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答案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19页
文档ID:471307918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答案_第1页
1/19

中国道路一、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1.福利刚性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2.为什么不高兴?时间问题,价格变动指数人与人之间失去和谐便会不快乐3.经济学关注的任何变量,都是相对量,经济学不关注任何意义上的绝对量4.需求是由供给决定的,D=f(s)5.经济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可以用它来解释我们的生活,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解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解释政府与个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解释国与国之间的金融、贸易以及其他国际经济关系,这是解释意义上的经世致用6.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改善完善社会7.从财富积累的角度说,更关注效率 8.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的差距是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自然基础,不合理的收入制度与分配制度是社会矛盾的社会基础9.中国历史上的三种移民方式:灾害移民,商业移民,行政性移民商业性移民是为追逐商业利益,获得比较利益的好处而进行的大规模移民10.劳动追逐资本11.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包括心力再生产,体力再生产,脑力再生产12.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总量,结构,微观行为,制度13、粮票是实现粮食供给的一种配额制度中国改革前的粮票分为三个层次。

14、黄河入海口改道是咸丰元年发生的自然灾害15、把事情放到历史起点上去评价,叫做历史主义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16、中国95%的人在黑河和腾冲连线的右边17、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包括心力再生产,体力在生产,脑力在生产18、马寅初: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19、基本公共品是不能按照市场规则配置的20、唐代的单嗣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1、计量单位越小表示物品越短缺二、当代中国的四次转型1.社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区别:社会转型更多的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体制转型更强调制度变迁2.在没有技术和资本介入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只有两种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3.第一次社会转型:1919-1949年,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多于建构的社会转型第二次社会转型:1949年-1978年,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第二次转型问题大于成就背景一:民国政府留下的经济残局:国有资产名存实亡、重工业缺位、民生凋敝背景二:中共面临的三大任务::工业化,文化建构,国家治理经济领域社会集体主义的两大败笔:生产领域的农村公社制和资源配置领域的国家托拉斯主义第三次转型:1978年-2003年,以经济市场化和非平衡发展为指向的社会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逻辑起点:农村:1978,体制外突破,绕开制度壁垒城市:1984,体制外开放,体制内激活中央与地方分权:“特区”也是一种分权结论:中国道路是独特的,不可重复,因为不可重复,才更具有世界意义;非平衡发展是不得已的选择第四次转型: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背景一:60年经济增长中的数量和结构背景二:6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单向流动背景三:基本公共品短缺与配置不足,基本卫生服务的城乡差别 不要简单地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发达国家也看病难看病贵,而应该关注谁看病相对更难,谁看病相对更贵,这是民生领域的结构性困境背景四:经济市场化中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 (1)功利主义的兴起于社会价值哲学的迷失 (2)地方主义与社会平衡的执政理念的冲突 (3)商业伦理和儒学伦理的冲突 (4)私人品充分供给而基本公共品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经济民主与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 (5)公权力过多介入资源配置,使公权力被私利严重侵蚀 (6)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普通劳动被边缘化,导致社会基本价值的偏移 (7)社会管理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需要,导致社会运行成本上升;失去伦理约束的个人可能因利己而损人或因损人而利己,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升高 (8)市场分割中的所有制歧视。

损害市场效率和国有企业收益的公允性,甚至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9)要素流动的利益取向与城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冲突4.开放与改革同样重要5、民国政府三大使命:工业化,文化重建,共和制民主6、孙中山和民国政府的三大遗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7、经济过热的表现:通货膨胀8、价格双轨并存不仅催生腐败,还加剧社会的乱象9、工业化的两个途径,一是英国式的工业蚕食农业,二是商业移民10、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广义的城市人口包括有常住户口、未落常住户口、流动非常住户口现在统计城市化率,不包括第三个11、1978年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增长;78年-8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时降低;81年-84年,中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过热;1984年农民开始放弃土地外出打工;中国在改革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是1992年;9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指数和污染指数保持高度一致12、垄断的高级形式是托拉斯13、经济增长是增值税的税基14、人们的结构性审美(也叫系列性审美)催生了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15、第一次国有化运动是在1945年16、五四运动没有达到民主科学的目的17、攀枝花市先有厂后有市的地方18、中共接收的民国政府的国有资产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19、更多的人获得一种向上的机制,这个社会总体上就是进步的20、闲置是由短缺导致的,闲置又加剧了短缺21、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设施22、生产方式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态度23、未富先老是后工业文明派生出的一个现象24、社会结构的变迁在中国表现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意识同时并存的时候,这个社会难免表现出诸多的矛盾。

