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给妻子的古诗词

zh****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9KB
约7页
文档ID:256455899
写给妻子的古诗词_第1页
1/7

写给妻子的古诗词写给妻子的古诗词  相信所有人都能吟出苏轼的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今天,工作找了十首送给妻子的诗词,看看诗人们的感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下这首诗时,李商隐远在巴蜀,此时,他收到了妻子问他何时归家的信望着窗外落下的雨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你在想我而我也正好在想着你,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吧! 《寄内》  宋孔仲平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诗人远行在外,写了这首诗,送给妻子诗人行于日暮之时,出门在外,思念愈深后两句却一字也不提思字,只说沿途之景,一片凄清之感,迎面袭来,对妻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言语说不尽的地方,都在这十个字里面了 《九月八日戏作示妻子》  宋陈与义  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  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  美酒今日已酿熟了,无须再向酒家沽酒了重阳佳节明日就是,然不知道何处有盛开的黄菊好与你对花畅饮  宋朝诗人陈与义写的这首诗可以说是至情无文,如日常谈话,略代调侃,然平常中隐藏得是他与妻子的款款深情。

以这首平淡而又渗透着无尽幸福的诗篇做结束  《悼亡》  清顾炎武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公元1680年,顾炎武原配王硕人于昆山病故,顾炎武吩咐仆人买来香烛等祭品,布置好妻子的灵位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痛哭失声  妻子逝世在遥远的江南小镇,送妻子入土为安的仅有六岁的长孙在地下你见到年迈的父母,请秉告二老吧:明朝的遗民还有我这个人这一年顾炎武已经六十八岁了 《悼亡三首其一》  宋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宋仁宗庆历四年,梅尧臣与妻子谢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舟中梅尧臣写了三首诗悼念亡妻  成婚十七年,诗人与妻子依然"看不足',可见其感情十分深厚,而中路"长捐'令诗人悲痛不已妻子去世,诗人想到自己也已两鬓斑白,"同穴'之期应该不远吧!  诗人由妻子去世而联想到自己大限不远,词句质朴,感情深厚  《行次寿州寄内》  宋欧阳修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  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欧阳修也和现在的许多丈夫一样,时刻想到妻子  欧阳修行到紫金山时,想起妻子,因为当年两人曾共同游览过此地,这勾起了他对妻子的想念,今天晚上南风吹拂着自己,明月照耀着孤单的自己。

  走到曾经共游的地方,就不会自然地想起你  《赠内》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大诗人李白,豪迈潇洒,挥毫即诗,让当时的人如贺知章、杜甫等亦仰慕不已可作为丈夫,李白却是不合格的,在这首《赠内》中,李白对妻子表示了深深的自责  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酩酊大醉如烂泥一般,虽然是我李白的妻子,却和那整天不顾家的周太常妻子有什么区别呢?  有这样一句话,相信李白夫人的心里要好受些吧!  《赠内》  唐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元和三年,37岁的白居易与杨氏结婚,这场婚姻是父母首肯、门当户对的婚姻,妻子不大通文墨,白居易对于这个妻子应该是不满意的  全诗如叙家常,以古比今,从远到近,不厌其烦,苦口婆心,似乎为妻子讲家训,虽然在最后出现了"偕老同欣欣'的字样,但也是官样文字,不见激荡的感情。

字里行间只有夫妻的伦理道德,更多的是妇道,缺乏新婚燕尔的情趣  《赠内》  南朝徐悱  日暮想清扬,蹑履出淑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黼账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聊以一书礼,以代几回肠  相比白居易的毫无情趣和生硬语言,徐悱就显得有情有义的多  诗中,以清扬比妻子黄昏时分,诗人想念妻子的倩影相思情切,坐卧不宁,活脱一脱一个媳妇不在的可怜样子结尾还说道:此刻你该正快快乐乐地坐在高堂上鼓瑟,该不会忘了我这忧愁的人儿独自向隅吧?  《寄内》  明于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相好  生男与育女,所期在偕老  我生叨国恩,显宦亦何早  班资忝亚卿,巡抚历边徼  自愧才力薄,无功答穹吴  勉力效驱驰,庶以赎天讨  汝居辇毂下,闺门日幽悄  大儿在故乡,地远音信杳  二女正娇痴,但索梨与枣  况复家清贫,生计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温饱  而我非不知,报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贤良国之宝  尺书致殷勤,此意谅能表  岁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  于谦是明代名臣,21岁的于谦与董氏结婚董氏夫人,知书达理,孝敬长辈,和睦邻里,持家勤谨俭朴,对丈夫体贴入微;夫妻感情甚笃,经过多年以后,感情还是恩爱如初。

  对于妻子的付出,于谦十分感谢和感激,他为工作奔波,不能为妻子分担一些,感到十分愧疚,诗中还表达了对妻子的歉意,看来,于谦也是个暖男 7Word版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