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应用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56KB
约5页
文档ID:468584998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应用_第1页
1/5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应用摘要: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自诞生以来 发展迅速,给翻译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它改变了过去的功能主义对等理论 主导翻译实践的状况,开启了将翻译目的作为翻译过程主导原则的新时代功能 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翻译的目的论:即翻译是有一定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 类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论包括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三个原则, 其对各个领域的翻译实践都产生很大影响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一、 引言在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的活动,变得越 来越频繁那么,翻译是什么呢?一一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说:“所谓翻 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 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难免遇到“如何翻译”的现实问题翻译实践的过程 和译文证明,仅依靠单一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很难完全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 题那么就需要翻译理论作为支撑来进行翻译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翻译过程应用 到的翻译理论一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并选择了日本文学作品《在城 崎》作为翻译的文本,来解读翻译的目的论的三个原则。

二、 翻译目的论(一)翻译目的论的产生翻译目的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她在 1971年发表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中第一次提出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 论提出不同文本的翻译原则和评价标准,为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度研究,为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汉斯从新的视角对该理论进行阐释,他认为翻译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翻译 也具有目的性他还指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看做是 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目的二)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翻译目的论是费米尔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的 他强调翻译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目的性原则是核心原则,指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行为的整个过程,翻译目的 也就是翻译要求,包括译文接收者的使用目的、时间、地点、情形、交际媒介及 译文应有的功能等1)连贯性原则是指语内连贯,在连贯性指导下帮助^者 选择翻译策略实现译文的连贯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有实际意义,译文接受者必 须能读懂译文。

忠实性原则是指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了译文和原文 的相似度,译文和原文之间要有语际连贯在此原则中,忠实的程度和形式是由 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所决定的,也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可以随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上述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又服从于 目的原则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一)从目的性原则的角度在翻译目的论中,“目的性原则”处于首要地位目的包括译者的基本目的和 译文的交际目的但是,通常情况下,要比较分析两个译本的不同之处,首先就 要分析译文的交际目的,其次应该关注两位译者的立足点原文节选自《在城崎》,需要译者将日文原著译为中文,显而易见,译文的 受众是使用汉语的人群因此,可以推测该译文的交际目的是文学作品的传播, 一般来说,这类文学作品的翻译,通常要求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做到简单明 了例1:鼠^^9^LT助力、^^上LUG)各麒刀表情似人IW^b^6^^ O^^®作刀表情(r.^n^一生^命^勤各事力^上〈:b力、^左译文A:老鼠想方设法想寻求帮助,虽然人们无法读懂它脸上的表情,但从 它的动作神情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在拼尽全力高嘉临译)译文B:老鼠在想方设法逃命,人们虽然看不懂它脸上的表情,不过从它的 动作中可以明确无误地看出,它已经竭尽全力。

王志镐译(2))从两个版本的译文可以看到,译文1和译文2在翻译同一句话时,给出了不 同的译文因为两人的立足点,即译者的基本目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差异性明 显译文A在翻译时没有做到把原文还原在文中,根据语境翻译,而且也不理 解“助力、召'一词之意,根据字面所理解的意思直接进行翻译;而译文B比较注重 语境和故事发展的脉络,更好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例2: 「^工一夕儿^七^力、、^、^力、?医者似何<bUoTu^?J^9^ ^"友^言归)左「^工一夕儿云僵^p^G)^^^、」^^言hn^o^9言 hn^^自分似然^急记元M^g^o译文C: “是致命的,还是不致命的?医生怎么说? ”我问身边的朋友据说 不是致命伤他这样说经他这么一说,我马上精神振作起来高嘉临译)译文D: “严重么?医生怎么说? ”我问身边的朋友听说不是严重的伤 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精神起来内心出于兴奋而变得非常快活王志镐译)从目的性原则的角度出发,译文的首要目的是便于交际既然翻译是交际行 为,那么就应该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译文C和译文D的两种译法所传递的信 息都是一样的,但读者的反应却有所不同译文C的语言偏向直译;而译文D在 语言表述上虽然不够生动,但在翻译时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并没有拘泥于语言 的形式,着重原文意思的传达,符合中文的表达规范和习惯,便于理解,因而翻 译出的译文对读者更具吸引力。