社会转型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个矛盾可能来自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冲突,但更多地来自于经济社会结构中、经济社会变动当中观念上的差异25、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中是中性词26、市场经济派生出一个事实:企业可能是追逐最大化利润的,个人可能是追求最大化效用的27、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具备有两种:充分信息和完备信息净化充分信息得到完备信息我们做不到最完备的信息28、性价比,性指效用29、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的代价或丧失的的潜在利益30、没有最优选择,只有次优选择31、成本锁定效应: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的,我们总是在某一个时点上终止我们的选择,原因是选择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叫做交易费用当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的行为就被这个成本锁定了,不再选择了32、对一个有效的选择来说,这个选择必须是具有非唯一性样本群体更大可以使选择更有效把诸多的条件放在一起考虑叫做权衡权衡之后做选择,选择之后做决策这个决策叫做理性决策,我们所做的决策只能是有限理性决策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如果每个人做到最优的同时,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那么社会财富就最大化。

34、市场经济的安排,不是要限制人的自私,而是要限制人的损人35、权利均衡原则:让每一个个体在自立的同时不损人这个道理可以由经济学延伸到政治学3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最高的秩序,义是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义在这里跟利是冲突的,所以便有“君子言义不言利”之说,这里讲的君子是正常的普通人,不是具有至上性的那种可看不可及的人为了让仁和义成为习俗,必须有礼,这个礼就是行为规则,也就是通常讲的规矩礼保持了乡村社会传统的的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礼可以使得一个善举长期持续下去礼也可以形成一种圈子效应,圈子的刚性如果上升为一种礼节,那么它极有可能损害效率为了实现仁义礼,需要智,也是基础教育信把善举长期化,把好的社会秩序长期维护下去,把好的规则长期执行下去37、人分为三种:天子,君子,小人38、古希腊意义上的习俗指的就是伦理,伦理就是习俗39、孔子坚持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无类的教育的只能是基础教育40、社会不能只有一种所有制,要有多种所有制,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排斥社会主义的,因为资本主义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生存。

4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精髓42、人的生产力包括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43、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与劳动的结合便有了财富44、人是一种群体化生存的生物45、政治学要解决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是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问题46、商业伦理的的三个原则:自利不损人、企业必须盈利、企业必须长期盈利47、马克思说:“欧洲中世纪城堡不是被枪炮利剑所摧毁而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马克思说:“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句话是现代信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48、一个简单的商品交换过程,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们借助于货币这个媒介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在传统社会它可能直接表现为物物交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友善的赠与49、社会契约:使公权力不至于被滥用、被闲置50、规则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也包括微观主体的再造51、经济民主包括公众有自己的选择权经济民主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选择自由来表达这个民主精神52、世界上不存在无限度的自由,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自由本身是一种权利,当你争取这个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别人的自由53、配置给谁、配置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配置、如何配置是公共资源配置包含的4个基本问题。

公共资源的配置,市场是失灵的,不能用价格机制来平衡供求关系,公共资源的配置都是而且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失灵的地方, 往往都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地方54、基本住房制度应该当作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提供就业也应纳入公共品的配置,为想工作、有能力的人提供工作55、民生分为一般民生和基本民生,广义地说还包括与民生的实现相关的制度安排以及其他相关条件基本民生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础医疗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设施(包括基本道路、基本住房、基本环境设施及其他维持生命存续的物质条件)和基本消费物品56、基本健康权是基本人权,它不跟钱多钱少有关,它跟抽象人有关基本受教育权也是人权57、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人生起点上的差异58、纳税者要依法纳税,要合理利用所收的税,这是现代公共财政要强调的两个方面59、环境安全是健康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所有与环境安全相关的因素都应纳入民生范围来管理60、公共品是集中配置的61、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得自工业的收入又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这又叫做佩蒂--克拉克定理62、在中国,劳动是不能被边缘化的63、医疗领域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壁垒,技术壁垒,知识壁垒。

越不过这三个壁垒,不能行医64、机构派生机构,工作派生工作,文件派生文件等这一规律叫做帕金森定律65、中国在1985年开始用GDP衡量66、经济快速增长并不是一个好现象67、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中国走的途径是商业移民68、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69、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只能以稳妥的方式推进70、五四运动起于北京,兴于上海71、当货币成为建立并达成社会交往关系的中介的时候,选择就会变得非常重要72、企业作为一个围观主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放在契约原则下生产才有意义72、在为政过程中公权的拥有者和公民的关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