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saac asimov 和艾萨克·阿西莫夫是同义词,已合并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 500 本,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其作品以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 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 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2 个人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 年 1 月 2 日-1992 年 4 月 6 日)是出生于俄罗斯的美国犹太人作家, 是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 500 册,据估计他至少写过 9000 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 类别除了阿西莫夫哲学类以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 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 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阿西莫夫笔下产出不少短篇小说,其中《夜归》《Nightfall》曾获美国科幻作家协会(Science Fiction Writers of America)票选为 1964 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说他也写推理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及大量的非文学类作品,并曾用笔名保罗·法兰西(Paul French)为青少年撰写科幻小说《幸运之星系列》阿西莫夫参与门萨学会多年,后来有点不甘愿的被任选为副会长,他说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好逞能斗智」,相较之下,他更乐意担任美国人道协会(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的会长小行星「5020 Asimov」、《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 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 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这些特点在他的《科学指南》(Guide to Science)、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Understanding 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
3 个人魅力 编辑本段 阿西莫夫有嗜幽癖,偏好狭小幽静的地方他在第三本自传中回忆起,小时候总是想拿本杂志躲进纽约地下铁的车站里,在列车轰隆隆的声响中,封闭自我,享受阅读的乐趣阿西莫夫怕坐飞机,一生中只坐过两次飞机(一次是在海军大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另一次是 1946 年从欧胡岛陆军基地退伍回家)他很少长途旅行,有部分是讨厌长途旅行就要坐飞机他的几部小说里,都有惧飞症的阴影,像是温达·厄斯(Wendell Urth)的推理故事,和《机器人系列》的主要角色伊利亚·贝莱他晚年喜欢游轮旅行,有几次还在航程中的娱乐乘客,像在皇家邮轮伊丽莎白女王二号(RMS Queen Elizabeth 2)上讲述科学阿西莫夫的演讲风格极富创意,幽默风趣,颇受欢迎,他在时间上的掌控精确非常,不抬头看钟,却总能准时结束演说阿西莫夫阿西莫夫兴趣广泛,反应在晚年致力参与的大小团体上,他热爱吉尔伯特与苏利文的轻歌剧,加入推理作家雷克斯·史托德(Rex Stout)笔下人物尼洛·伍尔夫(Nero Wolfe)的爱好团体伍尔夫协会(Wolfe Pack),也是福尔摩斯爱好组织贝克街游击队(Baker Street Irregulars)的著名会员。
从1985 年到 1992 年逝世为止,阿西莫夫担任美国人道协会会长,后来继任的是作家朋友库尔特·冯内古特他也是影集《星舰奇航记》之父吉恩·罗登贝瑞的挚交,在拍摄《星舰迷航记》电影版期间,给予不少有用的建议阿西莫夫中等身材,健壮结实,蓄山羊胡,有着与众不同的布鲁克林意第绪口音他缺乏运动细胞,不会游泳,也不会骑脚踏车,不过他搬到波士顿之后,倒是学会了开车在他的幽默小品《Asimov Laughs Again》里,形容在波士顿开车根本是「开进无政府车阵」4 学术立场 编辑本段阿西莫夫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者他不反对虔诚的宗教信仰,但是曾经多次斥责迷信和伪科学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在他幼年时期,父母奉行东正教犹太传 统,不过比起在彼得罗维奇来得宽松,教条没有强压在阿西莫夫身上也由于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太多的宗教影响,长大后他认为圣经描绘的故事是希伯来神话,就如同伊利亚特是希腊神话一样阿西莫夫多年号称无神论者,不过他自觉名不副实,解释他只是不相信的比相信的多,之后他发现用“人道主义”来形容自己 更为恰当在他最后的自传里,阿西莫夫说,“如果我不是无神论者,我会相信上帝宁可拯救生民百姓,而非当只字词组中的典范。
