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八团 ).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1KB
约12页
文档ID:535350597
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八团 ).doc_第1页
1/12

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担实施单位(盖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八团 联系人/:  王河江 0997-4988383  通讯地址/邮编: 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八团 843017电子邮件地址:  xjtaoxj@       省级主管部门(盖章):             联系人/: 毕显杰            通讯地址/邮编: 乌市高新区高新街48号 830011填制日期: 2012年6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二〇一二年六月一、项目实施背景(一)项目区创建棉花生产及科技推广应用现状新疆棉花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农业优势作物之一随着新疆棉花生产的迅猛发展,棉花中低产田种植单产水平不高,投入成本大而内在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也明显暴露了出来,大大降低了我国和新疆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走节本增效的路子,围绕棉花精准农业技术解决成本与效益水肥高效利用的问题2004年以来,兵团棉花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出口率等方面稳居全国第一,兵团棉花生产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均领先于全国其它省区,部分团场大量涌现出皮棉单产超240公斤/亩的高产田。

近20年来,兵团棉花单产年均递增16.3%,其中30%以上的贡献率来源于良种的推广兵团科研单位培育的优良品种为新疆棉花生产不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八团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贸、文教、卫生为一体的综合发展的农垦团场而在农业生产中棉花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团的棉花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棉花是我团的传统优势产业棉花生产技术体系健全,特别在耕作制度改革、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方面,狠抓了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了超宽膜地膜覆盖、节水灌溉、化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重大技术,形成了“八团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棉花综合栽培配套技术”,“棉花肥水运筹技术”等技术体系截止2007年,八团在全团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滴灌团的目标,全团的棉花灌溉全部由滴灌方式完成随着长期不懈的坚持发展,确保了全团棉花生产规模的稳步扩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收购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棉花产业成为了我团职工种植增收的重要支柱,先后被确立为兵团、国家优质棉基地2010年在气候资源严重不利于棉花生产的条件下,棉花生产按照“生产简单化,过程可控制、措施可重复,结果可预见”的简化栽培理念,以及“适期早播促早发,系列化调促稳长,生育转化促早花”的以“早”为中心的各项管理目标,采取“高强度、高频率、低流量、适期早打顶”的“两高一低一早”滴水滴肥促早配套技术,科学管理,有效调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全团全社会会实现棉花种植面积10.1万亩、籽棉总产量3850万公斤,平均单产381.2公斤/亩,折皮棉152.5公斤/亩,较上年增产2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全团全社会会实现棉花种植面积10.1万亩、籽棉总产量4180万公斤,平均单产413.9公斤/亩,折皮棉169.7公斤/亩,较上年增产皮棉17公斤,近些年虽然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我团常年全社会棉花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10万亩以上二)高产创建的必要性1、有利于稳定发展棉花产业棉花是我团农业优势传统骨干经济产业项目当前,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使棉花产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规模有所下降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加大“三田”(领导示范田、科技样板田、职工高产田)示范力度,开展典型示范,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均衡增产,加以推动兵团、师市农业发展,增强科技辐射,带动项目区由低产到高产的创建,提高棉农植棉水平,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和带动产业发展2、有利于增加职工收入棉花是我团种植业中确保职工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项商品率较高的经济作物,职工种植一亩棉花一般亩产值可达1000—1300元,2012年棉花亩净利润可达2000元/亩左右,且不愁销路。

稳定发展棉花产业,是确保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棉花品种结构,建立和发展稳定的棉花产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提高产业化经营质量与档次4、有利于发展地方工业,培植城镇税源,促进团场经济全面发展5、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棉花生产、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和发展稳定的优质棉花产业,可有效实现团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收购、加工就业岗位,对构建平安团场产生积极影响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推动项目团场进一步发掘自身潜力,努力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继续在现有的条件下,稳步的提高作物生产能力,因此对促进南疆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作物比例失调,棉花枯、黄萎病的蔓延危害,棉铃虫、棉蚜等病虫危害逐年加重,生产资料价格一路上涨,生产成本持续攀高,种植棉花的效益持续下跌加之棉花收购价格较低,市场疲软、外销不畅,棉农收益甚微等现象,对我省棉花生产非常不利,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和职工收入的增加全面推广高密度、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全程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棉种包衣等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造成棉花品质下降,规模效益降低。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加植棉规模效益,提高棉花品质及单产,增加职工收入,开展棉花高产创建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通过本项目实施,对稳定棉花生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团场“三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三) 高产创建的可行性及工作基础1、气候条件适宜年平均降水量为42.4毫米年日照时数变动在2811.7-3311.8小时之间,80%保证率,日照时数为2935小时4-9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796.4小时光热资源丰富,光热同步,能全面满足棉花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需要,是新疆棉花生产最适生态区2、技术力量强全团有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高级农艺师1名,副研究员1名,农艺师6名,农业技术员36名,绿色证书职工技术员300余名,同时多年的棉花生产、实践与探索,造就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植棉能手,“一连两生”配备到位,具备了大面积高产稳产的科技水平,建成了服务力强的团、连技术网络,具备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3、产业化经营有规模多年来,我团的棉花生产,一直都是以师市棉麻公司和棉花种子公司塔河种业为龙头,实行定单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有较强的生产、收储、加工能力。

