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20年版)

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32KB
约8页
文档ID:162767607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20年版)_第1页
1/8

XX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20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全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详见附录)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等与开展该技术相关专业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1.心血管内科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能够独立开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工作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能够独立开展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直视手术每年开展体外循环手术不少于50例,能开展急诊体外循环的手术3.血管造影室(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5)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以及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当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6)开展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需具备杂交手术室4.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患者救治要求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5)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具备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5.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1)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无创性心血管成像与血流动力学检查2)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三)有至少2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有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2.有5年以上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关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备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能力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满足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所需的相关条件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每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当由2名取得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决定,并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术者由具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担任。

三)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方式、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四)建立健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五)建立病例信息数据库并配备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在完成每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后,应当按要求保留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相关病例数据信息六)医疗机构和医师按照规定接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患者管理,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七)其他管理要求1.使用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器材,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与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一次性医用器材2.建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四、培训管理要求(一)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培训要求1.应当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应当接受至少12个月的系统培训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50例以上,并参与30例以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 包括术前诊断、术前计划、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术后验证、围术期管理、随访等,并考核合格。

3.在境外接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12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视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4.本规范印发之日前,从事临床工作满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5年独立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不少于100例,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可免于培训已经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可免于培训二)培训基地要求1.培训基地条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符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2)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不少于10年,具有符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要求的病房床位数不少于100张3)近3年每年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30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0例4)有不少于6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2.培训工作基本要求1)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满足培训要求,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学习、临床实践。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3)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附录:XX省限制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一、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技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见环状钙化、IVUS钙化评分≥3分,或预处理导丝、球囊通过较困难、球囊12-14atm不能扩张的钙化病变二、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左心耳封堵术、主动脉缩窄支架术等三、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心房纤颤、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ICD/CRT/CRTD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