与其眷顾在电视上言必称上帝却口是心非的传教士,他会更喜爱坦诚直率的无神论者”同 Isaac Asimov 一本自传里也说地狱是“胡说八道的虐待狂“乱跟慈悲的上帝攀关系人类政府既然乐于减刑,阿西莫夫纳闷,何不先从另一世的刑罚开始减起他否定人类的信念或行为,会导致无尽的惩罚如果有另一世的存在,他主张,最恒久严酷的惩罚将保留给那些”诋毁上帝,捏造地狱“的人在他的《Treasury ofHumor》和《Asimov Laughs Again》作品里,有不少笑话跟宗教有关,诸如犹太基督上帝、撒但、伊甸园和一些 宗教话题,他表示一个笑话讲得好,能有刺激理性讨论的功用阿西莫夫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成为美国民主党的铁杆支持者,从此成为政治自由主义者1960 年代,他挺身发言反对越战,1970 年代初期,他在电视访谈里公开支持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他的对手是总统宝座卫冕者尼克松)1960 年代末期,政治自由主义激进派不理性的运动路线,让他感到难过在自传《In JoyStill Felt》中,他回忆起跟反文化人士艾比·霍夫曼(AbbieHoffman)的会面,对于这位 1960 年代反文化的情绪波动特别印象深刻。
他认为到最后,他们将搁浅在”精神的无人之地“,为众人遗弃这项看法启发自杭特·汤普森著名的旅程《Fear and Loathing in LasVegas》)阿西莫夫使用核能的主张,在三哩岛核能电厂灾变后,损及与某些自由主义同志的情谊一封转载在《Yours, Isaac Asimov》的信里,他解释,尽管比起与核子反应炉为邻,自己更喜欢居住在”没有危险的安全之地“,但是与其住在贫民窟,他宁可有核能发电厂作伴看是要选择爱河(Love Canal,早年美国一个垫基于废弃物弃置场上所发展的小区,造成居民健康上的严重问题,现已被迫撤离)还是要”美国联合碳化物植物生产的异氰酸甲酯“阿西莫夫多次呼吁进行人口控制,他的观点是从托马斯·马尔萨斯到保罗·艾瑞希(Paul R.Ehrlich)一脉相承阿西莫夫表示自己男女平等的主张,早于妇女解放运动,他开玩笑的说,他希望女性解放是”因为我讨厌被她们收钱“他认真争论过妇女权跟人口控制有密切的关联除此之外,他认为同性恋在人口中必须赋予”道德上的合法性“,应视同成年人无生殖结果的性活动Jan 2, 1920. Although Isaac Asimov was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writers of science fiction, his almost 500 books dealt with subjects as diverse as the Bible, works for preschoolers, college course work, mysteries, chemistry, biology, limericks, Shakespeare, Gilbert and Sullivan and modern history. During his prolific career he helped to elevate science fiction from pulp magazines to a more intellectual level. His works include the Foundation trilogy, The Robots of Dawn, Robots and Empire, Nemesis, Murder at the A.B.A. (in which he himself was a character), The Gods Themselves and I, Robot, in which he posited the famous Three Laws of Robotics. His The Clock We Live On is an acce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origins of calendars. Asimov was born near Smolensk, Russia, and died at New York, NY, Apr 6, 1992.Read more: was born on January 2, 1920, to middle-class Jewish parents in Petrovichi, Russia, then part of the Smolensk district in the Soviet Union. His family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23, settling in Brooklyn, New York, where they owned and operated a candy store. In 1934, while attending Boys High School of Brooklyn, Asimov published his first story, "Little Brothers," in the school newspaper. A year later he entered Seth Low Junior College, an undergraduate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He transferred to the main campus in 1936, where he switched his major from biology to chemistry. During the next two years Asimov's interest in history grew and he read numerous books on the subject. He also read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s and wrote stories. His first professionally published story, "Marooned off Vesta," appeared in Amazing Stories in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