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毒理学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测定LD50的试验设计原则 3、小鼠的经口灌胃技术 二、试剂和材料 1、实验动物: 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小鼠,体重18g~22g 样品 2、器材:注射器、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苦味酸染液 三、实验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选择健康的雄性小鼠 肛门与生殖孔距离: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选择体重在18-22g的小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每组10只小鼠,用黄色的苦味酸饱和液标号1~9,10号小鼠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 确定灌胃量:/10g 确定最高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 药品称量及稀释 4、小鼠灌胃技术 左手固定,右手持灌胃器,插入动物口腔,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深度为口腔至剑突的距离 5、毒性体征的观察和LD50计算 毒性体征的观察: 染毒后注意观察小鼠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亡数和死亡时间 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min LD50的计算: a、实验各组剂量的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d为: d?lgLD100?lgLD0组数?1 d为相邻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 利用lgLD0依次加d,取反对数,即可得出各组剂量 b、LD50的计算: 1lgLD50?Xk?d?(Pi?Pi?1)2Xk:最大剂量的对数d: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数Pi:各组死亡率i:组数 C、求半数致死量的95%可信区间 标准误公式: Pi(1?Pi)SlgLD50?d?ni?1ni:实验动物数 95%可信区间:lg-1(lgLD50?) 四、实验过程 1、人员分工:本次实习同学分两个大组(A组和B组),分别在不同实验室每大组分5个小组,分别处理雌雄动物,每小组10只动物 集体活动:1、2、3、4、5组各1人,进行受试物配制 各小组活动: 每小组1人,进行动物标记 每小组1人,进行体重记录 每小组1人,进行灌胃 每小组1人,根据体重吸取受试物 五、剂量设计及受试物配制表 见附件 六、实验结果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原始记录 2、LD50计算表 3、结果计算 lgLD100?lgLD0d?=(lg500-lg100)÷4=÷4=组数?1 Pi(1?Pi)?d?=×=ni?1 1lgLD50?Xk?d?(Pi?Pi?1) 2=/2×++ +) =20-1 95%可信区间:lg-1(lgLD50?) 95%可信区间:lg-1(?×) 即:~/Kg 七、实验结论与分析 1、毒性物质敌敌畏为中等毒性,体重在18~22g之间的雄性健康成年ICR小鼠经口急性染毒的LD50为~/Kg。
2、毒性特征:小鼠在经口染毒后短时间内出现抽搐,躁动不安,麻痹,肌张力松弛,反应减弱,同时伴有呼吸加快,口吐白沫,鼻孔溢液,尿失禁,腹泻等症状,然后在10分钟左右死亡 3、本组小鼠为径口染毒的最低剂量,没有出现死亡小鼠,观察过程中,6号小鼠出现亢奋,8号小鼠出现腹泻症状 4、经过上述症状,可以看出敌敌畏急性毒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与躯体感觉和运动系统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泌尿毒性 d?lgLD100?lgLD0 组数?1 急性毒性试验(来源于生物谷)佚名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 试验条件 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年龄一般为7-9周龄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试验方法: 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选择5、50、500和XX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 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XX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如初始剂量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那就用下一个挡次的剂量进行预试,如该动物存活,就在此两个固定剂量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剂量试验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药物后的观察期至少7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再观察7天 在上述预试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每个剂量最少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根据预试的结果,由前面所述的四种剂量中选择出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死亡的剂量;如预试结果表明,50mg/kg引起死亡,则降低一个剂量档次试验 试验观察:给受试药物后至少应观察2周,根据毒性反应的具体特点可适当延长对每只动物均应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各种毒性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给受试药物当天至少应观察记录两次,以后可每天一次观察记录的内容包括皮肤、粘膜、毛色、眼睛、呼吸、循环、自主及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表现等动物死亡时间的记录要准确给受试药物前、给受试药物后1周、动物死亡及试验结束时应称取动物的体重所有动物包括死亡或处死的动物均应进行尸检,尸检异常的器官应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固定剂量试验法所获得的结果,参考下表标准进行评价单次口服固定剂量试验法结果的评价 二、非啮齿类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条件 1.动物品系:一般用6只健康的Beagleg狗和猴。
选用其他种属的动物时应说明原因年龄一般为6-8月龄同批试验中,试验初始动物的体重应不超过或者低于所用动物平均 体重的20%试验前至少驯养观察2周,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心电图及精神状况,择其正常、健康、雌性无孕者作为受试动物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注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近似致死剂量试验方法: 1.估计可能的毒性范围:根据小动物的毒性试验结果、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其它有关资料,估计可能引起毒性和死亡的剂量范围 2.按50%递增法,设计出含10-20个的剂量序列表 3.根据估计,由剂量序列表中找出可能的致死剂量范围,在此范围内,每间隔一个剂量给一只动物,测出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非致死剂量,然后用二者之间的剂量给一只动物,此剂量即为所要求的近似致死剂量 4.给药途径:原则上应与临床用药途径相同,如有不同,应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给受试药物后观察14天,当天给受试药物后持续观察30分钟,第1-4小时再观察一次,以后每天观察一次。
仔细观察记录各动物的中毒表现和其出现和消失时间、毒性反应的特点和死亡时间中毒死亡或中毒表现明显者,需作大体解剖检查尸检异常的组织器官应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三、说明: 创新药物应提供两种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资料,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溶于水的药物,啮齿类动物应提供两种给药途径的毒性试验资料,一种静脉注射途径,一种临床途径,若临床用静脉注射途径时,可只做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 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 一、目的 观察动物反复给予受试药物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主要的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提供无毒性反应剂量及临床上主要的监测指标,为制定人用剂量提供参考 二、试验条件 动物 1.动物品系:一般用两种动物,一种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常用SD或Wister大鼠和Beagle狗或者猴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2.年龄:根据试验期限的长短而定大鼠一般6~9周龄Beagleg狗一般6~12月龄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应超过或者低于该次试验动物平均体重的20% 3.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2周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精神状况、心电图、有关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功能指标。
选择正常、健康、雌性无孕动物作为受试动物 饲养管理 1.饲料:所用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提供生产单位 2.实验的环境条件: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受试药物:应写明受试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三、试验方法 试验分组: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必要时尚需设溶媒对照组低剂量组原则上应高于同种动物药效有效剂量,在此剂量下,动物不出现毒性反应;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或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少数动物死亡;为观察毒性反应的剂量关系,在高、低剂量组之间应再设1个中剂量组 动物数:每组动物的数量应根据给药周期的长短决定大鼠一般为雌、雄各10~30只;Beagle狗或者猴,一般雌、雄各3~4只 给药途径:原则上应与临床用药途径相同若用其他途径应说明原因 口服给药一般采用灌胃给予受试药物如采用将受试药物混入饲料中服用,应提供受试药物与饲料混合的均匀性、受试物的稳定性、有关受试物质量检查及说明动物食入规定受试药物的量等方面的资料,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临床用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时,由于给药周期长,大鼠静注有困难时,可用其它适宜的途径代替。
原则上应每天给药试验周期长的试验,也可采取每周给药6天每天给药时间应相同 应根据体重增长情况适时调整给药量 观测项目:原则上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其相应的观测指标一般共性的观测指标最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性状、食量、体重、给药局部反应、狗的心电图变化等大鼠群养时,应将出现中毒反应的动物取出单笼饲养发现死亡或濒死动物,应及时尸检试验期间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