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作面回撤造条件措施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5KB
约15页
文档ID:40892471
工作面回撤造条件措施_第1页
1/15

1编编号:号:XZ-E3207H-01煤煤 矿矿 安安 全全 技技 术术 措措 施施项目名称:面造条件项目名称:面造条件施工单位:综采工区施工单位:综采工区 编编 制制 人:闫人:闫 令令区区 队队 长:运文长:运文编制日期:编制日期:20122012 年年执行日期:执行日期:20122012 年年 月月 日日2会会 审审 意意 见见同意本措施同意本措施面造条件安全技术措施面造条件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一、概述:工作面距停采线 15m 开始进行造条件现编写造条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二、工作面出架空间工程准备:二、工作面出架空间工程准备:(一)停采线位置:(一)停采线位置: E3207 面停采线轨顺 640m、皮顺 710m(具体位置根据现场确定) 二)造条件方法:(二)造条件方法:工作面煤壁距停采线 15m 时开始挂网,煤壁距停采线 9m 时不再放顶煤,造条件时采高为 2.3±0.1m工作面具体造条件方法: 1、距停采线 15m 时开始挂设单层网,网子为 10#菱形金属网,其规格为长×宽=8.0×1.0m,顺切眼方向铺设,第二刀网子横向与第一刀网子搭接不大于 200mm,顺向搭接不大于 200mm,用 14#铁丝双排扣呈三角形联网,扣间距不大于 200mm。

随上第一道网子随铺设一道钢丝绳,绳径不低于 Φ15.5mm,钢丝绳使用 14#铁丝固定在金属网上,扣间距3不大于 400mm为便于第一刀上网,采取打设管缝锚杆的方法,将金属网固定在伸缩梁前的顶板上,锚杆间距不大于 4.0m;或将钢丝绳穿过废旧钢管后与金属网使用 10#铁丝固定在一起2、距停采线 12~13m 开始挂设双层网,挂网金属网横向布置,第二刀网子与第一刀网子搭接约 500mm;第三刀网与第二刀网长边搭接约 500mm,两网宽边对接或搭接,以后按第三刀与第二刀网的铺设及搭接要求进行铺联网,形成双层网,直到工作面停止移架3、开始挂双层网 5 刀后,工作面全长铺设钢丝绳,绳径不低于 φ18.5mm,长度为160m,在煤壁上用 14#铁丝将钢丝绳联到网子上,扣间距不大于 400mm,移架后钢丝绳在金属网与支架顶梁之间以后每推进一刀铺设一根钢丝绳,直至工作面停止移架钢丝绳两端与两顺槽的顶板(靠近反帮)锚杆连接,连接时先将锚杆托盘卸下或拧松,将钢丝绳在锚杆上拧 1~2 圈,然后用相匹配的绳卡将绳头与原钢丝绳卡紧,每个绳头不少于 3 个绳卡,锚杆托盘重新拧紧,将钢丝绳压在托盘与顶板之间4、挂双层网 12~15 刀后,在两端头过渡支架顶梁上顺倾斜方向放置钢轨(钢梁) ,长度不小于 3.0m,钢轨(钢梁)交错布置,在最外侧支架上的钢轨(钢梁)露出支架侧护板200mm 左右(若钢轨或钢梁较长时可根据现场增加外露长度) ,以便于支设支柱。

倾斜方向相邻两条钢轨错距 1500mm 左右,走向方向相邻两条钢轨间距 630mm 左右附造条件平、剖面示意图5、停采位置支护:(1)支架伸缩梁全部伸出距停采线约 1.8m 时支架不再前移,支架尾梁上摆至合适高度,3#架超前约 400mm,2#架和 4#架滞后约 300mm,以便于抽 3#架摘掉支架推移滑块与前溜连接销,使用单体蹬的方法推移前溜,即支柱柱头顶在支架前桥底部或底箱,柱底抵在前溜与上架推移滑块连接处(具体位置可适当调整) 采煤机继续向前割煤,每推进一刀用4锚网(可直接两层重叠)支护控制顶板,锚杆间距为 900±100mm,排距为 800±100mm,锚杆为 KMG500-22-2400,每根锚杆用 MSCK2550 和 MSK2570 树脂药卷各一卷,注锚杆时超快药卷在前,第一排锚杆距支架伸缩梁前端(伸缩梁收回)不大于 300mm,每两刀之间的锚杆成三角形布置,靠煤壁一排锚杆距肩窝不大于 400mm(由于煤壁片帮造成超宽的进行补打)锚杆外露长度不大于 100mm 不少于 50mm在顶板每两排锚杆中间打设一排 6~8m 长 SK18-1700Q 型锚索,间距 2.5±0.2m,使用MSCK2550 型锚固剂一卷和 MSK2570 型锚固剂两卷锚固。

