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霸的强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施耐庵(1296——1370)名小安,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导入新课,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今天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青面兽——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家将的后代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
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杨志,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提出了伪装客商、暗地偷运的对策整体感知,,一、熟悉课文内容 二、理清情节结构 三、把握人物性格 四、体会作品主题,自读目标,课文选自《水浒》十六回,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编者把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你觉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在自读时思考一个问题:,3.这是起标题的艺术,因为标题力求简约、凝 练、含蓄。
1.主角不是杨志,写杨志意在突出吴用等人的智慧,杨志在此不过是起衬托作用,故略去2.突出群体的智慧与团结,也为下文制造悬念, 故略去“吴用”基本故事情节,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智取生辰纲,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分析小说情节,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4、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简要分析出明、暗两条线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呢?,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呢?,不是。
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 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在松林 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 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 的,可说是智用天时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 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②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山冈可用来掩护,要松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 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 可说是智用地利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智 用 计 谋,(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呢?,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这样又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酒中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而中了招呢?,晁盖等戏演得好打扮卖酒,假装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先抢一瓢酒喝,后来在争半瓢酒中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一、由原题可见,本文写了两件事:,二是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用计夺取这批财宝二、请问,这两条线索融合于课文的哪一段?,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赶来看时,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见杨志赶入来,七个人齐叫一声: “阿也!”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文本探讨,一是杨志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1、 “影”字作何解?,2、既然好汉们欲打劫,为何还“影”着? 请问这个字好在哪里啊?,细节研讨,遮遮隐隐,B、大白天在林子里也藏不住,如果被杨志等人巡察时发现了,反而增加杨志的疑虑所以他们不如主动暴露自己,引诱杨志赶来A、设计蒙倒杨志必须有他们参与才行;,3、而杨志“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 林里来喝一声道”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他的精明与谨慎4、他们是怎样消除杨志之疑的呢? 注意细节的交代外貌 、动作、语言,A 、“个个脱得赤条条的”,B、编好了台词,七人齐声惊叫“阿也”,C、我等是小本经纪,哪有钱与你?”,D、“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货”“又当不过 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息”。
解释来此原因,入情在理,杨志再无疑虑因为杨志觉得把别人当贼的,自己肯定不是贼;,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如此胆小 ;,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会这样打扮,毫无凶相;,以上情节是斗智的前奏,展现了杨志的性格,更写出了七好汉的精心用计,为双方的进一步斗智斗谋做了铺垫 小 结,三、双方斗智的高潮是“黄泥冈买酒中计”小说在情节上极有层次地表现杨志由怀疑、犹豫到最终上当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姑且称之为“破疑三部棋”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以下情节:,第一步:诱将:,第二步:激将:,第三步:骗将:,七个好汉先喝完一桶刘唐揭起剩下的那一桶盖子又抢了半瓢并当众一口喝光吴用从深林里走出来再舀一瓢,实则将药倒入桶中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林中休息 伪装客商 不肯卖酒 送与枣子 刘唐偷酒 吴用下药,四、这三步棋,巧设机关,以假乱真,配合卖酒人白胜的推波助澜,堪称天衣无缝可依然未能彻底打动杨志,书中是怎样写的?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细节可谓传神之笔,它把杨志机警谨慎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更烘托了吴用等好汉的用计之妙到了极致杨志仍然不肯立刻饮下已经到手的酒, 直到众军汉“吃了无事”,方才自己吃了。
五、文中大量写了杨志的机警谨慎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细节的描写吗?,深入分析,,(1)智藏行踪: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2)智变行辰: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 调整,改为日中行走;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 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 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3)智选路径: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杨志还有以下举措?,可见杨志是个多么精明能干、机警谨慎的人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六、大量描写杨志的机警谨慎目的是什么?,不管杨志多么机警谨慎,可吴用等人都“计”高一筹,他们全然了解杨志的性格,事事走在了前头,杨志的机警谨慎更烘托了吴用等好汉的用计之妙到了极致 这是正面烘托七.在“智慧”和“机警”的较量中,杨志最终倒在了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请问杨志仅仅倒在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吗?,1.天无时,2.地不利,文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为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背景。
——天气酷热难当,——黄泥冈人迹罕至,盗匪出没,3.人失和,在描写他们内部矛盾中,你觉得最精采的 片段在那里?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更重要的是:,——上下离心:,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原因一: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性格暴戾专制,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老都管的话里藏针、倚老卖老,杨志虽据理力争却不得不隐忍求全的心态,无不表现得入木三分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此段可见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侯、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体,要行使行,要往便往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末总评),梁中书十万重宝不堪再误,物色青面兽,望其出死力以相报夫杨志阶下虏耳!……极知天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为一都管、两虞候制肘,只以赍盗粮而辱君命前失高太尉花石纲,今失梁中书生辰纲悲哉!杨志之遇也 (《评论出像水浒传》王望如回末总评),杨志失败的原因是多重性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内因,对手精心用计,环境、天气影响,导致内部失和,关键,性格方面(暴戾、专制),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思维方面(思维定势),总 结,,,,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整部《水浒》又 何尝不是这样,作为统治者应深思慎行啊!,趣味创读,如果你是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你有没有 办法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