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牦牛道上的汉源古驿站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4.01KB
约3页
文档ID:29237403
牦牛道上的汉源古驿站_第1页
1/3

牦牛道上的汉源古驿站何 达西 南 丝 绸 之 路 即 司 马 迁 《 史 记 》 记 载 的 “蜀 身毒 ( 印 度 ) 道 ”, 在 今 雅 安 境 内 的 部 分 旧 时 称 为 “牦 牛 道 ” 旄 牛 , 即 牦 牛 西 汉 元 鼎 六 年 ( 公 元 前 111 年 ) , 汉 武 帝 置 旄 牛 县 , 以地 接 旄 牛 羌 而 得 名 , 治 今 汉 源 南 大 渡 河 南 岸 ; 东 汉 中叶后 荒 废 , 三 国 蜀 汉 延 熙 年 间修复 其 中, 南 起四 川 甘 洛 县 坪 坝 乡 政 府 驻 地 、 北 至 汉 源 县 大 湾 的 清 溪 峡 , 是 南 丝 绸 之 路 上 一 个 非 常 有 名 且保存 最 好 的 古 道 路 段 早 在 战 国 以前 , 这 条 路 已 被 广 泛使 用 当 时 民 间 以 物 易 物 的 原 始贸 易 , 从 这 儿 输 出 铜 、 铁 、 盐 、 茶 , 以 交 换 笮 马 、 牦 牛 、 僰 僮 等 由 于 地 理 位 置 特 殊 , 这 里 曾 经 是 中央 王 朝 的 边 贸 集 散 地 , 同 时 ,又 是 历代政 权 控 制 “西 南 夷 ”的 桥 头 堡和 军事要塞。

牦 牛 道 , 为 西 南 丝 绸 之 路 北 端 之 一 段 , 汉 代越 巂 郡 太 守 张 嶷 重 开 , 为四 川 五 路 驿 道 干 线 之 一 牦 牛 道 在 汉 源 县 境 内 起 自 清 溪 , 经 九 襄 、 富 林、 晒 经 至 河 南 乡 深 沟 止 , 过 境 132.5公 里 汉 源 县 境 内 的 古 驿 站 , 在 经过时间的洗涤后仍是旧貌依稀,古风犹存州 , 历 代 为 州 县 治 所 达 1345年 清 溪 古 道 遗 址 、 文庙、 老 街 、 王 建 城 遗 址 等 人 文 景 观 至 今保存 完 好 在 古代, 清 溪 县 是 重 要 交 通 枢 纽 , 当 时 的 牦 牛 道 、 沈 黎 道 、 清 嘉 道 交 汇 于 此 古 道 约 两 米 宽 , 用 不 规 则 的 石 块 铺 成 , 现 每 个 石 块 都 是光溜 溜 的 可 以 想 象 , 古 道 上 留 下 了 多 少 人 的 脚 印 , 浸 透 了 多 少 背 夫 的 汗 水 沿 古 道 盘 山 而 上 , 中间 要 经 过 24个 “之 ”字 拐 , 称 为 24 盘 。

《 清 溪 县 志 》 载 : 自 沈 黎 至 严 道 , 经 相 岭 , 上 下 六 十 余 里 , 中经 二 十四 盘 , 牛 磨 旋 转 , 时 作 方 折 , 其 阳 有 九 折 坂 史 载 王 阳 回 车 , 王 尊 叱 驭 , 指 的 就 是 这 段 路 径 , 说 明 行 路 之 难 站 在 王 建 城 遗 址仰视 , 相 岭 山直插云霄,云雾低垂,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如 今 , 清 溪 镇 已 成 为 汉 源 县 一 个 集 生 态 、 避暑、 休 闲、观 光 、旅游于一体的旅游集镇二、九襄驿站该 驿 站 所 在 九 襄 镇 位 于 汉 源 县 西 北 25公 里 , 在古 汉 水 ( 流 沙 河 ) 与 清 溪 的 交 汇 处 ,四 面 高 山 环 卫 , 气 候 炎 热 , 田 野 平 旷 ; 古 为 笮 都 治 地 , 汉 初 为 沈 黎 郡 治 , 继 为 旄 牛 县 治 , 隋 为 沈 黎 县 治 , 唐 置 洪 源 郡 自 汉 至 隋 , 其 历 为 郡 、 县 治 所 达 713年 西 南 丝 绸 之 路 和 茶 马 古 道 在 此 交 汇 。