2)采煤机每次割煤 30~50m(具体割煤距离根据现场顶板情况进行调整) ,随停机挂网并在前溜与煤壁之间支设戴帽点柱,柱帽为铰接顶梁或道木,柱距不大于 2.0m,初撑力不低于 50KN(100mm 缸径液压 7 Mpa,110mm 缸径液压 6Mpa) 支设支柱时操作人员在伸缩梁下或支设完毕的锚杆下向前约 500mm 左右进行打设3)停采位置溜头段 1~7#架处煤壁利用煤机插刀的形式割出 500mm 左右深的空间,以便于 3#架外拉和调向工作面停采后煤壁用锚网(单层网)支护,间排距为800±100mm,煤壁上部第一排锚杆距肩窝不大于 400mm,帮部网子距底板不大于 800mm,锚杆外露长度不大于 100mm 不少于 50mm6、由于停采位置工作面为上行,为确保回撤时架前底板平整,工作面支架伸缩梁距停采线 5m 左右时水平推进,不再走上行变坡时提前 3.0~5.0m 位置开始卧底,首先利用煤机滚筒卧底,第一刀、第二刀共卧底 300mm 左右,第三刀或第四刀顺坡,3~4 刀后再顺平底板(平推)直至停采7、提升线巷道卧底顺坡:(1)轨顺 710m 以外约 20m 局部巷道高度不足,采取人工使用手镐、风镐等工具卧底,卧底后高度不低于 2.6m,以轨中左右宽度不低于 0.9m,以满足支架提升运输要求为准。

5(2)轨顺 660~680m 段卧底顺坡,卧底后轨道坡度与 685m 处的轨道坡度一致,卧底后高度不低于 2.6m,以轨中左右宽度不低于 0.9m,以满足支架提升运输要求为准3)轨顺停采线外 20m 范围内卧底顺坡,卧底后高度不低于 3.0m,宽度为巷道宽度为准,此段轨道坡度为 3~5 度4)E3207 面运顺联络巷第二道风门向工作面方向约 23m,平均下卧约 300mm,卧底宽度以轨中左右不低于 1.0m5)东翼三号轨道下山和二号轨道下山段,轨道、安全设施根据出架要求人工进行调整以三号轨道下山下变坡点上侧第二处安全设施为准,前后各不小于 10m 进行调整轨道,将此段轨道向人行道侧调整 200~300mm,以满足此段安设风机和出架空间要求为准6)东翼轨道下山底车场风门处为准,向外约 30m,向里约 18m,此段对主道进行人工卧底顺坡三、稳车硐室、装车站及稳车安装三、稳车硐室、装车站及稳车安装(一)稳车硐室(一)稳车硐室1、轨顺停采线上帮施工稳车硐室:采取对溜尾躲避硐进行人工扩帮的方法做出稳车硐室,以硐室外侧帮部为准对硐室进行扩刷及卧底,施工后宽度不低于 5m,深度不低于 5m,高度不低于 2.5m,底板略高于顺槽底板。

扩刷后硐室采取锚网+钢带联合支护,网子用 10#菱形金属网顶帮锚杆用KMG500-22-2400, 每根锚杆使用 MSCK2550 和 MSK2570 树脂药卷各一卷进行锚固,锚杆间排距(以原支护锚杆为准)800×800±100mm,顶板锚杆配钢带进行支护,钢带布置以施工方向为准,靠近肩窝处的锚杆距肩窝不大于 400mm顶板采用 SK18/8.0-1700Q 型锚索,每根锚索用树脂药卷 MSCK2550 一卷和 MSK2570 两卷锚固,间排距(以原支护锚索为准)1.6×1.6±0.2m6临时支护采用 2 棵戴帽(道木或铰接顶梁)点柱,间排距不超过 1.5m,并及时永久支护2、轨顺 680m 处稳车硐室:以 680m 为硐室中心,宽×深×高(净)=3×1.5×2.5m,支护同主巷,帮部不再使用钢带支护3、卧底后在稳车硐室内安设稳车的位置打设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标号为 C20,厚度不低于 200mm,基础上表面与巷道底板平齐二)装车站(二)装车站1、在轨顺停采线向外约 15m 的位置布置装车站,在顶板打设 8 根 SK18/8.0-1700Q 型锚索作为起吊点,每 2 根锚索为一组吊点,组与组间距为 1.9×2.1±0.2m,每组之间锚索间距为 0.2m 左右(根据专用吊具孔打设) ,锚索外露长度为 300~500mm,在锚索上挂拉后溜的液压缸起吊支架,共用四个液压缸,液压缸通过支架片阀的阀组进行控制,每个油缸一个控制阀,保证起吊支架的平稳。

