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精选八篇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05KB
约13页
文档ID:312770308
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精选八篇_第1页
1/13

    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法律的道德性读后感精选八篇    篇一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姓名:陈汉斯学号:5090309022 班级:F0902006《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富勒本书的一大任务,就是为法律的道德性品质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事业”,法律有其道德性法律的道德性有两个方面,即“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富勒选择了从自然法角度来分析法律的道德性,并在批驳其他法律哲学流派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他在行文中毫不隐匿他的思想受自然法学派思想的影响,他写道:我所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乃是一种程序版的自然法;??不过,“程序”这个词从总体上说非常适当地显示出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构建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被富勒称为法律内在道德的“程序版的自然法”是有关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等程序上的原则,是使以规则管理人类行为的事业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就是法律能够成为法所绝对必需的前提条件富勒特别强调法律的内在道德,并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律法的内在道德包括八个要素:1、一般性(普遍性);2、公布;3、非溯及既往;4、明确;5、不矛盾;6、可为人遵守;7、稳定性;8、官方行为与法律的一致性。

而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中,富勒介绍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即“实体自然法”它指的是法律的实质目的或理想,如人类交往和合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抽象的正义等等富勒指出,程序自然法不涉及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有关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方式,以便能够有效地达到它所要实现的目的实体自然法则事关法律的实体目标,这就是法律的外在道德富勒将“实体自然法”归结为最基本的两条:一是保持人类目的的形成过程的健康性;二是保持人类交流渠道的开放性在他看来,正是交流使社会成为一个整体法律的外在道德指通常意义上的道德,即由“正确”、“好坏”、“公平”、“正义”等原则和观念组成的道德…… …… 篇二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心得读书心得读书心得法学院法会一班第四组肖红玉在这一个诱惑很多的时代,要做到读最好的书,灵魂向上走是十分难得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价值,而且价值各不相同虽然今天的《法律的道德性》也许不是最好的书,但是对于我还说还是很有意义的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已经有将近30年但是理想和实际总有距离司法改革走到今天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受到广泛质疑我们强调依法治国,同时也应当考虑法律的正当性,法与正义、道德秩序等问题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存在诸多意见,被比作法律研究的“好望角”。

而富勒的这本书就很好的将两者结合这就是我们这组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也拍了一些照片,很温馨接下来介绍一下这本书以及我们组员的见解我们先了解了一下作者及我们所选书写成的背景朗·L·富勒是著名的法哲学家,写了名著《法律的道德性》,探讨了法与道德的关系富勒长期是哈佛大学法学教授他和哈特曾对法与道德的关系展开过一场著名的辩论,对自然法学派和法律实证主义之间的对抗意义深远罗纳德·德沃金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时是富勒的学生,深受富勒影响《法律的道德性》一书就是富勒在与哈特论战的背景下写就的, 1读书心得它是富勒本人法理学主张的全面展现,是其思想发展的颠峰之作这本书是他对在其所在的时代中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存在的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他准确的把握了文献中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缺陷,即,“在界定道德之含义本身上的失败”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进一步探究的可能,第二个缺陷则是在论述法律的内在道德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上的不足这构成了此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章,第三、四章节则是对其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应用,第五章则是针对“对手”的深层次的论证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斯派伦辛探险者案在此案中呈现了一系列极端的条件,其作用在于强调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的“内在道德”是对立法者的程序上的要求,富勒在强调这一要求的同时认为其应当包含八项原则,即:…… …… 篇三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报告《法律的道德性》读书报告一、义务的道德与理想的道德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是他对在其所在的时代中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存在的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他准确的把握了文献中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缺陷,即,“在界定道德之含义本身上的失败”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进一步探究的可能,第二个缺陷则是在论述法律的内在道德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上的不足这构成了此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章,第三、四章节则是对其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应用,第五章则是针对“对手”的深层次的论证在第一章中,富勒首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对道德的论证中,他提出了义务的道德和理想的道德的区分,从伦理的角度探寻法律的内在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他的表述通常为“不应当”而非“应当”义务道德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和最低条件,达到了义务的道德的标准是应当的,是不会受到积极地肯定的,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在违背了义务的道德的要求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收到责难,甚至惩罚义务的道德是法律的“表亲”理想的道德是关于幸福全活、优良品行和人的才能充分实现的追求,它不以强制形式而早涌过赞扬、忠告、鼓励等形式表述。

