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蜀高祖孟知祥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6页
文档ID:3701269
后蜀高祖孟知祥_第1页
1/6

后蜀高祖(874-934) ,名孟知祥,字保胤,邢台县人,孟昶是他的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均为后蜀皇帝 934 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 61 岁 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授孟知祥为太原尹明宗李嗣源时期又授孟知祥为成都西川节度使 后唐皇帝李嗣源横征暴敛,专横成性,于天咸四年,向孟知祥征助礼线一百万缗(相当于汉州盐榷十四年收入) ,孟知祥无力承担,仅给了五十万缗李嗣源就派夏鲁奇等人担任遂、阆、绵州刺史,准备武力对付孟知祥和董璋(川东守将) 董璋就同孟知祥结成一气,抗拒后唐朝廷发兵讨伐,以失败告终后来,孟知祥又打败了董璋,兼并了东川,并又先后攻占了秦、凤、成、阶四州,于九三四年在成都称帝,国号“蜀” 史称王氏蜀国为前蜀(907-925) ,孟氏蜀国为后蜀(934-963) 孟知祥初到成都时,蜀中农民因苦于前蜀的暴考试,群起反抗, “蜀中群盗犹未息,知祥择廉吏使治州、县,蠲除横赋,安集流散,下庞大之令,与民更始” (《资治通鉴》 ) ,使社会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蜀梼杌》中论及后蜀之富庶时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 可见稻米之充足孟知祥还动员市民百姓,在成都遍种芙蓉,美化城市,每当九月花开,全城上下一片锦绣。

今成都简称蓉城,当自孟知祥植蓉始后蜀高祖孟知祥(874 年—934 年)字保胤后唐太祖李克用侄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建立者、后蜀第一位皇帝(934 年在位) ,在位 1 年,享年 61 岁孟知祥在后唐灭前蜀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被后唐政府封为西川节度使934 年 1 月,他趁后唐内部皇位争夺之机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 ,史称“后蜀” ,改元“明德” 但孟知祥只做了 7 个月皇帝就去世了,庙号高祖[编辑本段]随李克用起家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在郡里承袭做军官,伯父孟方立和叔父孟迁都做到节度使,在后梁和河东争战的时候,孟迁以自己管辖的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降了后梁,而父亲孟道始终在河东任职 在有利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孟知祥年轻的时候就被李克用看中,任命他做了左教练使,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孟知祥从此有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等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后,对孟知祥也很器重,非常欣赏他的才干,让他做权势很重的中门使,这是李存勖身边的要职,但孟知祥却极力推辞,因为以前的中门使几乎都因为得罪主子而被杀见孟知祥执意要辞去中门使,李存勖只好答应,但他要孟知祥推举一个人代替他,孟知祥便举荐了郭崇韬。

孟知祥改任马步军都虞侯,是个级别很高的将领[编辑本段]李存勖的重用李存勖继位建后唐灭后梁之后,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将太原定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全权负责军政事务 后来后唐派郭崇韬领兵灭蜀,临行时郭崇韬为报当初孟知祥的举荐之恩,就向李存勖推举孟知祥为以后蜀地的军政长官郭崇韬很快就平定了蜀地,李存勖按照郭崇韬的推荐让孟知祥到蜀地主持军政事务,还摆宴为他送行但这时宦官们也正在诬陷郭崇韬,李存勖也犹豫着是否要杀郭崇韬,孟知祥劝道:“崇韬是国家的功臣,肯定没有二心,等臣到蜀地调查一下,如果没有事就让他回来 ”孟知祥走到半路遇上拿着刘皇后教令前去杀郭崇韬的宦官,于是昼夜兼程赶赴成都,但到时郭崇韬已经被杀,他于是安定众将,又派兵到各地平定盗贼,稳定地方治安不久,康延寿领兵反叛,占领并割据汉州(今西川广汉) ,孟知祥派兵击溃并俘获了康延寿,收降了他的几千士卒,扩充了自己的实力[编辑本段]割据两川同光四年(926)四月,李存勗在兵变中被杀,李继岌在渭南(今属陕西)被害,李嗣源继位为明宗,改元天成在后唐朝廷发生这一大变动后,孟知祥萌生了据蜀中称王的念头他训练兵甲,扩大兵力,新增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共 7 万多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分别统率。