打锚索后将锚链或 30mm 厚钢板加工的专用吊具固定到托盘与顶板之间,装车站处净高度为不低于 3.0 mE3207 面运顺联络巷处(六部机头向外约 20m)布置装车站,在此段巷道顶板打设 6~10 根 SK18/8.0-1700Q 型锚索作为起吊点,锚索外露长度为 300~500mm,每根锚索用树脂药卷 MSCK2550 一卷和 MSK2570 两卷锚固2、装车站位置高度较低,且采取卧底的方法顺平底板,重新调整轨道位置,在回采侧安设一道岔形成车场,以便于存放车辆为准,并装车站处在原轨道基础上增加不少于 6 根钢轨(长度要大于支架底座长度) 3、工作面轨顺(溜尾段)剥帮约 1.5 ×1.5m 三角,人工用手镐、风镐等剥帮或直接用单体顶出溜尾用煤机割出三角,以利于支架调向,此处支护与停采线位置煤壁支护相同三)稳车安装(三)稳车安装71、稳车硐室内安设两部 32T 稳车,在硐室顶板重新打设锚杆作为吊点,主稳车出绳中心线与支架伸缩梁(伸缩梁收回)至煤壁中心线对齐,副稳车与主稳车距离前端约300mm,后端约 500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参数,稳车用六根地锚固定2、在轨顺 680m 处硐室内及回采侧安设两部稳车,一部 8T 稳车,一部 20T 稳车,稳车用六根地锚固定。

3、将 E3207 面运顺开门口处的 20T 稳车挪至 E3208 面开门口处,此处栅栏向里挪移约1.0m,以不影响车辆拐弯为准4、东翼三号轨道下山上平巷处 25KW 绞车挪移至东翼二号轨道下山下把钩硐室内,以便于支架外运改向5、稳车地锚用 KMG500-22-2000,每根锚杆用树脂药卷 MSK2570 两卷,在稳车前(出绳方向)打两棵点柱,点柱间用铁丝固定道木,并挂设一层金属网,避免钢丝绳断绳回抽伤人四、顺槽的支护方式的改变四、顺槽的支护方式的改变1、工作面停止割煤后顺槽超前支护改为一梁两柱支护,两帮支柱尽量靠帮支设,根据现场支护情况,若顶板压力较大时将中间支柱靠一侧支设,与同侧的支柱形成对柱,以不影响回撤支架为准,装车站处提前使用 4m 钢梁支护2、为便于回撤端头支架和轨顺需提前回撤的支架,轨顺、运顺超前支护随推进随进入端头支架和过渡支架上方,直至支架顶梁末端3、运顺端头支架前端距停采线约 10m 时在端头支架前方顶板打设两排 6~8m 长 SK18-1700Q 型锚索,每排 4~6 根;轨顺停采线前后约 20m 在顺槽顶板每两排锚索中间打设一排SK18-1700Q 型锚索,锚索长 6~8m,每根锚索用树脂药卷 MSCK2550 一卷和 MSK2570 两卷锚固。

8五、安全技术措施五、安全技术措施(一)硐室支护及开帮管理(一)硐室支护及开帮管理1、施工人员应坚持经常性的敲帮问顶制度,特别是在打眼、安注锚杆过程中应清除危岩、排除隐患后方所有巷道必须畅通无阻,支护完好,清洁卫生,安全设施齐全有效2、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①找顶工作应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②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或通过③找顶人员用长把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④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支设临时支护(戴帽点柱或架棚支护) ,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3、严禁空顶作业,及时临时支护,所有人员都必须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作业4、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巷壁5、每班安装的锚杆要在交接班时,由质量验收员当班验收,凡是不合格的锚杆要补打,重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