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10篇)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法典时代”终于到来了这是中国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在于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颁布以后,我院以多种形式组织大家开展学习,并要求中层以上的干部在“微课堂”上主讲其中一部分我认为,学好《民法典》,要做到知行合一,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深化学习 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民法典》的意义 _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事实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已经充分阐释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施行《民法典》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开展 二、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民法典》的法律意义 作为一个司法工作者,特别是民商事法官,《民法典》的理解、运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公平争议的实现,因此,在《民法典》正式施行以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学明白《民法典》的体系、法条内容,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司法工作中 三、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 法律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升华,作为法官,通过司法实践,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公平正义,以法治的阳光、公平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信服、尊崇与敬畏,从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2)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法典,它关系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
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给出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给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
民法典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记录着中国法治的改革历程,是中国人民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3)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
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有7编加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构成。
第一编为总则,之后依次为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这里面其实把一个人在社会上,从出生到死亡所拥有的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全部讲到了 总则讲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讲的是人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资格 第二编物权则是讲人在社会上实际拥有哪些权利,你已经占有什么、你该占有什么、不该占有什么,讲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人在社会中,有了物权,有了物品要进行交易,接着进入下一编合同 有了交易,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考虑自己能活多久、活着要不要讲仁义礼智信等方面,那就进入了第四编人格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有人说推销是盗窃,因为他未经同意打占用了你可能1秒时间,相当于偷走了你的1秒时间,毕竟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偷窃时间可能比偷窃物品还严重人格权入编曾有争议,但人格权只有入编,民法典才具有“人格” 第五编是婚姻家庭,人在世上,每个人的身份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歌手费玉清在退隐时曾说过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他说父母去世后,感觉人生失去了归属,舞台和掌声弥补不了他的失落,因而决定退隐,不再唱歌,讲的就是家庭的重要。
有学者说应该叫家庭婚姻,先家庭后婚姻,但是普遍认为是先婚姻,后家庭人在社会上通过一种自愿的行为,归属到不同家庭中,再组成这个社会婚姻和家庭当中有很多权利义务的分配,比如说婚姻怎么去缔结,怎么去维持,怎么去解除等等婚姻家庭编涵盖了婚姻法,我国除了宪法之外,最早的便是婚姻法,于1954年出台 有了家庭婚姻之后,会产生一个后续分配的问题,这就产生了第六编继承这一编解决新生代和老生代代际之间的关系,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死亡之后,人的财产等等怎么处置,就要通过有序继承来解决 第七编讲的是侵权责任侵权是现代社会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侵权不一定要故意,比如阳台放了什么东西,不小心掉到楼下砸到人,房主不是故意的,但依然有责任,是过错现代社会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种类繁多,有些甚至不易察觉,不用面对面比如网络辱骂,黑客窃取账号等等 民法典1260条,基本把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囊括进去了民法典把看似有关没关的一串法律,串到了一起,实际有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逻辑体系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实际上,民法典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事关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法律,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民法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5)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这部七编,84章,1260条的民法典中,处处彰显着对“人”的深层次关切可以说,民法典中的每个条款都是民本情怀的生动映照,字里行间都书写着“接地气”的关怀,是一部彰显“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格平等是关键民法典的编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弘扬人的主体地位,“平等”与“保护”贯穿法典始终在体例上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体现了“先人后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单列了人格权编,广泛确认公民享有的各项人格权在此基础上,民法典明确“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权编则明确界定隐私以及侵犯隐私权的不法行为,规定个人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等,构成了规范国家权力、保护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依据,为民事主体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民法典,守护“人民的利益”编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相信随着民法典的诞生和实施,必定更好地守护每一个公民利益,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学好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精选篇6)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结出的硕果,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书,它的实施关系千家万户,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而普法就是要帮老百姓了解熟悉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法律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全社会对法治的真诚信仰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群众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全社会更好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进而培养起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注重宣传形式一方面要做到线上宣传广覆盖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介,不断提高民法典普及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另一方面要做到线下宣传讲实效通过张贴宣传挂图、设置宣传展板、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