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位,资源,社会文化(1)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5.96KB
约7页
文档ID:8604285
区位,资源,社会文化(1)_第1页
1/7

一、 区位(一) 地理位置(包含城市) 、面积规模、人口数量)1. 地理位置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见图 1) ,亦是长江中游流经地区,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见图 1-1) 【其中,武汉城市圈以“1+8”为基础,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 9 市,并把长江中游沿岸或邻近的宜昌、荆州、荆门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以现有“3+ 5”城市群为基础,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并把联系密切的江西萍乡纳入;环鄱阳湖城市群包括环鄱阳湖区周边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 6 市,并把邻近的宜春、新余纳入这样,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包括 29 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和省会城市 3 个,地级城市 26 个 】 1图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图 1-1 长江中游城市群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作中心2. 面积规模、人口数量【若按所涉及的 2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总面积为 30.44 万 km2,分别占中部和全国的 29.6%和 3.2%(见图 3,4) ;2010 年总人口为 11528.5 万人,分别占中部和全国的 32.3%和 8.6%。

(见图 5) 】2图 3 长江中游城市群面积占中部地区面积图 4 长江中游城市群占全国国土面积图 5 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中部地区及全国人口(二) 区位优势、劣势1. 区位优势自然优势:(1 ) 淡水资源丰富长江中游从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流经湖南的洞庭湖和江西的鄱阳湖,是中国大江大湖汇聚之地,也是世界上淡水湖泊最多的地区之一2 ) 地势平坦长江中游地区拥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3 ) 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及降水充足社会经济优势:(1 ) 区内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发达2 ) 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3 ) 潜力巨大的科技教育优势2. 区位劣势自然劣势:(1 ) 雨涝灾害社会经济劣势:(1 ) 不同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2 ) 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健全三) 发展定位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二、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一) 自然资源1.水资源:【长江中游流域面积 68× 104 km2 , 水资源分区包括长江中游干流区、汉江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与鄱阳湖水系区,其中湖泊水面共有 71. 13 万 hm2 , 加上沟渠河网, 水体面积约在 133. 33 万 hm2 以上。

长江中游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7. 1%,而平均年径流深 663. 3 mm,为全国平均年径流深值的 2. 3倍;年径流量 4 490× 108 m3 ,占全国年径流量的 16. 6% 】 3(见图 2)图 2 长江中游年均径流量与全国年径流量来源 小组制作【该区域年降水量年降水量一般为 1 000— 1400mm(见图 2-2) 】 4图 2-2 长江中游城市群年降水量与全国年降水量来源: 小组制作2.光热资源:【全年日照时数 1 800— 2 300h,≥10℃的活动积温 4 500℃— 5 400℃】 43.【矿产资源】 5:【总】本地区矿产资源富裕, 已发现矿产 130 余种, 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有 75 种有色、黑色、化工和建材资源, 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 稀有及贵重金属和其他非金属矿产也很丰富, 唯燃料矿产较少1 ) 矿产资源地域组合概况宜昌一当阳一荆门地区, 以铁、锰、钒、磷等黑色及化工昨全属矿产为主孝感一应城一天门一潜江地区, 以盐、石膏、石油、钟盐等化工矿产为主郑州一黄石一九江地区, 以铁、铜、铅锌、钨、黄金等.黑色、有色及贵金属矿严为主出来上述矿产,本地区还广泛分布有建材非金属矿, 如鄂东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 宜昌、石首等地石举、耐火粘土、花岗岩、砂岩; 红安、大悟等地萤石; 大冶、阳新硅灰石等。

九江高岭土矿质优址大, 是景德镇生产高档瓷器的重要原料2 ) 矿产资源总体特征矿种比较齐全大宗主沐型矿产优势突出,燃料矿产严重短缺分布相对集中, 配套程度较好贫富矿石兼有, 中、贫矿石居多共( 伴) 生矿多,综合利用潜力大3. 旅游资源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一批品位高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保护区、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这是本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 如长江三峡、江汉湖群、洞庭湖、鄙阳湖、庐山、武陵源、井冈山、景德镇、江陵、长沙、武汉、南昌、襄樊、岳阳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等资源评价:(1 ) 资源丰富, 综合性强本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有四类 20 种, 人文旅游资源四类 5 种, 共计八类 75 种也就是说, 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 80 % 在本地区都具备2 ) 资源特色鲜明, 吸引力强本地区旅游资源个性鲜明, 别具一格, 尤其是拥有其他地区少见或没有的奇特景观, 吸引力强, 这是本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 也是区域资源效应的内力3 ) 资源以城市为依托, 辐射面大本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地域组合既分散又相对集中已成为旅游热点的资源, 多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或交通干线附近, 可进入性好。

4. 土地资源耕地资源:2005 年我国 8 个重要农业区耕地面积合计 9403.36×104hm2,其中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耕地面积 1411.06×104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0.29% (表 M)表 M 8 个重要农业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组成来源:《中国八个重要农业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时空变化分析》草地资源: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草地面积约为 0.72 × 104hm2,发展草地畜牧业潜力不大土地利用类型的聚类分析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水域,区位熵分别为2.329 和 3.653其中该区是 8 区中水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业核心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和城乡工矿与居民用地的分布高于 8区平均水平 (见表 O)表 O 8 个重要农业区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区位熵来源《中国八个重要农业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时空变化分析》(二) 自然环境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降雨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地形:该区域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以沿江平原为主,局部有丘陵水文环境:区域内部水网密集,河湖,湿地众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尤其是水生态、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导致重要湖泊和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生态退化,其中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湖泊水域面积缩小、容量减少、水质变差,防洪调蓄能力下降土壤:平原地区主要为水稻土,丘陵地区为红壤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以甘蔗,油菜为主三、 社会文化特色(一) 区域人文特色【长江中游地区历史悠久, 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鄂西的长阳、郧阳猿人, 是本地区史前时期的古老居民鄂中屈家岭文化, 鄂西大溪文化开辟了本地区有史文化的前页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楚文化历时 800 年之久, 独具一格湘鄂西的土家族和苗族, 湘西南的侗族, 湘南的瑶、苗族, 赣东北的舍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及地方土特产、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6(二) 区域科技文化特色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武汉、南昌、长沙和株洲 4 个国家级高新区,同时拥有普通高等学校 260 所,在校学生数达到 277.54 万人,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其中,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3 家,国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20 家,普通高校 78 所,在校本专科学生 88 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50 多万名。

长沙也是全国的科教重镇,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较为密集(见表 4) 表 4 2009 年中国四大城市群高等学校和在校学生数比较图表来源:《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三) 区域发展政策特色长江中游地区是唯一跨三省的重点开发区域,最有希望率先形成一体化的大城市群,并最终形成世界规模级的特大城市群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把武汉城市圈、长株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列为中部重点培育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把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长江中游地区列为全国 18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 ,并将长江中游地区纳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之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