这 里 自 古 重 德 尚 文 , 物 产一、清溪驿站该 驿 站 位 于 汉 源 县 城 北 39公 里 处 的 清 溪 镇 镇区 海 拔 1665米 ; 隋 初 置 登 州 , 为 汉 源 县 治 , 唐 改 置 黎版 , 第 154页 [2]《 贵 州 清 镇 平 坝 汉 墓 发 掘 报 告 》 , 《 考 古 学 报 》 1959年 第 2期 [3]转 见 巴 家云 : 《 试论成 都 平 原 早蜀 文化 的 社会 经 济 》 , 《 四 川文 物》 1992年 《三 星 堆 古 蜀 文 化 研 究 专 辑 》 [4][5][6]任 乃 强 : 《 四 川 上 古 史 新 探 》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1986年 版 , 第 173页, 第 173页 、 174页, 第173页 [7][8][9]杨 小 邬 : 《浅 淡 三 星 堆出 土 金 面 铜 头 像 的 修 复 工 艺》 , 《 四 川文 物》 1992年 《三 星 堆 古 蜀 文 化 研 究 专 辑 》 [10]参 见 日 本 ·梅 原 末 治 : 《 支 那 汉 代 纪 年 铭 漆 图 说 》 , 京 都 1943年 版 , 图 版 第 九 , 第 3页 。

作者单位:四川省 文史研究馆(成都)34 2010年第1期·总第145期巴蜀文化 WENSHI ZAZHI烬 、 烧 骨 等 用 火 遗 迹 以 及 少 量 的 哺乳动 物 化 石 等 它是 我 国 重 要 的 旧 石 器 文 化 遗 址 之 一 , 是 华 南 第 一 个 旧 石 器 时 代晚 期 的 文 化 遗 址 考 古 界 把 这 一 时 期 的 当 地 古人,命名为“富林 人 ”从 出 土 的 汉 代文 物 显 示 , 两 千 年 前 , 这 一 带 是 华 夏 与 “蛮 夷 ”杂 处 之 地 , 中原 型 文 物 与 羌 戎 的 石 棺 葬 型 文 物 交 错 杂 陈 文 物 中 有 不 少 精 美 青 铜 器 及 陶 器 其 中引 人 瞩 目 的 是 一 种 造 型 特 异 的 卵 形 陶 器 ——单 口 双 联 罐 , 我 国 别 处 尚 未 见 到 这 种 式样 的 生 殖 崇 拜 器 唐时,南诏曾两次由此北 上攻掠成都现 在 的 富 林 镇 将 被 装 机 总 容 量 360万 千 瓦 的 大 渡 河 瀑 布 沟 水 电 站 水 库 淹 没 , 汉 源 新县 城 选 址 在 市 荣 乡 萝 卜岗 。

这 里 与 老 县 城 驻 地 富 林镇 隔 流 沙 河 相 望 , 相 距约6公里四、晒经驿站该 驿 站 所 在 晒 经 古 为 邛 都 夷 地 , 明 清 为 平 夷 堡所 辖 关 隘 , 民 国 为 越 西 县 大 树 镇 七 保, 1951年划 归 汉 源 县 , 1952年 置 晒 经 乡 境 内 古 为 西 南 丝 绸 之 路 灵 关 道 上 的 邛 都 夷 寨 , 相 传唐 僧 曾 晒 经 书 于 此 , 故 得 名 古 人有 诗 云 : “百 丈 峰 头 石 一 拳 , 晒 经 何 日 更 何年 如 何 不 及 鸠 摩 什 , 来 卧 空 山 悟 野 禅 ”其 周 围 数 里 有 不 少 富 有 神 话 色 彩 的 地 名 李 子 坪 曾 出 土 犀 牛 化 石 和 古 脊 椎 动 物 化 石 歇 燕 洞 内 的 三层“ 广 厦 ”、 龙 塘 山 的 风 物 、 观 音 水 的 甘 泉 均 为 游 览 探 索 之 地 北 坡 的 晒 经 关 , 山 上 有 寺 , 叫 晒 经 寺 , 寺 外 有 一 巨 石 , 称 晒 经 石大石斑驳,遗痕犹存。