4、职工种植积极性高棉花是我团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广大职工的重要经济来源,全团各级领导从来没有放松过棉花生产,职工群众也把稳定和扩大棉花面积作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并对新品种、新技术十分渴求,广大职工热切期盼5、有长期与上级科研单位合作的传统长期与上级科研单位合作保证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早示范、早应用、早推广,使全团的棉花生产技术推广一直处于率先水平二、项目实施目标与考核指标(一) 项目实施目标1、项目目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棉花生产实现省工、节本、高产、高效基本实现“六大精准技术”项目实施后,将八团整团7万亩棉花产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达到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起到辐射带动周边连队和团场乃至师市高产创建的效果2、考核指标: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达到亩产160公斤皮棉的目标,即籽棉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主栽品种中棉所49号,进一步提升作物的综合生产力三、项目工作内容与技术路线(一)项目实施地点2012年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地点:农一师八团整团1、地理位置 农一师八团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北岸冲积平原上,塔北灌区中游,阿克苏市东南部80km处,东临塔里木河,西南分别与七团,多浪水库毗邻,北至大沙包与北二干垦区接壤。

2、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温度)八团垦区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冬寒夏炎,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日照长,光热资源充足,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尤其对长绒棉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气温:八团垦区年平均气温最高11.5℃,最低9.9℃;月平均气温10.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4.9℃,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8.8℃;年极端最高温度39.8℃,年极端最低温度-28.4℃(1967年1月4日)气温年较差平均为59.1℃,气温日较差平均15.3℃八团垦区无轻霜期192天,无重霜期210天80%保证率,无重霜期197天降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2.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的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7%日最大降水量为24.5毫米(1971年9月20日)全年平均降水日数22.4天,主要集中在4-8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5日(1970年1月4日-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275天(1970年7月30日-1971年4月30日)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年平均蒸发量为2044.6毫米,为降水量的48倍冬季降雪不多,平均4-10天,个别年份无降雪,最大积雪深度6厘米日照:年日照时数变动在2811.7-3311.8小时之间,80%保证率,日照时数为2935小时。

4-9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796.4小时热量:4-9月太阳总辐射量为97.3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29.4-145.1千卡/平方厘米3、土地资源(1)土壤①土壤分类八团处于山前洪积扇尾部与河流冲积三角洲的交错地带,成土母质较为复杂,依据土壤分类标准,该区土壤可分为:潮土、草甸土、盐土3各类型耕地土壤有盐潮土、灌耕草甸土2各亚类,23个土种②质地据土壤普查资料北部地区洪积物多,土壤比较粘重;南部地区冲积物多,局部地区有粘夹层八团表层土壤质地较轻0—30公分的质地是:粘土占0.57%,重壤占1.29%,轻壤占26.93%,沙壤土占67.57%,沙土占1.27%已开垦利用的面积中:粘土占0.46%,重壤占4.14%,轻壤占53.03%,沙壤占40.88%,土壤表层质地比较单一,无重壤、松沙出现,轻壤、沙壤占总面积的94.5%,在已开垦利用的面积中,这两种质地占93.91%八团土壤表层质地较轻,有利于耕作,春季增温快,利于治碱脱盐,利于出苗,具有发展小麦、棉花生产的优势③盐分垦前,0—100公分土层含盐量:最高27.04%,最低10%,平均16.2%,表层含盐量为1%土壤盐分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氯化物。

据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表明:0—30公分土层,中度盐渍化以上的,面积173697亩,占总面积的52.4%,其中盐土占75%0—100公分土层,中度盐渍化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6.2%,其中盐土占76.4%这足以证明,八团垦区的土壤含盐量极重,不仅是塔河地区之首,而在全师来说,接近一团、二团,名列第三若按耕地荒地平均计算,八团则是全师土壤含盐量最严重的单位这已成为八团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每年失产面积均在10%以上④养分据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5%,耕地为1.22%;全氮平均为0.047%,耕地为0.062%,全磷平均为0.068%,耕地为0.08%;碱解氮平均为33PPM,耕地为35PPM,速效磷平均8.4PPM,耕地10.3PPM;速效钾平均369PPM,耕地为243PPM;八团土壤全量养分尚可,速效钾丰富,速效氮、磷不足4.交通电力阿塔公路横穿八团,团内柏油路与其相连,团与连通营通连公路均为柏油路电力供应由农一师电力公司保障,38kv输电线路能够满足本项目的用电需要5.人力技术资源(人口、劳力、文化素质、科技人员数量及水平等)八团现有常住人口9933人,职工2581人,劳动力资源充足。

已有40多年农业生产历史,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