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阜阳市河道堤防基本情况1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0KB
约19页
文档ID:451909580
阜阳市河道堤防基本情况1_第1页
1/19

一、基本概况1、淮河淮河界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中、下游之间,发源于河 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总流域面积27 万平 方公里,由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组成,其中淮河水系 18.7 万 平方公里、沂沭泗水系 8.3 万平方公里,全长 1000 公里,总落 差 200 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 364 公里,落差 178 米,比 降万分之五;洪河口至三河闸为中游,长 490 公里,落差 16 米, 比降万分之零点三;洪泽湖以下为下游,长 150 公里,落差 6 米,比降万分之零点四王家坝以上淮河干流流域面积为 30700 平方公里(其中洪河 12380 平方公里),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为 50410 平方公里;沫河口以上 87010 平方公里(其中淮河 50410 平方公里,颍河 36600 平方公里,黑茨河2994 平方公里及支沟 51 平方公里改由茨淮新河入淮)另外,沿淮还有部分湖洼地和 较小支流如谷河、润河、桃子河、焦岗湖等阜阳市地处淮河中游的左岸,河道长度 169 公里,防洪标 准约为 40 年一遇淮河中游自洪河口至正阳关一段长度 153 公里,河道弯曲,河床淤浅狭窄,堤距宽窄不一,狭窄处仅 250 米左右,河道比降平缓,水流渲泄不畅。

由于上游比较陡,中 下游比降缓,洪水来势猛,来得急,来量大,河道泄量小,退 水缓慢,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致使沿淮地区和洪汝河、沙颍河 下游洼地内水不能外排,造成积涝成灾,防汛难度加大蒙洼圈堤:建于 1951 年,防洪大堤长 95 公里(其中淮堤 51 公里、蒙堤44 公里),面积 182 平方公里,辖王家坝、老观、 曹集、郜台 4 个乡镇和一个阜蒙农场,耕地 18.29 万亩,人口 15.2 万人,区内有王家坝进水闸、曹台孜退水闸和老观、上堵 口、曹台孜和姑嫂庙电力排灌站原进洪水位 28.66 米,现提 高到 29.00 米,库容 7.5 亿方,建库以来已有 10 年 12 次蓄洪 (1982、1991 年各 2 次)行洪堤:南润段堤长 9.7 公里,面积 10 平方公里,耕地 1.3 万亩,人口 0.9 万人,行洪水位 27.9 米(控制站南照集),行 洪流量 2600 立方米每秒,相应库容 1.7 亿方,为漫堤行洪,建 行洪区以来 13 年 15 次行洪;邱家湖堤长 12.68 公里,面积 38.7 平方公里,耕地 4 万亩,人口 2.61 万人,行洪水位 25.6 米(控 制站赵集),流量 3100 立方米每秒,相应库容 2.5 亿方。

上口 门:大洪庄东 100 米,宽 1500 米,高程 25.7 米,下口门:邱 家湖涵上,宽 1500 米,高程 25.5 米建行洪区以来 14 年 14 次行洪;塘垛湖堤长 24.44 公里,面积 100 平方公里,耕地 8 万亩,人口 4.2 万人,行洪水位 25 米(控制站正阳关),流量 3100 立方米每秒,相应库容 5 亿方上口门:一、陶嘴子下, 宽 750 米,高程 25.4 米,二、大罗台上,宽750 米,高程 25.4 米,下口门:管家沟涵北,宽 1500 米,高程 25.1 米,建行洪 区以来 14 年 23 次行洪2、洪汝河洪汝河流域北临沙颍河,南临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伏 牛山区,是淮河北岸跨豫、皖两省的主要骨干排水河道该水 系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两省 13 个县(市),在安徽省王家 坝附近汇入淮河洪河班台以上为中游,分为两支:南支为汝 河,河长233公里,流域面积7390 平方公里,北支为小洪河, 河长240 公里,流域面积4350 平方公里;班台以下又分为大洪 河和洪河分洪道,两河道长分别为 74.3 公里和 73.3 公里,流 域面积 640 平方公里洪汝河流域总面积 12380 平方公里,耕 地约 1100 万亩,人口约 610 万。

