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医案——抑郁证(三)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10KB
约3页
文档ID:479146316
中医医案——抑郁证(三)_第1页
1/3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针药结合从痰论治抑郁证病案:张某,女,40岁,2012年11月20日主诉:精神抑郁,失眠1年余病史:1年前因生活压力过大而出现精神抑郁,默默不语,有自杀倾向,经抗抑郁西药治疗无效,遂来就诊初诊:情绪低落,神疲目呆,反应迟钝,双手颤抖,时有烦躁,纳呆脱闷,恶心,失眠,舌质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汉密尔顿(I1AMD)量表17项评分20分西医诊断:抑郁证中医诊断:郁病辨证审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痰热闭窍,脑神失展治法:化痰清热,醒脑安神取穴:丰隆、少冲、人中、百会、神庭、四神聪、内关、神门操作:施捻转提插泻法,留针50分钟,日1次方药:半夏15克陈皮10克石菖蒲15克胆星15克远志15克黄连15克桁子15克丹皮15克蝶蚣1条川萼15克生龙骨40克生牡蛎40克珍珠母30克鸡内金15克柴胡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温服二诊:2012年12月4日经针灸中药治疗14天,患者睡眠好转,入睡较迅速,但易醒多梦,醒后难以入睡,晨起困乏,心烦焦虑减轻,情绪尚可,与他人交流尚可,恶心脱闷,舌质偏暗,苔微黄腻,脉弦滑。

HAMD量表17项评分17分此痰热渐化,继续服原方十四剂,针灸同前三诊:2012年12月18日经针灸中药治疗28天,病人双手颤抖及烦躁消失,情绪平稳,但仍有抑郁,食欲不振,失眠,脱闷HAMD量表17项评分14分原方中去黄连、桐子苦寒之品,加酸枣仁30克以养心安神,加砂仁5克、莱殖子15克,以理气和中继续针灸及服药十四剂四诊:2012年12月31 0o经针灸中药治疗42天,病人精神状态良好,已无明显抑郁感觉,对生活工作产生兴趣,饮食睡眠良好,体重增加HAMD量表17项评分7分按语抑郁证病机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肝郁气滞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但笔者认为肝气郁结仅是诱发因素,气郁生痰、痰郁闭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早期首先出现情绪的低落和情感的压抑,即中医所说的肝郁气滞,仅是一种抑郁状态,尚不能确诊为抑郁证;抑郁证常伴有情感表达和生成上的障碍,即中医所描述的“表情呆滞,神识不慧,举止失态,倦怠懒言等”,此为脑神紊乱,神不导气,阳气抑郁,灵机失用的表现,并且大多数病人舌苔厚或滑腻,脉滑或弦,辨证为痰气郁滞证型者颇多,从痰论治往往收到满意的疗效本病案针灸取丰隆、少冲以化痰清热,人中、百会、神庭、四神聪'醒脑神,内关、神门安心神。

中药以“化痰为纲、辨证加减"为总原则,并结合熄风通脑、醒脑调神、时时呵护胃气的方法,方中半夏其辛温之性可温胃化痰、和胃止呕、升清降浊;胆星燥湿化痰;陈皮辛温,助半夏升清降浊,理气和胃化痰;石菖蒲、远志化痰醒脑开窍;黄连、槌子、丹皮以清火安神;螟蚣为虫类中药,善于走窜,通上达下,熄风通络,醒脑开窍;川萼性辛温升浮,通过少阳胆经而走上,为血中气药,具有活血行气、清阳开郁、疏通脑络之功;佐入生龙牡、珍珠母以安心神;加鸡内金、砂仁、莱藏子消食保胃,呵护胃气,以养神气从痰论治为抑郁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89-290,邹伟医案邹伟,教授,医学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第三期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省名中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针灸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名中医,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德艺双馨名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神志病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以针灸和中药为主治疗神经精神科疑难顽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