙谷,始兴东湖坪-客家大围-铜钟寨、车八岭-总甫温泉、云髻山- 云天海温泉原始森林、翁源东华山佛教生态旅游区”等其他旅游产业园(项目)的建设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体现旅游资源特色,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选择多样化和人性化的“红” 、 “绿” 、 “古” 、 “蓝” 、 “四色旅游”新格局打造旅游区域中心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粤湘桂赣,特别是港澳、珠三角和武广高铁、韶赣高速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区域中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建设。

积极创建一批广东省优秀森林旅游度假区、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单位、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国民旅游休闲示范旅行社、示范景区和示范酒店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韶关”建设,建成旅游政务、资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旅游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韶关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一)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培育一批 4A、5A 级景区和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丹霞山5A 级旅游景区、曹溪温泉-南华寺 5A 级旅游景区、大峡谷-丽宫温泉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南雄珠玑巷-梅关古道 4A 级旅游景区、乐昌古佛洞天 4A 级旅游景区,金鸡岭户外运动、休闲保健 4A 级景区、三龙谷 4A 级旅游景区,东阳光南岭生态休闲 4A 级旅游景区、乳源云门佛教文化生态 4A 级旅游景区,新丰云天海温泉-云髻山 4A 旅游景区、东华山 4A 级旅游景区、始兴满堂客家大围 4A 级旅游景区、曲江大森林温泉度假 4A 级旅游景区加大三大旅游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大丹霞观光休闲产业园、大南华佛教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阳光南岭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建设进程。

打造一批精品线路,营造开心旅游环境围绕我市独栋的禅宗祈福、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温泉养生、人文历史等旅游产品和“名山、佛韵、温泉、风情”的旅游特色,有效整合观光、文化、休闲、探险、高铁、农林、美食等资源,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游客喜爱的短、中、长线精品线路,实现旅游选择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四色旅游”新格局;“红色”旅游:重点打造以北伐纪念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