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初探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9.50KB
约9页
文档ID:391415744
教学: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初探_第1页
1/9

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教学论文: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初探【精品文档】第 9 页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初探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博大精深的科学,是中学课程中最贴近大自然的一门学科,中学教材中许多地理知识来源于大自然,许多地理现象产生于大自然关爱自然”已成为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当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人类要适应环境,并按照客观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要要特别重视合理利用及保护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要保护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制止乱伐森林,滥捕野生动物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另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生态造成影响只有将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公众参与”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地理知识的传授并不是局限在教室里,也可以是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放飞心情,在身临其境中品味自然,感悟地理一、 将地理融入生活,地理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如天气变化,日月星辰的运动,山川分布,工农业布局的特征,城市变化等,也包括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获取的地理信息,如汶川地震、南水北调建设工程、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工业、地理景观介绍等,这些知识充满生活气息,都可以成为地理教学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如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穿衣要考虑天气变化与气候特征;饮食习惯与当地农作物、气候以及生活传统密不可分;房屋建筑能够体现当地的气候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交通方式的形成、在野外辨别方向、旅游线路的选择等都要运用到地理知识作为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的地理信息,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经历来形成地理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而有趣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地理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二、“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其情境素材应该源于生活,但原理分析又高于生活,学习的过程是基于生活经验的提炼因此,生动而又真实,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有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由于与生活有关的地理信息都是师生之间共同感知和经历的事情如果教师巧妙地把这些信息引入课堂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亲切感,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良好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油然而生。

其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思维习惯把生活素材搬进课堂,能够使枯燥的理论知识附着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容易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藏袍和阿拉伯人、因纽特人服饰不同,可探索地理环境的不同生产活动的差异源于生活的地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习惯再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课堂输入新鲜生活内容,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而且还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地理野外考察与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学生野外考察须精心设计,设景激趣;缜密组织,实施有序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外,须强调成果表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基本策略1、 紧贴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会产生明显的感受这是自己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是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

比如,在教七年级上《天气与气候》时,要求学生关注每天的天气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算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总结气候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观察冬天里大棚菜生长的温度、湿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讲水污染时,让学生调查附近锑矿对河水的污染状况并且沿河两岸稻田土质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可对附近锑矿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家乡环保作贡献这样,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搜集地理信息,可以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2、 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生活体验与地理科学的有机结合,地理教学要善于把握契机,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这样课堂将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如:今年2009年7月22日出现的日食,可组织学生统一到室外观看日食出现的过程,现场讲述日食的形成原因,由此引入到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形状》中;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可引入到七年级上第二章《板块运动》中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而形成的在讲述八年级上第二章《地形》中,讲述内蒙古高原的特点可以引入“神舟七号”为什么在此降落;由夏季和冬季白昼时间的变化讲述地球的公转。

利用这些特定的事件进行相关教学,教学效果特别好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3、品味自然,感悟地理学的美课堂上传授的抽象理论知识,似乎“纸上谈兵”,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验证它们,这些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诗人陆游这句佳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时户外去,到自然中去,不仅能学习地理知识,验证地理规律,而且能释放身心、陶冶情操,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博大的胸怀和地理事物无穷的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大漠戈壁苍凉、粗犷的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青山绿水轻柔、幽静的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草原辽阔、丰饶的美;“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每一个热爱地理的人,无不想在自然世界中寻找它们真实的身影,体验它们的诗情画意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品味自然,感悟地理4、地理乡土化,向生活中走去地理学习不应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而应该让地理学习“回归生活”,让地理充满生活气息,使地理学习充满乐趣的探究,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

例如:观察学校附近的河流两岸,河堤有何不同?其东岸为什么修建了护河堤,河流怎样发展?面对公路沿岸大片的耕地遭到破坏,乱建民房,你有何感想?了解家乡的红壤土质,怎样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发展生态农业附近锑矿附近的森林、水质、土壤受到怎样的污染……在教学中,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5、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地理技能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技能主要包括正确使用地图,野外观察与调查,判断方向,天气预测,灾害自救与救助以及简要评价环境质量等,掌握这些技能就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与生存的能力地理教学联系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超越生活,提升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水平地理教育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功能和价值,这将成为现代地理教育的不懈追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