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南石油大学各院系专业简介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0KB
约47页
文档ID:33728688
西南石油大学各院系专业简介_第1页
1/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联系:028-83037013(本) 028-83037005(硕) 邮 箱:46683991@.com(本) 2752428035@.com(硕)网 址: 1958年,其前身包括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1999 年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和流体力学教研室合并后改建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一流师资队伍,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 244人,专任教师 174人,博士生导师 40人,正高级 68人,副高级 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国家杰青 1人,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4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5个。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四川省创新团队国际先进平台,科研成果丰硕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究中心(实验室) ,参与建设“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高采收率研究室) ,并拥有 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课题(专题)60 项;承担 973、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项、二等奖 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一等奖 15项、二等奖 25项;授权专利 130余项SCI、EI 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31部学风创建优良,人才培养一流倡导“思想进步、品格优异、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大力培养国际化石油天然气行业专门人才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项、二等奖 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项、二等奖 3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3篇,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5篇。

学生在全球及亚太 SPE论文竞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海洋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学生 5566人,其中博士生 194人,硕士生 1896人(工程硕士714人) ,本科生 3476人优秀本科生有机会直读博士学位、推免攻读硕士学位学院正在积极推动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以多种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学生规模学院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办学精神, “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学科特色,以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地域优势,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石油工程专业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我校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支撑专业,具有国内一流的培养能力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高尚的科学道德、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较好的工科基础理论、较宽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训练,并具备外语、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胜任油气井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

为满足我国石油工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人才需求,本专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志向设立 “国际化班” 、 “标准班” ,以适应我国油气工业发展对人才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的要求石油工程专业(钻井与完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涉及钻井工程、固井、钻井液与完井液、完井与井下作业、油气增产技术等内容的研究、制造、检验、使用、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钻井液与完井液、钻井新技术等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方向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开采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督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流体力学、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保护储层技术、提高采收率原理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油田化学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在石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保护储层技术、提高采收率原等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油田化学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支撑专业,具有一流的培养能力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获得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和科学素养,具备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城市燃气、石油石化和国防等行业与部门从事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分离基础、仪表与检测技术、油料学、储运设备、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管罐结构设计、金属腐蚀与防护、液化天然气技术、储运工程施工、城市配气等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在油气田企业、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单位、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城市燃气公司、部队和民航的油料公司以及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属于“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依托我校“油气井工程” 、 “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面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海洋石油工业钻井、采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除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理论和海洋法规基础知识外,应熟练掌握海洋钻井、完井、采油和油气集输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好外语水平,可胜任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采油气、海洋油气集输等工作的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海洋平台与结构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洋完井工程、海洋采油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海洋与陆地油气田企业、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以及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地 球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简 介联系:028-83037111 邮 箱:825530652@.com(本) 40262193@.com(硕)网 址: 传 真:028-83037111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资源与环境学院)始于 1958年创建的勘探系,是建校伊始就成立的三大院系之一,因学科专业调整,2013 年更名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经过 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勘查地球物理、地球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地下空间工程) ,2 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 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多个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教学平台,包括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地质、碳酸盐岩沉积及成藏、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碳酸盐岩研究室) 、1 个四川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实验室总面积 5500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 1455台套近 5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 “863”和国家重大基础专项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 500余项,年均经费 7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余项,为石油天然气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1个(矿物与岩石) 现有教职工 119人,其中教授 34人(博士生导师 15人) ,副教授 29人学院下设 6个教研室,4个研究所和 1个实验测试中心,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11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5人、省教学名师 1人学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 4个本科专业,其中,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四川省首批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学生 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 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 500人,博士研究生 90余人,并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地学基础及实际工作能力,建有重庆北碚,广元旺苍,峨眉等 3个野外教学地质实习基地及多个油矿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使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能力学院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及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平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等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地质技能大赛、 “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全国高校 GIS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好、团队精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大油气田、地质矿产部门、核工业部门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级博士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