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针疗法探讨

L**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4页
文档ID:54975495
长针疗法探讨_第1页
1/4

长针疗法探讨长针疗法探讨 代朴丁代朴丁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白俊毅白俊毅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4 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摘要摘要】】目的:探究长针疗法的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论述长针疗法所使用针具的命名、 操作方法、功效、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及临床体会结果:长针疗法对一些疑难病、顽固性疾 病有显著疗效结论:对长针疗法的探讨及论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长针疗法,长针,芒针,内经 ResearchingResearching onon thethe longlong needleneedle therapytherapy Dai_PudingDai_Puding Bai_JunyiBai_Junyi (Hanzho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 7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Purpose:The theory of researching on the long needle guides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Expounding the names of needling instrument,method of operation,effect,clinical application,modern studi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ong needle therapy.Result:Significant effect for the stubborn disease and Refractory disease.Conclusion: Researching and expounding the long needle therapy offers us theory evid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The long needle therapy; Long needle;Slender needle;Neijing.长针是《内经》 “九针”之一。

长针疗法 是以长针刺入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施 用一定手法等方式,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灵枢·九针论》 载:“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针身薄 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 《灵枢•官针》 载:“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灵枢·终始》 又载:“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 之 ”长针针体长,可深刺,可透刺,甚则可 刺透,对一些疑难病、顽固性疾病有显著疗 效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此疗法研讨如下 1.关于长针的命名关于长针的命名 《内经》时代称之为“长针” 在随后的 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了芒针、环跳针、巨针、 过梁针及蟒针等众多不同名称,造成了长针 的命名混乱目前以芒针的命名较为常见, 言其针身细如麦芒故命名为芒针我们知道 毫针的针身亦是细如麦芒,而且麦芒的长度 和常用毫针差不多,故其命名显然不甚合理 虽然像过梁针、蟒针等有自己一部分独特的 操作技术及要求,但其操作不外乎深刺、透 刺,故不应单独命名以区别于长针所有这 些命名的针具都具备一个特点:长;起效之 因都是通过针长以深刺、透刺故笔者认为 其规范而又通俗易懂的命名仍宜称长针目 前临床上常用5-10寸、粗细为0.4-0.6mm 的 长针。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12.1 进针法进针法 其进针法如夹持进针法、舒 张进针法及提捏进针法操作同毫针长针进 针要求双手协作,灵巧配合 2.22.2 针刺方法针刺方法 其针刺方法如直刺法、 斜刺法及横刺法操作仍同毫针长针还有以 下几种特殊刺法 2.2.12.2.1 变向刺法变向刺法 又称弯刺法,这是变 换针刺方向的刺法,某些穴位由于其解剖位 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故需采用弯 刺如刺天突穴,可先直刺0.5寸左右,然后 使针尖向下,沿胸骨后缘深刺,可达4-5寸 这种刺法要根据腧穴的不同解剖特点,相应 的改变押手所掌握的进针角度,以使针尖沿 着变换的方向顺利刺入除天突穴外,头面 部的一些腧穴透刺也可采用这种刺法[1]如 此操作宜选用针身较细较软的长针 2.2.22.2.2 多向刺法多向刺法 进针得气后,自穴位远 端一次退至穴位近端,变换针尖方向,再朝 其他方向斜刺或是横刺进针如取环跳沿风 市方向透刺,再退针由环跳透沿伏兔方向透 刺可以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 2.2.32.2.3 刺透法刺透法 目前临床上应用极少, 但仍有少数医家在临床中使用持针从一侧 腧穴或部位进针,刺透至另一侧腧穴或目标 部位。

根据具体情况露出针尖 2cm~20cm 不 等 2.2.42.2.4 多针刺法多针刺法 采用两支或两支以上 长针于病变局部施针治疗如《灵枢·官针》 所载之傍刺法、合谷刺法(注:有学者[2]依据《黄帝内经太素》所载之“合刺”考证, 认为合谷刺实为三针朝不同方向刺入一穴形 成鸡足状的一种刺法)等以及临床常用的围刺 法 2.32.3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 长针深刺、透刺时的行针手法如提插、 捻转补泻等与毫针基本一致而长针在刺透 时的行针手法则施用一拉一送形似拉锯式操 作,笔者将其命名为“刺透拉锯针法” 根据 临床需要及患者的忍耐下在可行范围内行端 提、交叉拉锯等多方向手法操作;还可行多 向刺透法,操作形似苍龟探穴针法,即在治 疗部位退针至体内后转变针向从另外一侧或 多侧穿出行拉锯式手法至组织之间产生热 感,涩滞感消失,针下松动为止长针以深 刺、透刺及刺透为主要特点,故行针手法宜 缓慢、轻巧、柔和,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切 忌粗暴 2.42.4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 长针在刺透治疗疾病时,行刺透拉锯针 法术毕,将露出体外针尖部分回退至体内留 针,以无菌棉球按压对侧针孔使其闭合长 针的留针需要根据病情留针10~30min,亦可 不留针。

