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I剧艺求索I Drama Art Discussions琼琼副花铸琼魂——琼剧《下南洋》表演体会画韩海萍琼剧,是海南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也称“海南戏”因为海南省简称“琼”,故又称为“琼剧”去年以来,我有机会在大型现代琼剧《下南洋》中扮演女主人公琼娘这个角色通过不断演出,我逐渐积累了一些表演体会,这里结合琼娘的形象塑造,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解读文本分析角色琼剧旦行的表演也同所有戏剧表演艺术一样,要做好前期解读文本和角色分析这些“案头工作”演员解读文本和角色分析工作,是戏曲表演借鉴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期基“斯氏体系”观点,对导演、演员提出的创作前期要求显而易见,这些工作是表演的基础与前提因为只有正确、全面地阅读理解剧本,才能使表演有明确目的、具体方案和具体表现手段,才能做到心知肚明否则便会陷入茫然无措或盲目无序的状态如果说,编剧所创作的剧本是整个剧目的“设计图纸”.那么导演的构思与导演计划就是整个剧目的“总体施工计划书”:而每一位演员对文本的解读与角色理解,则可视为“单项施工计划书”对于这项“案头工作”,每一位演员,尤其是主演,千万不能小视,必须认真对待《下南洋》剧本选取的是重大历史题材。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三次重大的移民潮: “闯关东”、 “走西口”、 “下南洋”这三大移民潮,都是贫民百姓活生生的血泪史、苦难史、奋斗史与创业史 “闯关东”与“走西口”均有电视剧加以表现 “下南洋”则以现代琼剧为开山之作剧本以一个家庭为主线,反映了海南人文昌一家近百年的命运轨迹和心路历程它采用“历史切片结构法”切取历史过程中的几个横剖面,既凸显了历史纵深感.又“将一个重大主题所惯用的宏大叙事情节悄然转化成家庭情感故事通过一个家庭几代人命运的变迁,艺术地呈现出从下南洋到下海南这一情节创作轨迹,实现了宏观表现与微观再现的巧妙结合全剧描写新婚3个月的文昌忍痛告别新娘琼娘,与堂兄等乡亲渡海下南洋谋生lO年后,文昌逾期未归,琼娘只身伴作男人到南洋寻夫不料文昌已与当地女子星姐同居,琼娘只好痛苦地返乡又过了10年文昌带领星姐富贵还乡意欲对琼娘有所补偿,可是他和琼娘所生的儿子海亮却拒不认父后来,海亮为文昌的艰苦拼搏和星姐的真诚相待感动,逐渐弥合了父子感情抗战时期,海亮被日军枪杀改革开放以后,文昌手捧儿子的骨灰重返海南故土一生守望丈夫和儿子归来的琼娘,怀抱海亮的骨灰安静地死去而随文昌一起返乡的孙子文翔.决定在海南创业……全剧宏扬了人文精神,做到了民族性与人着所扮演人物的不幸遭遇和内心世界.一句句唱得我摧肝裂胆,柔肠寸断。
特别是“法海贼不必笑呵呵,你是带着屠刀念弥陀任你罩下黄金钵,人间的情爱永不磨”更让我感受到134 l了白素贞对封建世俗不屈的抗争,于凄美中增添了无限的悲壮责任编辑刘红性的完美结合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生动与多样性剧本将琼娘作为琼花并使琼娘、琼花、琼剧、琼魂四位一体对琼娘的形象蠼造不仅提供了坚实的创作基础而且也提供了历史与文化的审美平台二、写意传神以情贯之《下南洋》剧组阵容强大,我能够扮演女主人公琼娘,既感到受宠若惊.又觉得重担在肩可以说是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琼娘这一艺术形象,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的艺术创造我首先抓住了表演的核心与关键,即写意传神、以情贯之琼剧同所有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一样,都是写意化而非写实化的照我的理解,这种“写意化”的表演,就是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概括起来就是写意传神、以情贯之就是以角色内心的情感作为核心,集中精力演好人物的思想感情实际上,琼娘是“留守女人”的“古代版”缩影她的善良之情、友爱之情、含辛如苦、默默奉献之情、无不浸透着海南女人的可贵品质另一方面《下南海》剧本本身又是一部写意传神,以情贯之的力作它采取中国戏曲典型的“开放式”结构和“散点透视”结构,全剧除序幕以外的五场戏。
每一场都是一个亮点和一个“结”,即变“情节”为“情结”构成情感亮点与情感之“结”所以我经过真切的情感体验之后,才真正进入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做到了以情演人例如第一场琼娘与文昌分手时的一段念白: “五年,五年五年……文昌,我的夫畦,你要听着为你守着等着你回家!”我是用心在念用泪在念.一字一句,声泪俱下又如第二场中.琼娘面对文昌的新情人她百感交集心如刀绞先是一句“你好啊!”然后是长达二十几句的大段唱腔这段唱腔我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唱出了琼娘内心深处的怨、恨、悲、苦再如第五场琼娘手捧儿子海亮遗像的唱段演唱这段唱腔时,我以母子真情为情感基础,在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呼唤中,唱出了一位母亲缅怀儿子的悲痛心情三、多元综合丰富多彩琼剧也同所有的戏曲表演艺术一样是多元化的综合体,包括“四功”(唱、念、做、打)与“五法” (手、眼、身、法、步)唱腔中又以板腔体为主.包括了中板类、苦叹板类、专腔杂调类和曲牌类四大类其中还含有多种可变化的板式在琼娘的形象塑造中.我觉得应该动用各种表演手段,才能更好地塑造琼娘的人物性格、独特心态和特殊情感从琼娘这一人物看,她经历了青年、中年、老年几个不同阶段,若以传统戏曲对人物的划分.她的表演包含了琼剧的花旦、青衣、反串小生和老旦等几个行当,但对于现代戏来说,在人物的行当划分上相对不很明显。
因此.在表演上我尽可能地运用一些身段和步法,将求简求稳的理念融入到表演之中,唱腔也尽量唱出丰富多变的韵味从而使琼娘这一人物成为艺术形象多元综合的复合体,彰显出丰富多彩的性格表现四、地方特色亮点鲜明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集合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创作的亮点与灵魂琼剧作为海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地方特色是应该表达的重点所以我在琼娘的形象塑造中,注重凸显海南风格让外形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突出海南女人的质朴、纯洁和海南琼剧的柔美、自然,尽量表现海南人清丽婉约,剧本也以此为亮点.精心打造海南“琼魂”的地方神韵和特色综上所述,琼剧《下南洋》中琼娘的形象塑造,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表演体验但成绩只能代表今天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有决心和信心继续努力,塑造更多更好的琼剧形象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