因此,我认为虽然交际翻译法对语言进行了优化,为了更加清楚的传递信息 选择了意译因此,在对日文小说进行翻译时,有些译文让读者无法理解或是不 便于接受,这时就可以选择交际翻译的方法,使用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来替换原 文语句二)从连贯性原则的角度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做到语内连贯,让受众群体能理解译文,并且符 合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实现交际情境中的所需的连贯例3:自分^G^9^S^LT水^入n^9^思^左不器用记体在振勺 ^^6^<形^思hn左自分似^中力^儿^京京、h芝刀小京勺仔^、^石在取 9±^>^n^ 投^i^n左译文E:我想吓唬一下蝾螈,让它钻到水里去,想象着它那摇摆着笨重的身 体走着的情景我蹲了下来,在身边拾起一块小皮球大小的石头掷了过去王志镐译)译文F:我想吓一吓蝾螈让它回到水里去我觉得我自己行走身体很笨拙, 于是就蹲在那,捡起身旁小球般大小的石头,朝它扔了过去高嘉临译)对比原文和两个版本的译文,不难发现两个译文对于“不器用国体在振9 5 6^<形^思hn^o ”这句话的理解不同译文E“我想吓唬一下蝾螈,让它钻 到水里去,想象着它那摇摆着笨重的身体走着的情景”一句,紧密连接上下文, 做到了语内连贯,遵循了译文的连贯性原则;而译文F则认为这句话的主语都是 第一人称一一我,因此导致上下句子衔接不上,彳能而使整句话意思发生了改变, 这会给读者造成疑惑,也不知所言。

因此,在翻译作品时要连接上下文,做到语 际连贯三)从忠实性原则的角度忠实性原则要求,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语际连贯一致译文忠实程度和形式 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既要最大 限度的忠实于原文,表达出作者的原意,又要符合目的语使用者的习惯,行文便 于读者的阅读例4:勤^各似上儿芝上^^麒在^^首在延(fL^^^>^^^^6>^ hL<足在勤力七^上流刀仔^^泳G)^行"译文G:鸭子一反常态,伸长脖子鸣叫着,慌忙挪动脚掌向上游游走了高 嘉临译)译文H:鸭子们突然发了疯似的,伸长脖子,一边狂叫,一边急忙摆动双腿 向上游的方向游去王志镐译)译文G选择意译,虽然表达意思和译文H相似,但欠缺了对鸭子惊慌失措 的样子的表达译文H力求目的语与源语言字词对应,整体上保持一致,语言 简洁凝练,读起来顺畅易懂,比较符合目的语的情况,也比较符合正常的逻辑思 维和语言习惯,很好的诠释了原文想表达的意思,反而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做到 了遵循译文的忠实性原则因此,在翻译作品时,虽不能拘泥于原文词句,译文 应该在内容、形式、风格、思想上尽可能的与原作保持一致做到尽力保持其“忠四、结语本文通过以上几个翻译对比的实例,分析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翻译 目的论及其三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在将日语的文 学文本翻译成中文的文本时,首先应忠实于原作品的思想翻译就是要充分掌握 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将原作品的中心思想最大限度地再现于文本中本次翻译 实践以目的论为指导,针对文学文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探讨,寻求解 决方案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也更 好的为读者所接受目的论中三原则为译者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有助于译者翻译 能力的提高目前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特别是在传播和交流文化方面有很大贡献注释:黄辉辉杜敬目的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一一以《人猿泰山》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4(2): 118-119其所译的《在城崎》译文被收录到《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第七课参考文献:[1] 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2008.[2] 何永娇.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 报,2016.[3] 陈静.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4] 黄辉辉.杜敬.目的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以《人猿泰山》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5] 李杰.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日本人的无思想》汉译实践报告[D].烟台大学, 201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