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51KB
约3页
文档ID:521213646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doc_第1页
1/3

科学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内容摘要]“动态生成”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学习方式,从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本文从精心预设,期待生成资源;搭建平台,展示生成资源;偶发事件,捕捉生成资源几方面阐述生成资源的开发从扩大和缩小、即时和延时,谈如何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从生成资源的流程分析如何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  关键词:科学教学 生成资源 开发 利用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焦点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谓生成资源,即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具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相对于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来说,它是不可预设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在课堂教学中它是偶遇的、随机的现象和时机这些现象和时机只有被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挖掘并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构建的,而非靠他人传递的新课程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强调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强调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在课堂上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力动态生成资源的外显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坦然而机智地面对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通过对潜在生成资源的捕捉、激活和利用,实现其教育价值  一、生成资源的开发  1、精心预设,期待生成资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向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可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不会出现手足无措  这节课之所以出现了精彩的生成而且有效的利用,原因在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预设。

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实现了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综合运用分析能力也在真实情景中得到发展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产生可遇而不可求,教师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守株待兔,而应该以期待性的运作,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师只有有目的地进行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2、搭建平台 展示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生成是非预设的,事先难设计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因此在备课过程时就估计到在某些环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期待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类的预案来自于教学经验,往往源于曾经发生过的教学生成的分析,被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积累  同样的话题,不同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当这些差异在课堂平台上展示时,就会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激发语言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浓厚兴趣同学之间的生活经历又是课堂教学上的资源,而这种资源对学生来说又比教师和教材上提供的情景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为了能的搭建平台,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有效的问题串,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对某一现象可以这样提问:(1)对这个问题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2)在这些猜想中哪些属于同一研究方向?(3)在以上猜想中你认为哪一个问题最有价值?(4)这个猜想你可以如何设计来证明?这样的问题串有很大的开放度,而目的就是发掘出学生能生成的资源,以便于在课学教学中被加以利用。

  3、偶发事件 捕捉生成资源  教学不仅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意外事件、学生所犯错误或教师失误等都可以成为动态生成资源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酷似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堂交流中生成的这些错误,教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最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调控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和捕捉对课堂教学有益的细节,巧妙利用,使之转化为教学的契机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先将学生平时犯的错误搜集起来,设计成改错题,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们互评,指出其中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学生的错误往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发生的错误类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朝着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叶澜 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因此,在我们根据预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发生“意外”这些“意外”会对我们的教学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应对如果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变得不再麻烦,反而会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生成资源的利用  1、放大利用和缩小利用相结合  生成资源的利用,包括放大原则与缩小原则生成资源是不确定的,它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符合教师想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就可以将学生的资源进行加工、引申、质疑、一路追问(穷追不舍),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的原因这就使得学生的小问题逐渐被放大利用   在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经验和实例,设计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时,学生提出了各种设计方案:“用铅球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比较所砸沙坑的大小,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让两个相同的花盆分别从一楼和五楼落向地面,从花盆的粉碎程度去判断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让同一个人从一楼或五楼不小心摔下,根据摔伤的程度来说明问题”“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石从同一高度落下水面,根据水面激起的水花不同,比较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显然四种方案从科学角度上分析设计都是完整的,但两个方案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对学生的除了学科知识教育外,还必须从人文、社会、情感关怀角度上进行教育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缩小原则,即当生成资源的利用价值不是很大的时候,和教学目标相关不密切时,教师可以将其适当缩小,一带而过,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例在,溶解度这一课中,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多少的因素时,学生提出了影响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多少,温度的高低三个因素之外,还提出了溶剂种类和是否进行搅拌有关而本节课《溶解度》是围绕溶质的种类,溶剂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这条主线展开的,另外两因素不是本堂课探讨的内容针对本堂的教学目标,进行这样处理,溶剂的种类对溶质的溶解多少是有影响的,今天研究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多少,因此暂且不考虑搅拌从本质上说,是影响溶解速率,而不是溶解的多少这样对生成进行缩小处理,既不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使课堂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开放有度,而不是将所有的学生资源都加以引申和利用  2、即时利用和适时利用相结合  从生成资源的时间利用角度上来说,可分为即时利用和延时利用,当课堂中出现的资源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捕捉后应及时加以利用,也可以说是趁热打铁如果出现无关于本堂教学目标的话题,就可以延时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片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的压力下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同样的压力下摩擦力越小刚说完这段话,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出于职业敏感,他迎上去说:“你对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不同的见解,请你说说好吗?”“在一次玩的时,两块紧帖在一起的玻璃板难以侧向移动按理玻璃越光滑,应该越容易推开,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位学生问的问题涉及到了大气压的知识,因为玻璃板越光滑,两块之间的气压低,两板之间压力就越大作为教师要立即给予回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到大气压的知识,可以略讲,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但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和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还要用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进行鼓励  当学生信口开河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者提一些与本节课无关且教师又不想解释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恶作剧式的或没有积极作用的学生资源,这时教师不妨可以不去理会,不加利用,或者移到课后解决,也就是冷处理这样就解决了教师因利用学生资源而影响课堂教学的矛盾  3、教师利用和学生利用相结合  从生成资源的利用者来说,可将教师利用与学生利用相结合:在学生资源出现的时候,基本都是教师捕捉后利用,毕竟教师预设多,知识储备多,所以教师还是利用生成资源的主角。

学生只能是利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不能从更深更高的知识体系上进行分析和利用但有时一些教师不易把握的、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的生成资源,不妨交给学生去做初步处理,学生讨论交流期间,教师可以及时找到处理方法,作为一种缓冲,其教育效果也相当不错;有时教师也可以明知不说,把问题提炼后再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也可以避免教师独揽课堂,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主宰同时也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会为 解决 老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兴奋和激动  从生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流程看,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并不是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既要设定教学目标,目标不能局限于认知,还必须包括过程和方法,能力和情感目标目标的设置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状态的分析以及对发展期望的分析基础之上事先要精心备课,多预设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尘封的智慧,或在教学中灵活调控课时计划,防止阻碍学生思考和降低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总之,现代科学教学观念要重新确立教学资源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瞬时即逝的教学资源尤其宝贵。

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因此,我们教师应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