与此同时,对于来自后唐朝廷的命令开始实行抵制的政策,首先从两件事情上表现出来一件是这年冬天,宰相任圜派太仆卿赵季良入蜀要孟知祥送交当初为送李继岌班师时所征剩余的 200 万缗犒军钱,并由赵季良制置两川征赋,孟知祥大怒,拒不奉诏赵季良因是他的故交,才得以留在蜀中任职另一件事是枢密使安重诲觉察了孟知祥的割据动向,不顾明宗已罢诸道监军的做法,派宦官李严入蜀去做监军以加强控制孟知祥先是陈盛兵于边境,想把李严吓回去此举无效后,就在成都的酒宴上以“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为由,强加给李严矫诏赴任的罪名杀之弄得明宗还不便查问,只好改变策略,把扣留在凤翔(今属陕西)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到成都以示恩信从此,双方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不久后唐内部出现变故,明宗李嗣源取代了李存勖,然后对以前的军政人员做了调整孟知祥对李嗣源不信任,于是就萌生了割据蜀地称王的念头但表面上他还是对明宗很尊敬的,保持着君臣之礼暗地里他却开始准备起来,以他原有军队为基础,大幅度地扩军,军事实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兵力扩充了七万多人然后加紧训练士卒,提高战斗力 随着孟知祥在蜀中地位的巩固,他自任赵季良为他的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均与之商量决定。

后唐朝廷要离间他们的关系,于天成三年任赵季良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团练使,而以何瓒为节度副使孟知祥将这些人事命令放置一旁,上表请求让赵季良留任,未获批准后又派雷廷鲁到洛阳(今属河南)再三论请,后唐明宗不得已只好勉强答应,何瓒后来被改任为行军司马这表明朝廷号令已经大打折扣,而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李嗣源的重臣安重诲发现了孟知祥的反常举动,有两件事让他警觉起来一件是朝廷要孟知祥将原来后唐军入蜀后征收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上交,同时又为蜀地定了向朝廷每年上交的租赋,孟知祥因此恼怒,拒绝执行第二件是安重诲看出了孟知祥的割据迹象,于是在明宗已经废除向各地派监军后又向蜀地派去监军,以加强对孟知祥的约束孟知祥派兵阻挡要赴任的李严,见李严不肯回去,就以李严假传诏书的罪名将他杀死明宗知道安重诲的用意,但被孟知祥抓住把柄杀了李严又不好治罪,同时为稳定拉拢孟知祥,明宗还将被扣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回成都当时孟知祥的家属路过凤翔,当地官员听说李严被孟知祥杀死后就扣留了她们,明宗将孟知祥的妻子琼华公主和儿子孟昶送回去,把其他的家属留下做人质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双方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等孟知祥基本安定下来后,明宗就开始采取措施削弱孟知祥的力量。

他下诏调孟知祥的心腹谋士赵季良到别的地方任职,然后又派何瓒做西川节度副使,牵制孟知祥的权力孟知祥心里早有准备,他将诏书压下,然后请求留下赵季良,被拒绝后他又派属将雷廷鲁赶赴洛阳力争,明宗只好让步见明宗答应了,他也允许何瓒去成都赴任,但不是节度副使,而是降为行军司马 这一年,后唐军讨伐高季兴所据的荆南(镇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市) ,命孟知祥出兵三峡予以配合,他只派毛重威率 3000 人屯戍夔州应付场面不久,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听命于后唐朝廷时,他就要求撤军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他让毛重威鼓动士兵自动溃散返回第二年,明宗要在南郊举行盛大祭祀礼,派李仁矩去向孟知祥要助礼钱 100 万缗,他不肯出,拖延到最后以 50 万缗应付安重诲比明宗心急,见孟知祥割据迹象日益明显,就先采取措施一方面把心腹将领安插到蜀地做节度使,分化孟知祥的势力另一方面将西川和东川一部分地区分离出来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节度使 面对安重诲咄咄逼人的攻势,孟知祥觉得应该采取行动了,但东川的董璋比他更着急,原有的矛盾也放到一边,董璋急忙派人找到孟知祥,提出联合对付朝廷,同时请求和孟知祥联姻,以加强双方的关系孟知祥开始不愿答应,但在赵季良的反复劝说下终于答应了。