出针时宜缓慢,可分段出针,采用 小幅度轻轻捻转,徐徐提针,提出一段,稍 停片刻,然后再提出针后以无菌干棉球按 压针孔[1] 3.功效探析功效探析3.13.1 通经行气,更好的促使气至病所通经行气,更好的促使气至病所 《内经》言:“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刺 之要,气至而有效” 长针疗法由于针长可以 深刺,可起一针透两(多)穴,一针贯两 (多)经之功,作用范围广,针感强烈,得 气快,能够更好的通经导气,促使气至病所 有学者根据《灵枢•癫狂》 “内闭不得溲,刺足 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之记载采用长针 取秩边透水道定向深透,通过经络感传达到 气至病所,直接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疾患[3] 3.23.2 针至病所,可以取针至病所,可以取““深邪远痹深邪远痹””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长针者,锋利身 薄,可以取远痹” 长针疗法由于针长可以深 刺、透刺、刺透而直达病所,开壅通塞,宣 通气血,解痉止痛,治疗“深邪远痹” 笔者 治疗肩周炎后期功能活动障碍明显时,取长 针由肩贞刺透肩前穴,针至病所,行刺透拉 锯针法,可直接松解肩关节粘连,破结散瘀 而起效5 5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长针能治毫针所治之病,又能补毫针之 不足。

毛氏[4]认为凡是病位较深的疾病或神 经、肌 肉、筋膜疾病皆可视为长针疗法的适 应范围如前列腺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胃下垂,截瘫,中风偏瘫,肩周炎,呃逆, 肥胖症,肌肉急性损伤,三叉神经痛,尿潴 留,胃炎,阳痿,筋膜炎,尿失禁,卵巢囊 肿,梨状肌综合症及肠梗阻等笔者在临床 中治疗一些瘫痿痹等慢性顽固性疾病时采用 长针刺透行拉锯式针法,则可提高临床疗效4.现代研究现代研究以长针取秩边、中极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 困难,能选择性地松弛前列腺平滑肌,而不 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缓解尿梗阻,使排 尿顺畅[5]长针取阿是穴、秩边等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针刺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使神经 周围的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 渗出及水肿得到改善,从而解除椎间盘组织 的痉挛、水肿,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达到 治疗目的,改善临床症状[6]长针针刺巨阙 治疗胃下垂可提高消化道平滑肌张力,促进 胃肠蠕动,使胃下极位置上升,增强消化功 能,从而收到满意的疗效[7]长针针刺环跳 治疗动物脊椎损伤,在显微镜下观察血运情 况,发现血流加快,对创伤性骨骼恢复起到 了积极作用[8]长针治疗中风时可以显著改 善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性能,增强病变部位的 血氧供应,调整了微循环的调节机制,改善 受损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脑神经功 能的恢复[9]。

大量的临床实验资料表明,长 针深刺有关穴位,可加强大脑皮层细胞的工 作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力量和灵活 性,使之趋向正常的生理平衡,对交感神经 和迷走神经也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10]长 针行刺透拉锯针法治疗相关疾病尚未见相关 研究报道 5.临床体会临床体会《灵枢·官针》言:“九针之宜,各有所 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 弗能移…病深针浅,病气不泻…病大针小, 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其指出九针之用途各 异,宜据情选用,方可去病施用长针疗法, 根据临床需要,还可以接艾行温针灸等长 针针体长、刺入深,故针具宜严格消毒,医 者持较长长针操作时可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操作长针在操作过程中,宜密切观察患者的 反应,徐徐进针,以防刺到大的神经干上引 起肌肉强烈收缩发生断针、晕针事故,或是 伤及人体重要血管长针刺入深,针感强烈, 故患者针刺后可能遗留酸胀等不适感,一般 会自行消失,无需处理,但宜先告知患者, 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惧 《灵枢·终始》载: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 留之 ”对于一些顽固性疾病,痉挛性疾病留 针时间可以延长至1小时左右,以收更好疗效 长针针刺前,患者宜摆放好体位,留针期间, 不可随意改变体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梁繁荣. 中国民间奇特针法[M]. 1. 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 1999 :23-24. [2] 张载义,黄文燕.“合谷刺”刺法考[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2. [3] 杨兆钢. 中医芒针治疗学[M]. 1. 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 2002 :3. [4] 毛林焕. 芒针治疗疾病病谱分析[J]. 中医研究, 2009, 22(1):61. [5] 李璟, 韩崇华等. 芒针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08, 28(10):709. [6] 陆红梅, 杨玲.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J]. 山东中医杂志, 2007, 26(10):690. [7] 李运峰. 芒针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 杂志, 2010, 29(1):24. [8]陈岩, 张阳等. 芒针针刺对动物脊椎损伤疗效探讨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11):83. [9]杨兆钢, 戴萦萦. 芒针疗法[M]. 1.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04 :41. [10]杨兆钢. 脑病系统的芒针疗法[J]. 针灸临床杂志, 1997, 13(7):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代朴丁,男,医学学士。

:18049166936 邮箱:857349883@.com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北团结街汉中 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