理想的道德与法律没有直接的关系义务的道德与理想的道德之间有一条浮动的分界线,它标志着义务压力的消失和追求良善的开始,这一分界线正是关于道德问题争执的焦点,无论是扩大义务的道德的范围还是力图将这一分界线往下拉,都需要考虑到义务的道德的强制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自设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所带来的影响二、斯派伦辛探险者案与法律的内在道德在纽卡斯国一个5月上旬,斯派伦辛探险者协会的五位成员在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探险时遭遇雪崩,探险者被困在距离地面一英里的山洞在被困的第20天,探险者通过无线电同外界取得联系代表罗杰·维特莫尔(RogerWhetmore)询问工程师后得知至少还需要10天才能获救在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有限,而洞内又没有其他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坚持到洞口被打开维特莫尔问如果把他们其中一人杀死并吃掉,医生相信他们能坚持10天但他们这样做能否得到法律宽恕没人回答终于在被困第30天,探险者获救了第23天在维特莫尔的提议下,大家通过抓阄决定吃掉谁,结果是维特莫尔被其他人杀死、吃掉据纽卡斯国刑法规定,初审法庭的法官判定四位探险者谋杀维特莫尔的罪名成立,判处绞刑…… …… 篇四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报告《法律的道德性》读书报告[摘要]通过对富勒经典著作《法律的道德性》的阅读,对书中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及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对富勒观点进行梳理,梳理后会阐述自己的一些浅显理解和见解,来完成这个读书报告。

[关键字]富勒;义务;愿望;法律;道德这个假期对富勒的经典之作《法律的道德性》进行了拜读,虽然通读了一遍,但是对这本书的理解还是浅显的,而对这本著作的深层次的理解,还是需要今后更多的知识积累来充实的,不只是法学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类的知识,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扩充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法律下面对这本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进行一个梳理《法律的道德性》是富勒最为著名的著作,他的这本书是自己对关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阐述说明,是对当时所涉及法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文献的不满,也是对哈特观点的争论和回应一、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在《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中,富勒在书中写到当时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文献中有着两个重要不足,第一个不足方面关系到在界定道德之含义本身上的失败①,而此书第一章就是对这第一个不足进行论述在对道德的论述中,富勒提出了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的区分,这是将道德类型化了义务的道德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达到特定目标的基本规则义务的道德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去遵守它,它规定出社会的一些“应当”做的,或者“不得”做的,通过义务的道德来约束人们,这是一个有序社会生活的必须条件。

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卓越的道德,它充分实现了人的力量愿望的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层次愿望的道德,不是人们去遵守的,而是去倡导的,它没有强制的形式,而是通过建议、忠告、鼓励的形式来表达,愿望的道德是美好的,可以说愿望的道德是一种理想,是对我们美好生命的努力道德的阶梯,也就是从底层的义务的道德上升到高层的愿望的道德…… …… 篇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后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后感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道德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下便是我读罢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和受到的启发本书的绪论让我快速适应了人生的新阶段——大学对新生的我,面临的问题和思想变化不计其数,陌生的环境、新鲜的人和事、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心态的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多了自由,许许多多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使我快速的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尽快的树立了新的学习理念,因为大学与高中相比,少了老师时刻叮嘱和督促,凡事都需要的是自觉。

也让我对德智体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对理想和信念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二者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引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指导我们走什么样的路,激励我们为什么而学又与此同时告诉我们理想需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的道理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章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了千年,爱国便沉淀成一种文化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的强大动力中国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几乎和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无法割舍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我看来,爱国是高于一切的美德,而书中不仅告诉我什么是爱国,怎么爱国,为什么爱国,还具体的指出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对我们的新要求…… …… 篇六 :《法律、自由与道德》读后感《法律、自由与道德》读后感此书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道德的法律强制是否恰当哈特在文中运用三个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法律不应该强制执行道德。

第一个例子是“肖案”肖出版《百艳图》杂志,提供妓女的姓名和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方便人们找到他们,甚至杂志内容里有裸体画像对于法院判处肖有罪而给出理由之一的“腐蚀社会公德的图谋”,哈特极度排斥,认为此罪含糊而且暧昧,这导致的后果是“在普通法的案例里型塑了一个可怕的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恶劣模式”因为虽然卖淫也是一种“腐蚀社会公德的图谋”,但卖淫早已在立法中被规定不是一种犯罪即“腐蚀社会公德的图谋”不应该作为一种理由来论证行为成立犯罪所以这个罪名将会给检控机关滥用权力以借口,通过援引案例的理由来规避成文法,干预一些与卖淫类似的“腐蚀社会公德的图谋”的行为而且“腐蚀社会公德的图谋”是很古老的罪名,类似中国的“欺君之罪”,若加以援引,则有溯及既往之嫌,这样扩大的后果是任何合作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犯罪,也必将破坏合法性原则而且这个罪名不得不让人想到希特勒时代的刑法,“腐蚀社会公德”通过以“刑法典的基本观念和人们的一般感情”作为判断标准,则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