1958年开辟了洪河分洪道,使班台以下河道泄洪能力由600 秒立米增加到到 1800 秒立米75.8”大水班台闸被炸后,分 洪道失去控制,恶化了洪洼防洪排涝条件1982 年以后,对班 台以下大洪河及分洪道堤防进行加固处理,使班台以下泄洪能 力达到2200秒立米,但班台以下河道防洪标准约为 5年一遇, 除涝标准小于 3 年一遇,仍不能满足上中游防洪除涝要求大 洪河由我市临泉县黑龙潭入境到阜南县葛寨入淮,全长57公里, 其中阜南 46 公里、临泉11 公里;分洪道长51 公里,其中阜南 41 公里、临泉10 公里3、沙颍河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脉,流经 河南省的漯河市、周口市、项城市、沈邱县,于界首市进入阜 阳市,经太和县、颍泉区、颍州区、颍东区、颍上县于沫河口 汇入淮河总流域面积为 36651 平方公里,河道全长 620 公里, 其中安徽省阜阳市流域面积为 4112 平方公里,河道长 208 公里建国后,阜阳在 1950、1954、1956、1957、1975 年沙颍河 大水后,分别按最高洪水位加一定超高对堤防进行加高培厚, 并陆续建成沟口涵闸 80 座,对沿颍两岸的防洪安全和排涝起到 了一定作用。

1958 年在沙颍河干流兴建阜阳节制闸和船闸,1980 年在颍上兴建了颍上节制闸,为阜阳市控制地表径流,发展灌 溉和航运创造了条件4、汾泉河汾泉河是沙颍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郾城县邵 陵岗附近,流经河南省的漯河市、商水县、周口市、项城市、 上蔡县、平舆县、沈邱县和安徽省阜阳市的临泉县、界首市、 颍州区、颍泉区,于阜阳城三里湾注入沙颍河泉河总流域面 积 5260 平方公里,干流全长 243 公里,其中,阜阳市流域面积 1990 平方公里,河长 94 公里流域内阜阳市计有耕地 198 万亩, 人口 226 万党和政府对治理泉河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 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把汾泉河治理确定为十九项治淮骨干工程 之一阜阳市境内泉河河道通过 1998 年、1999 年度两期工程的 治理,杨桥闸〜河口段防洪标准已达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达 到三年一遇70〜80%5、茨淮新河茨淮新河是为了解决沙颍河洪水和汾泉河、黑茨河、西淝 河排水出路,并减轻淮河正阳关以下防洪压力而兴建的一项大 型治淮工程茨淮新河上起沙颍河左岸茨河铺,经阜阳市颍泉 颍东两区,亳州市利辛、蒙城两县,蚌埠市怀远县于荆山口南入 淮河,全长 134.2 公里,截引面积 6960.5 平方公里。

该工程 1971 年动工,1992 年全面完成,它除担负沙颍河分洪任务外,兼有 排涝、灌溉、航运、供水等作用,是阜阳人民的一条生命河 茨淮新河经过 20 年运用,茨河铺闸连续 10 余次分洪,大大缓 解了沙颍河洪水对阜阳城和下游颍上县的压力,发挥了巨大作 用茨淮新河共建有茨河铺、插花、阚町、上桥四座枢纽工程 茨淮新河在我市河道长 26 公里,建有茨河铺、插花两处控制枢 纽茨河铺分洪闸是茨淮新河进口的控制工程,是茨淮新河的 咽喉,该闸于 1980 年建成,共有 17 孔,每孔净宽 10 米,净高 6 米,闸底板高程 24.0 米,为圆弧形钢闸门,20 年一遇分洪流 量为 1800 秒立米,最大分洪流量为 2300 秒立米;插花闸于 1982 年建成,共 17 孔,每孔净宽 10 米,净高 10.6 米,闸地板高程 20.85 米,设计过闸流量 2000 秒立米二、治理情况(一)、淮河1、近期水利建设1991 年淮河大水,我市沿淮五大行蓄洪区全部启用,由于 淮河持续高水位顶托,内河支流无法排水,内部涝渍面积灾害 严重,焦岗湖等低洼地一片汪洋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迅速 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新的治淮 高潮。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我市共完成水利基建投 资 2.74 亿元九五”时期是我市水利投入最多、建设任务最重、发展速 度最快的时期之一, 1996〜2000年全市水利基建完成投资 5.94 亿元(其中1 9 96 〜 1 9 97年1 .74亿元, 1 9 98 〜 2000年4.20亿元), 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01〜2002年全市水利基建完成投资3.55亿元,目前在建 项目主要有:汾泉河治理、姑嫂庙排涝站、蒙洼尾部退建、阜 阳市城市防洪、农村饮水、临淮岗拆迁安置、洪汝河治理等2、淮河干流治理继唐垛湖、邱家湖退堤完成后,“九五”期间先后完成了润 赵段废弃和南润段退堤,蒙洼尾部退建也基本完成淮干整治 全部完成后,将使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排洪通道得到扩大,行 蓄洪区应用机遇相对减少,有效地改善沿淮群众的生产生活条 件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蒙洼庄台建设基本 完成,行蓄洪区撤退道路建设速度加快,庄台水井、通讯报警 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在阜南县蒙洼蓄洪区进行了淮 河流域移民建镇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提高淮河中游 防洪标准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

