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改革探讨以贵州大学为例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缺少针对性、二是教学互动性差、三是学生考试答卷有重复和抄袭现象文章主要探讨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思路,设计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多样化考核方式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大班授课;小班讨论G641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7)06-0207-02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的重要渠道,对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一、课程教学现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 周,每周1 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 个学分但大多数高校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和要求贵州大学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的专题讲座,2002 年正式列入课表,2011 年开始计1 个学分。
从2014 年起要求达到理论课堂教学8学时,计2 个学分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由教师课堂讲授,将课程的主要内容灌输给学生,考核方式是学生学(听)完课程后写一份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和一篇小论文学生最后的课程成绩由平时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为40%,考试成绩为60%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了以往教学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仍有改善的空间和进一步改革的必要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对象以行政班合成为主,没有针对性;二是教学偏重知识灌输,互动性差,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三是学生考试答卷(体会与论文)存在重复和抄袭现象二、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教学从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的转变路径,以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目前学校规定的8 学时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适当增加课时是必要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展开教学:一是“探究式”或“研究式”教学,即主要通过教师设计、提出问题,设置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和研究。
二是“菜单选学式”教学:适当调整改革以往完全统一、固定教学内容的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兴趣,确定差别性教学内容,形成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课程菜单自主选择学习同时,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以能力为主的过程考核,探索撰写小论文、口试、社会实践及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组合的考试方式三、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特殊性、政治性、时效性,教学内容变动性大,教学规范性差,教学效果差异性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因此,课程改革应常态化突出方案的可操作性,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列出课程每一章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改革形式以及实施办法一)教学内容改革:设计“菜单”式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基本知识这部分以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充分考虑适当调整和改革以往完全统一、固定教学内容的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兴趣,选择差别性教学内容,形成“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课程菜单”自主选择。
三是国际形势及热点、焦点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设计、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和研究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学校教学时间、学生情况以及教师知识结构等教学实际,确定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即“菜单”式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改变以往完全统一、固定教学内容的模式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差别性教学内容,形成课程“菜单”,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设计“三农问题”“转基因食品问题”等专题组合,利于不同学科学生选择以2016 年下半年为例,拟设计的(备选)教学内容如下:①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把握我国时代发展大势;②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迈向我国改革开放新经阶段;③面向亚欧开放新局———“一带一路“”亚投行”战略;④大国风范外交新策———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⑤关注地缘政治演变动向把握国际体系变革;⑥转基因食品:究竟是技术、安全、还是政治战略;⑦台海局势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⑧南海局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⑨大数据产业:贵州发展的战略与机遇;⑩世界热点错综复杂———认识和把握世界政治形势;11中国的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12精准扶贫与三农问题;13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环境;14中东局势、IS与反恐新局势;15其他重大事件。
此外,还可以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和学生选择进行适当调整二)教学方式改革:“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应配合学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试验,提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和研究第一,由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组成教学大班(150—250人),以知识点讲授为主每一教学大班分为若干教学小组(4-6个),每小组25-40人,以讨论式教学为主第二,进行大班授课由教授或教学经验[来自www.LW5u.coM]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博士或副教授担任授课教师,重点讲解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第三,展开小班讨论由副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安排和指导学生预习、制作课件等,设计讨论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批改学生作业(报告)三)具体教学安排待教学任务确定后,选择教学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大班由教授担任教学工作,副教授或博士担任小班讨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设计具体讨论方案,组织学生讨论,安排和指导学[来自wwW]生预习、制作课件等教学讨论记录等工作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负责,口试工作由课题组全体成员负责,口试题目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设计,口试情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研究生负责记录。
四)考核方式改革应注重以能力为主的过程考核,探索实施考核方式多元化采取口试、撰写时事评论、小论文、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组合的考试方式口试题目灵活,答案是开放的,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热点焦点问题,如果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参与教学互动,难以回答时事评论、小论文、实践报告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内容,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考核)、课堂讨论表现、期末考试(撰写时事评论、小论文、小报告)等部分组成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五、效果与讨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从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的转变,教学对象以行政班合成为主,比较有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和学习,避免了学生考试答卷重复和抄袭现象,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但是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目前本校形势与政策课只安排8学时,课时是很不充分的二是“菜单选学式”教学内容不固定,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兴趣和需求,教师备课工作量和难度大三是实施“小班讨论”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组织难度大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