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差异性的教学王海灵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在智力上、在习惯上、在能力上等等,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作为教师,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要区别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握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差异,照顾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根据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对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照顾学生的差异,谈几点做法一、备课设计,立足需要,体现差异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备课是根据班级的平均水平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个平均水平就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当体现差异首先,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设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对学困生只限于对诗句的初步理解,能背诵默写就算“达标”;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达到以上要求外,还应该激发他们对诗句进行鉴赏。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学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以将根据课文所设的问题分为三个等次,并在备课中标注,A类问题,优等孩子回答,B类问题,中等孩子回答,C类问题,后进生回答或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大部分问题设置给全班的孩子,不分等次,但在课文总结时,设计一、两个有难度思考给优等生,让他们能做到跳一跳摘桃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满足差异没有选择就没有个性,个性总是体现在人们的各种选择之中,而选择则来源于多样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如何指导不同的学生学,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使语文课堂焕发美丽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我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感悟能力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让其能朝着“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进步如在教《我为你骄傲》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体会老奶奶的宽容?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选择范围,理解、感悟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找一处较为浅显的地方说,理解、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找一处意蕴较深的地方来说。
由于学习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不是老师强加的,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始终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显得更灵活、更有个性,在课堂上形成了人人都可以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局面,增强了学生课堂实践的实效性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认为现代的课堂应注重让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我鼓励他们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学习方式去开展学习活动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的意思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理解,有的学生直接用语言解释意思,有的通过看课文中的插图去理解,有的通过想象描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象,……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真正理解了“金碧辉煌”的意思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是真正地尊重学生的差异,令学生有了更多说话的权力,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成为学习的主体三、启发质疑,表现自我,鼓励差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努力把课堂构建成“多言堂”,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听学生不同的见解和声音,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班有一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乌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为什么不赶紧回家,自己吃掉或给孩子吃?它为什么在树枝上停留呢?”我听后一愣,随后说:“是呀!它是怎么想的呢?你们说说看一名学生说:“它找食物累了要休息一会儿一名学生说:它感到很高兴呗!”一名学生说:“它一定是在想怎样把肉平均分给孩子们吃 “老师,我想它是想显呗显呗自己一名平时不爱发言地学生站起来说这一教学片段使我看到了学生们思考的眼神,听到了他们自信的发言不同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理解,而且各有各的道理特别是那个提问题的小男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亚理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我们的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张开好问的小嘴,他们会在疑问和思考中提高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表现自我中,张扬其个性四、小组合作,优化组合,利用差异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间交往,提倡合作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配对活动机会,如配对朗读,配对检查作业等;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比如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生字,读课文。
不会读的,读不准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优等生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这样帮助的面会比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大很多五、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尊重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看学习结果去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参与程度,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相应的评价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当优等生和学困生答案相似时,对学困生应充分肯定,对优等生则应提出期待和希望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十全十美,对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要给予赞扬和充分肯定要善待学困生,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气评价,如学生回答对的,教师可评价:“说对了,你真能干!”“你说得真不错!”对回答得不够完整或不够正确的可评价:“说对了,你很认真,还有补充吗?”“答对了一部分,认真想一想,一定能更精彩更完整地回答!”对回答错的:“你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一定行!”“你能举手回答,老师已经很高兴了,再加把劲!”如发现学困生有了点滴进步,就应当当场表扬,帮他们鼓起勇气,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总之,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只要教师尊重这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把差异当作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去研究、去开发,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落实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层面上来让我们用一颗美丽的心期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吧参考文献: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 2、《关注学生发展,丰富生命体验》陆海鹰 3、《差异教学论》华国栋 4、《论班级教学的改进——布卢姆差异教学思想评议》毛景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