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庸翻译及原文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7KB
约12页
文档ID:510652961
中庸翻译及原文_第1页
1/12

中庸翻译及原文中庸翻译及原文《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 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理的中庸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原文】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 (第 1 章)【注释】(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 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 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 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 ):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zhong ):符合5)节:节度法度6)致,达到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 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 “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 《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 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 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 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 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 “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 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 展开《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 -前402 )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 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 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 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 “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 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 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 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 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 《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 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 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

《中庸章 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 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 受用不尽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 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 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 “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扩展资料:中庸的其他原文和翻译【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 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 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XX而 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 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 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 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 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 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 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 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 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 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 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 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不听谄言,疏远女色,看轻财 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 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所属众多而便于差 使,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 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 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劝勉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 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 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

总而 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 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原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 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 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 准备,就不会语塞中断;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受挫;行动先有准备, 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陷入绝境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 百姓要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是有办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 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不孝顺父母就得 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办法的: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 要使自己真诚是有办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 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 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 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译文】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 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 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 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 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 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 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切实做到就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 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 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 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原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 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 到真诚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 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译文】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天赋本性;能充分发挥他 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 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养育万 物;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原文】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 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译文】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从细微处入手推究道理,也能达到真诚的境 界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 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 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 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 之,故至诚如神译文】 真诚到极点,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 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或者呈现在占卜的蓍草龟甲 上,或者表现在人的动作状态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 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原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 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 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译文】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 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 施行都是适宜的原文】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 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 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 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 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 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 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译文】所以,极端真诚是永不停止的永不停止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 久就会有效验,有效验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 高大光明广博深厚才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才能覆盖万物;悠远长 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 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

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自我显示也会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