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 活动方案 一、结对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三年成为校骨干 二、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基本内容: “师徒结对”活动的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包括备课、常规课、研究课、、命题、阅卷、选修课以及课改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三、结对原则: 自愿与统筹相结合 四、结对对象: 师傅: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学校领导 徒弟: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到所有有拜师意向的在职教师 五、结对程序: 个人申报—→学校统筹—→征求意见—→签定协议—→开展活动 1、个人自愿、学校统筹 个人申报,师徒自愿组合与学校统筹相结合,确定师徒结对人选 2、举行拜师仪式,建立师徒关系 学校组织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聘书,签定师徒结对协议,建立师徒关系 3、明确任务,制订目标 学校制订具体的结对目标要求,明确职责,正式开展结对活动 六、结对期限: 三年 七、师徒职责: 1、师傅: 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徒弟: 做到“三学”: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 八、具体要求: 1、师傅: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加强与相关年级、班主任和学生联系,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每学期重点审阅20节备课教案 (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两节并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 (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5次 (6)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指导徒弟命制学科试题 1—2套或学生活动 (7)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 (8)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徒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9)每学期末对徒弟作出一次书面综合评价 2、徒弟教师: (1)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剖析,确立提高的方向与成长的目标 (2)每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学习计划,并在开学第三周交教务处 (3)认真备课,主动求教,各种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0次,并做好记录 (4)主动听师傅的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学期结束记录上交备查 (5)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开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 1 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记 (6)在师傅指导下,规范命制学科试题1—2套 (7)经常找师傅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8)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文章或完成一个课件,请师傅指正 (9)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上交师徒结对工作总结一篇 九、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丽 副组长:高红梅、郭海燕 成员:李威威、张伟、侯淑娟 2、建立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分管教学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实施常规管理,年级组配合开展活动。
教务处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参考依据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和协议要求,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滚动管理,对不称职的师傅予以调换,对不认真履职的徒弟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3、总结表彰 每学期末,新教师要进行一次公开汇报教学,届时,教务处、师徒结对工作领导组将员进行听评课,根据听评课结果和新老教师平时的听课、指导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对表现突出的新老教师分别授予优秀汇报课奖和优秀奖等 师徒结对 活动方案 第2篇 为了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结对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年合格,两年胜任 二、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基本内容: “师徒结对”活动的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包括备课、常规课、研究课、、命题、阅卷、选修课以及课改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三、结对原则: 自愿与统筹相结合 四、结对对象: 师傅: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学校领导。
徒弟: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到所有有拜师意向的在职教师 五、结对程序: 个人申报—→学校统筹—→征求意见—→签定协议—→开展活动 1、个人自愿、学校统筹 个人申报,师徒自愿组合与学校统筹相结合,确定师徒结对人选 2、举行拜师仪式,建立师徒关系 学校组织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聘书,签定师徒结对协议,建立师徒关系 3、明确任务,制订目标 学校制订具体的结对目标要求,明确职责,正式开展结对活动 六、结对期限: 三年 七、师徒职责: 1、师傅: 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徒弟: 做到“三学”: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 八、具体要求: 1、师傅: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加强与相关年级、班主任和学生联系,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 指导意见每学期重点审阅8节备课教案 (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两节并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 (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5次 (6)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指导徒弟命制学科试题1—2套或学生活动 (7)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 (8)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徒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9)每学期末对徒弟作出一次书面综合评价 2、徒弟教师: (1)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剖析,确立提高的方向与成长的目标 (2)每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学习计划,并在开学第三周交教导处 (3)认真备课,主动求教,各种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并做好记录。
(4)主动听师傅的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学期结束记录上交备查 (5)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开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1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记 (6)在师傅指导下,规范命制学科试题1—2套 (7)经常找师傅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8)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文章或完成一个课件,请师傅指正 (9)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上交师徒结对工作总结一篇 八、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安冬梅 副组长:呼群于鸿雁 成员:马宁王娜日王俊芳 2、建立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分管教学校长负责,由教导处实施常规管理,年级组配合开展活动教导处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参考依据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和协议要求,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滚动管理,对不称职的师傅予以调换,对不认真履职的徒弟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3、总结表彰 每学期末,新教师要进行一次公开汇报教学,届时,校领导、教导处、师徒结对工作领导组将员进行听评课,根据听评课结果和新老教师平时的听课、指导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对表现突出的新老教师分别授予优秀汇报课奖和优秀奖等。
师徒结对 活动方案 第3篇 为了更好的落实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计划,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能手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推进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本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我与段瑞丽老师于20XX年2月正式结为师徒,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计划: 一、实施目的: 1、制定学习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汇报课教案,听课指导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师傅既可以锻炼自己,把经验传授给徒弟,又可以让徒弟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阅历,增强师德修养、理论修养、教学和基本素养在这过程中,让徒弟有所收获,交流心得,相互切磋 2、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3、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业务问题,有选择地与徒弟进行交流、指导; 二、实施措施: 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指导徒弟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 2、指导徒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 3、努力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4、本着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原则,师徒分别学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人文读本、成功教育等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并做读书笔记或撰写读书心得,然后师徒相互交流; 5、为徒弟上一节示范课,并撰写具有引领性的课后反思、教学故事;撰写1篇较高质量的教学文章;并指导徒弟在校内上一节公开课,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帮助徒弟设计方案,指导徒弟完成上课任务 6、每周听徒弟一节课,并给出导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活动,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