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剧“青衣”的表演艺术 “青衣”在潮剧中俗称“乌衫”,在潮剧行当中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情感成熟,饱经沧桑,命运坎坷的人物特征,如何演好“青衣”,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必须发音纯正,咬字清晰;揣摩剧中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表演要联系生活;深读剧本,挖掘“潜台词”,解读角色,所以笔者就这几年工作经历做以下研究,希望对同行有所受益 标签:青衣 表演 潜台词 一个潮剧演员,“死学”是健康的过程;“活用”是发展的过程;只有熟练掌握潮剧表演形式和创作方法,熟练本剧种表演的方式特点,在继承前辈们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真正的艺术能手和行家,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上,我对“青衣”的表演深有体会,如何学演好剧中“青衣”,下面浅谈潮剧“青衣”的表演艺术 一、发音纯正,咬字清晰 潮剧中的“青衣”在表演时主要的方面是唱腔,以甜美的歌声取悦于观众必须具备发音纯正,咬字清晰,音色甜美,独具一格,潮剧“青衣”的唱腔在保留潮剧传统唱腔意味的基础上,柔合京剧唱腔的先进方式,拓宽了潮剧唱腔音域,突出了音量的强弱变化,弱强了潮剧唱腔的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我特别是擅长用声情并茂, 细腻多变的唱腔来刻划人物复杂的心态。
采用真假声融合的唱法, 真假过渡自然, 强弱变化自如, 演唱高亢的现代戏和迂回低诉的“活五”曲,才能收到满意的艺术效果如我在演《井边会》中李三娘写血书中的一段唱词:“别郎容易见郎难,遥望关河烟水寒;数尽飞鸿书不至,井台积泪待君看;十六年前容颜改,八千里外心息安?早回一日能相见,迟来一刻见面难!”其唱念咬字清具有的韵律,拉腔旋律感强,柔润,清甜,动听,表演细动作柔和优美,节奏感强,唱出了李三娘那种悲凉的环境中, 凭借哀怨, 凄楚的戏交曲调,运用哀鸣的声腔,令人悲从中来,黯然泪下 二、揣摩剧中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要演好剧中的悲剧角色,首先要研读剧本,揣摩剧中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做到以情入戏,表演时要做到情真意切,感情饱满而委婉动人,以情托声,声情并茂对于演员来说,动作不是单指形体动作(表情,姿态) ,而是语言,心里, 形体的总和, 其感情呈現就是角色的形象 作为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及准备,过程直接影响到艺术的感染和演出的效果,因此要想演好,演活一个人物,就必须反复研读剧本,分析剧情,琢磨人物,把人物的身份,性格吃透,才能做到以情传戏如潮剧短戏《扛石》中的丘孝母,家庭本是一个有钱的,但被不孝的儿子丘孝是个破家仔,把家财破得一穷二白,得知其母还藏有白银一盒,逼其母拿出,其母知儿子破家,故而毅然不拿,丘孝逼其母扛石。
剧中的台词是:丘孝:“母亲,瓮银拿出来丘孝母:“奴呀,我做尼有银丘孝:“母亲,你若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