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笔记15篇 《实践论》读书笔记1 此次阅读学习,我主要拜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读后获益良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运用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党内严重错误的教条主义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名为《实践论》《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深刻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文章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感觉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从这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也就是今天被我们常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还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正如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我们学大多数知识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
即使我们当时记得很牢,考试时可以做出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题目,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和所学的内容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其实回想高考前所学的知识,大多也都忘却如果立马再来一次,我想我不能出现在今天的校园了所以实践是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也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会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来说服人们,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需要进行不同的实践这就是我们所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不是少,只是我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对于这句话,毛泽东同志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说明认识是错误的,改正之,然后才有机会取得成功成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改进,再实践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实践论》的学习,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实践论》读书笔记2 在高中时,政治哲学课学过关于实践的一些理论,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在经李老师的介绍,又读了《实践论》,对实践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文不仅系统的阐述了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与实践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精辟地论述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贯穿这篇论文的主线和内在实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决定了认识,认识又指导着实践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试验,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事物现象和外在联系产生认识,这种认识只是感性的,人们还不能得出深刻的概念,无法给出定论。
只有再通过实践去验证,得出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才能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得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和规律,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无不透露着实践对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实践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本身,认识最终还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就好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一样,我们学习专业理论是为了以后工作的实践 实践就是要照搬理论吗?当然不是当我们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失败时,就完全否定理论的正确性吗?肯定不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是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的;同时,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时,不能完全照搬,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学习《实践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就比如学英语,如果你只是会读会,因为害怕而不开口说,面对老外是不敢与他们交流(即实践),你的口语是无法提高的特别对我们会计专业来说,学好专业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书本上没有的问题,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财务的把握才会更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情,以旁观者的心态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只有亲力亲为,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再去应用于实践,才会有收获 《实践论》读书笔记3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对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 1)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观察事物的内在特性:探寻事物内在特性,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特性的各个要素 3)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 4)观察手段:从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带有推断性、结论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6)观察事物外在联系:描述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互动的。
7)技术方法:矩阵法,关系图,时间轴 8)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 《实践论》读书笔记4 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感觉真是半晕半懂,大约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吧,在这里我就随便说说第一感想好了,请读者多多包涵 《实践论》,顾名思义以实践为中心展开论述开篇先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又详细的从各方面分析“实践”这个词语全篇当中引用了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打了一些比方使得论证更为具体这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上网搜索便可知道这篇文章还有着很强的政治地位,在革命中起了引导思想的重要作用等等几十年过去它依旧被人们传送着,以科技的手段出现在我面前的电脑上供人研读,自然也是对它价值的无声肯定 但是对于我来说,假若没有人告诉我它的价值,可以确定,我是根本看不出它有这么高的社会地位的,因为我很少接触这么专业的哲学,通俗的说,就是不懂行情,所以发现不了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俞伯牙,可我却不是钟子期;它是千里良驹,可我却不是它的伯乐。
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啊 人世间千千万万的人,又有多少只是生命的过客,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何以匆匆,奈何匆匆 实践论读后感不过,幸好,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可以理解你的人的,要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人称颂这《实践论》呢?《实践论》也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吧 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实践”的看法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某件事是否可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践所以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辨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 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 就 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 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 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不同的事,实践的方式和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我们应当理性、智慧地实践实践前先考虑一下执行之后是否会带来伤害和不必要的损失,不可为了好奇心而实践所有的事情,例如抽烟吸毒等是万万不能尝试的;实践过程中还要细心谨慎,认真执行,不要因为细小的疏忽而使得结果差以千里;也不可半途而废,坚定了目标就没有放弃的道理;实践完成后,应该认真总结,让这次实践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不如意,但是,应该尽力去克服解决,才能有所收获 请大胆的去实践吧! 《实践论》读书笔记5 《实践论》对经验主义进行了批判正如我们经常说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办事的确如此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处理事物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有时执着的一味的相信经验,而不会去变通的话,可能会把我们带入歧途,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者还可能犯错误所以要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实践论》也对教条主义也进行了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不要把教条的东西神圣化,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教条的束缚,走创新的道路,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这样才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和促进事物的自我完善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