双方马上就达成了协议,然后联名上奏明宗,请求收回成命,召回派出的刺史和节度使 明宗并没有让步,而是好言安抚,想以此平息事端,而安重诲却认为真正想反叛的是孟知祥,至于董璋则是被迫的,绝不会反叛,他还幻想着联合董璋来对付孟知祥,结果未等他采取措施,董璋却率先反叛了 董璋反叛后,马上攻占了朝廷控制的阆州(今四川阆中) ,孟知祥也跟着反叛,他比孟知祥智谋还多一点,他召集将士,然后向东北洛阳的方向跪拜,伏地大哭,泪水将衣襟都湿透了,以此表明他是被逼而反的,从而赢得了将士的同情,纷纷表示要追随他孟知祥发兵进攻安重诲派人控制的各州,还出兵协助董璋坚守东川 针对孟知祥日益明显的割据意图,安重诲就在东、西两川境内各州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驻遂州(今遂宁) ;任命与东川董璋有矛盾的李仁矩担任新设的从东川分出来的以阆州为驻地的保宁军节度使;又让其表兄武虔裕任绵州刺史摆出了一付切割两川分而歼之的架势孟知祥与董璋尽管心存芥蒂,为了共同利益也只好采纳赵季良的意见,与董璋互通婚姻结为同盟对付后唐朝廷,要求撤回派遣的节度使和刺史明宗虽未照办,也不好发作,只好“优诏慰谕之” 长兴元年(930)九月,董璋首先发难,攻破阆州,擒杀了李仁矩。

接着,孟知祥也举兵反唐明宗以石敬瑭和夏鲁奇为正副都招讨使前去讨伐,孟知祥则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率兵 3 万与董璋会攻遂州,袭杀夏鲁奇,占领遂州石敬瑭部在剑门(今剑阁东北)之战中先胜后败被迫撤军,孟知祥乘机占领利州(今广元)和夔州等地,进一步扩大了地盘[编辑本段]战胜石敬瑭为后蜀奠基后唐派石敬瑭来平定叛乱,石敬瑭在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之战中最终战败,只得撤兵,孟知祥于是占领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和夔州,扩大了辖境石敬瑭一撤,两川便被董璋和孟知祥全部占据 后唐军队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辎重供应缺乏,明宗于是借故把专权跋扈的安重诲治罪,先贬官,然后赐死于中途接着明宗派人到西川,对孟知祥说君臣刀兵相见都是因为安重诲,现在君臣应该和好如初,况且还有姻亲关系还让使者告诉孟知祥,他的家属在京城都很好,让他放心 孟知祥也不愿和朝廷成为死敌,那对自己的家属也很不利于是就想和朝廷和解他派人找到董璋,希望他们一起向朝廷谢罪,以求和解但董璋和孟知祥的看法不一样,他还怀疑孟知祥已经出卖了自己,想拿自己去请功,他对孟知祥的使者说:“孟公的家属都没事,但我的家属却都被杀死了,我去谢什么罪!” 使者回去告诉了孟知祥,还说董璋对他非常不满,劝孟知祥早做准备以防不测,没等孟知祥采取行动,董璋已经先派兵攻占了汉州。

孟知祥只好领兵反击,把董璋杀得大败,董璋被属将杀死,孟知祥便将东川也收归自己所有 孟知祥要求明宗给他独自治理两川的权力,明宗顾及亲属关系,而且又不愿两川真的独立,丧失大量的租赋收入,就答应了他,蜀地中刺史以下的官员由孟知祥自己派任后来,明宗又封孟知祥为蜀王,以示恩宠,这也是为了安抚他但在孟知祥提出要将留在蜀地的后唐几万官兵礼送出境时,明宗没答应他,看来明宗还是想尽量地约束他 明宗杀安重诲后,把伐蜀的责任推在安重诲身上,派使者前去招谕孟知祥孟知祥打算与董璋一起入朝,被董璋拒绝,双方发生战争,结果董璋父子被杀,东川也为孟氏所有,势力大为膨胀于是更加睥睨后唐朝廷,要求明宗封他为王并按他的意思任赵季良等 5 人为节度使,蜀中刺史以下等官由他自任明宗只好答应于长兴四年二月封他为蜀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允许他总揽蜀中全权但是当孟知祥要把先前留在蜀中的数万后唐兵及其家属礼送出境时,明宗下诏不许这反映了明宗的深层思考,只是由于这年十一月明宗病死,为孟氏称帝提供了一个机遇[编辑本段]明宗死后方称帝明宗在世时,孟知祥一直没有称帝,也是对明宗恩遇的一种回报,等明宗一死,他就听从了赵季良的劝告,在第二年,即后唐应顺元年(公元 934 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

孟知祥庙号高祖,史称前主这时的后唐也处于混乱之中,李从珂起兵争夺皇位,没精力顾及蜀地 在两川地区,孟知祥也做了一些惠民措施,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把一些苛捐杂税废除了对水利设施他也组织进行修缮,以促进农业生产他还整顿了地方政治,派遣清廉官员上任,收揽民心,巩固两川的统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