丰 富 , 商 贸 繁 荣 位 于 官 马 大 道 上 的 “双 节 孝 ”石 牌坊 , 建 造 于 清 朝 道 光 二 十 九 年 ( 1849年 ) , 历 时 9年 始成 整 个 牌 坊按 “忠 、 孝 、 节 、 义 ”为 主 题 , 雕 像 真 切 , 面 目 清 晰 , 姿 态 各 异 , 栩 如 生 旧 时 , 牌 坊 旁 还 有 一 个 古 道 指 路 牌 , 后 被 毁 九 襄 老 街 道 长 约 千 米 , 房 椽 当 街 伸 , 木 板 房 并 排 相 连 , 雕 花 廊 柱 与 雕 花 窗很多,房与房之间有的地方还有烽火墙九 襄 一 带 气 候 温 暖 , 每 年 农 历 二 月 时 , 林 木 荫 翳 , 繁 花 细 草 繁 茂 旧 有 诗 云 : “十 分 春 色 汉 源 乡 , 水 秀 山 明 锁 艳 阳 桃 李 含 笑 新 雨 露 , 燕 莺 争 唱 旧 晴 光 桥 题 翥 凤 星 云 灿 , 院 拟 崇 文 翰 墨 香 民 物 殷 繁 多 士集,兰 亭愿共引流觞九襄为汉源八景之一九 襄 镇 作 为 全 省 首 批 百 个 小 城 镇 建 设 试 点 镇 , 10 年 间 城 区 面 积 由 1.3平 方 公 里 扩 大 到 2.5平 方 公 里 。

新 区 内 食 品加 工 企 业 、 建 筑 装 饰 材 料 厂 等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涌现五、河南驿站该 驿 站 在 汉 源 县 河 南 乡 , 为 古 零 关 道 驿 站 民 谣有 “要 吃 饭 , 河 南 站 ”之 说 唐 李 晟 建 平 西 桥 , 明 万 历 时 设 河 南 驿 河 南 驿 站 是 “南 丝 绸 之 路 ”上 汉 源 境 内 最 后 一 个 驿 站 , 达 官 贵 人 、 商 贾 、 轿 夫 都 要 在 此 住 宿, 次 日 好 穿 越 清 溪 峡 从 河 南 站 行 30公 里 , 进 入 清 溪 峡 ( 现 为 深 沟 ) 峡 长 10公 里 , 两 侧壁 立 千 仞 , 藤 萝 密 布 , 遮 天蔽 日 , 非 中午 难 见 日光 太 平 军 石 达 开 军 队 的先锋 赖 裕 新 , 即 在 此 深 谷 内 被 清 军 滚 木 擂 石 打 死 , 造 成 千 古 遗 恨 出 清 溪 峡 , 即 进 入 凉 山 州 甘 洛 县 境 内 驿 站 现 已 不 复 存 在 , 仅 有 为 数 不 多 的 老 宅 零 星三、富林驿站驿 站 所 在 富 林 镇 为 今 汉 源 县 政 府 驻 地 , 古 为 笮都 夷 地 , 隋 置 大 渡 镇 , 唐 朝 时 升 为 阳 山 县 , 继 改 通 望 县 , 明 置 富 林 营 。

1960年 4月 , 在 此 发 现 了 旧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文 化 遗 址 , 是四 川 省 发 现 的 第 一 个 旧 石 器 时 代文 化 遗 址 1972年发 掘 出四 五 千 件 石 器 材 料 与 木 炭 、 灰2010年第1期·总第145期青溪古镇上的石板路35 艺术长廊WENSHI ZAZHI人 类 生 命 的 忧 患 意 识 和 奋 搏 自 强 精 神——推 荐 刘 亚 明 最 新 力 作 并 论 其 美 学 意 义王 世 德立 在 街 边 这 里 的 街 道 出 奇地 窄 , 车 辆 难 以 通过 河 南 乡 境 内 的 村 寨 都 非 常 古 老 , 有 的 是 黑 黑 的 木 板 房 , 有 的 是 石 头 砌 的 房 子 旅 店 、 马 店 好 像 还 是 古 旧 的 样 子 , 一 切 都 没 有 改 变 ; 只 是很少再有外地马帮和 旅人驻足这里汉 源 一 带 自 古 即 是 古 蜀 往 西 、 往 南 的 交 通 要 冲 , 不 仅 是 汉 代邛 人 、 笮 人 入 蜀 必 经 之 地 , 唐 宋 以来 川 茶 输 藏 也 都 取 道 于 此 。

境 内 古 驿 站 附 近 的 居 民 也 因 之 得 以 延 传下 来 如 今 古 驿 站 已 消 失 殆 尽 , 唯 独 依 稀 留 下 的 残 垣 断 壁 还 在 述 说着 从 前 的故事作者单位:四川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