在行蓄洪区先期行、蓄洪的 基础上,进一步拦蓄上游洪水,削减洪峰,使正阳关以下淮北 大堤及蚌埠、淮南城市圈堤的防洪标准达 100 年一遇主要工 程内容包括主坝、副坝、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船 闸及上、下游引河等全部工程计划在 2005 年之前完成我市 境内主要项目,一是临淮岗主坝及北副坝建设,二是临淮岗淹 没影响处理工程,涉及颍上、阜南两县淮北大堤除险加固:淮北大堤堤圈经多次加高加固,整体防 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还有大部分堤段堤身断面不足, 外滩狭窄,穿堤建筑物老化,急需进行堤身加培、堤基堤身防 渗处理、涵闸重建加固等通过除险加固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 程的建成,使其防洪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十五”期间先期完 成除险加固工程我市建设内容主要是茨河铺以下颍河左堤和 颍上县境内淮北大堤加固淮河干流河道整治:建国以来,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 针,淮河干流实施了一系列堤防退建和河道拓宽工程,并加强 了沿淮行蓄洪区的安全建设,但目前的防洪标准仍偏低,干流 洪水难以通畅排泄,行蓄洪区进洪机遇频繁,洪灾损失大为 了使淮北大堤和重要城市圈堤防洪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必须 进行淮河干流河道整治工程,包括蓄洪堤加高加固、行洪堤退 建、河道疏浚、行蓄洪区整治等,预计“十五”期间基本完成。

涉及我市的主要项目有:蒙洼圈堤加固、邱姜唐三湖联圩二)、洪汝河1、治理情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 2000 年以计农经 [2000]903 号批准了《关于审批洪汝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工程项 目建议书》《洪汝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也已由 水利部编制完毕并上报国家计委待批根据可研报告该工程总 投资为为9.6亿元,其中安徽省境内工程投资 3.54亿元,中央和 地方投资比例为 8:2,因此中央投资2.83亿元,需我省负责自筹 0.71 亿元该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除涝标准为 3 年一遇,计划总工期 3 年该工程从2002年开始在我市实施水利部淮委已下发了《关 于大洪河下游河道河口段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淮委 规计[2002]59 号)本次批复工程范围为大洪河河口段,即洪河 桥上游马关至大洪河入淮口处的前刘寨(左岸全在我市阜南县 境内),总长 14.532 公里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河道开挖,堤防 加高加固及险工处理共需完成土方 234 万方,永久征地 915 亩,临时征地 146 亩,青苗补偿 977 亩,拆迁房屋 70086 平方 米在我省境内总投资 5699 万元(其中征地及移民安置经费 2256万元)。

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现已完成投资近 3000万元2、存在问题该工程在安徽省境内工程总投资 3.54 亿元,需安徽省负责 自筹0.71 亿元因涉及的临泉、阜南两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市级财政也无力承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