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中国濒危动植物的论文报告

明***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7.60KB
约7页
文档ID:94909531
2019年中国濒危动植物的论文报告_第1页
1/7

2019年中国濒危动植物的论文报告      1.简介        扬子鳄,或称作鼍(tu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以下是物种属性资料:        拉丁学名:Alligatorsinensis        别称:中华鼍、中华鳄、土龙、猪婆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鳄目        科:鼍科        属:短吻鳄属        种:扬子鳄        2.物种史学        扬子鳄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现存数量稀少且已濒临灭绝在古老的中生代,它和恐龙一样,曾经称霸地球,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绝灭了,而扬子鳄和其它一些爬行动物却幸免于难。

扬子鳄的故乡        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它的祖先曾经是陆生动物,后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扬子鳄学会了在水中生活的本领,所以,它具有水陆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广阔的活动天地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年,成了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能找到早先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特征,是一种现存鳄类中体型很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它与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近亲,它们的近祖所处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远祖所处年代则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因此,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3.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1形态特征        扬子鳄身长1—2m,头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后肢4趾,趾间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眼睛呈土色体重约为36公斤        3.2生活习性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因此扬子鳄可长时间不吃东西        4.种群状况        安徽宣城建有世界上唯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13个指定点中,只有10个曾报道发现过鳄鱼估计这些地区的鳄鱼总数约有60只大的种群可由10—11只组成,最多只有一条雌鳄鱼        只有两个指定地点有扬子鳄繁殖迹象,鳄卵通常都被收拣到安徽省鳄鱼养殖中心去进行孵化除指定点外,少数以外的地区也存在着扬子鳄但这些地区的状况通常比指定点还糟        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有40多条为成年鳄        5.保护措施        5.1继续大力开展扬子鳄生境保护工作        5.1.1建立扬子鳄适宜栖息地恢复评价机制随着扬子鳄栖息地恢复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加强扬子鳄栖息地的研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扬子鳄适宜栖息地恢复评价机制        5.1.2改善现存扬子鳄栖息地现存扬子鳄栖息地大都为农垦区、山谷池塘和山地水库,不少分布点处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有必要将扬子鳄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与社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适当改造        5.1.3开辟扬子鳄丘陵地区人工湿地栖息地从保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力角度出发,根据专家建议,在人口稀疏的国有林场征用池塘、水库等丘陵地区人工湿地作为扬子鳄栖息地。

       5.1.4系统调查皖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资源做好对皖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湿地调查,对湿地进行扬子鳄生存保护评估,以寻找适宜扬子鳄生存的大面积漫滩湿地类型栖息地,从而进行扬子鳄的再引入为扬子鳄的活动和取        食提供更广阔的适宜空间,是扬子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有效保护途径        5.2开展遗传管理工作        开展扬子鳄的遗传管理就是要保护扬子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的遗传变异力建立人工饲养种群谱系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和种群退化,为种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2.1进一步开展饲养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濒危物种的饲养繁殖中,需要对个体的遗传背景有详细的了解,以鉴定种群中稀有的等位基因        5.2.2尽快全面的建立中国扬子鳄血样库,从而建立完整的中国扬子鳄系谱遗传管理应从避免近亲繁殖开始,对各地的饲养鳄进行彻底调查、采样每个动物园都要进行系谱管理        5.2.3根据建立的中国扬子鳄系谱,对繁殖种群要进行人工选择性配种,以提高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进行评估        5.3加强在国际上有关扬子鳄的报道。

       吸引和鼓励国外科技人员对扬子鳄的研究,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野生鳄的资助保护        6.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扬子鳄”        [2]陈璧辉.扬子鳄起源[J].动物学杂志,2002,37(5):87-90        [3]李元成,邵民,朱红星等.中国扬子鳄物种资源现状[J].生物多样性,1996,4        (2):83-86        [4]丁由中,王小明.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变化及致危因素[J].生物多样性,20XX,12(3):324-442.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