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87KB
约17页
文档ID:17648079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_第1页
1/17

人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24)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2、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大河流域大多气候温润多雨,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3、古代埃及公元前 3000 年统一,公元前 15 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 6 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4、公元前 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都城分别是巴比伦城5、古代印度是最早栽培棉花的国家,雅利安人曾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后来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6、中国是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的遗址中发现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的蛋壳黑陶杯还发现了铜器,表明开始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在长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石犁,说明农业已经进入犁耕时代7、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建立起商朝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P29)1、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主要有两河流域——乌儿城遗址;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城;中国——二里头遗址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和军队古代埃及 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和奴隶 建有一支常备军古巴比伦 乌尔城 世界四方之王 统治阶级:奴隶主被统治阶级: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 二里头 铸造九鼎划定九州 统治阶级:商王、贵族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 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严酷的刑法古代印度 摩亨佐•达罗 国王 统治阶级: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 强调:(1)启在中国建立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它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僧侣阶层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二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被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等 供养前两个阶层四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成的成文法典,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意志和利益的法律。

第三课、告别野蛮(P36)1、为了记忆和交往的需要,人们开始做出特殊的标记和符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这三种文字的共同点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3、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4、其他文明成果的表现:国家 建筑 冶炼 天文 医学 数学 宗教古中国 青铜文明(司母戊大方鼎) 古印度 10 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佛教古巴比伦(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度 60 计时法几何学 古埃及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太阳历 木乃伊(防腐) 圆周率几何学 阿蒙神5、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六世纪,地点是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释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公元前 3 世纪开始向外传播,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到中国6、四大文明古国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有:古埃及的太阳历;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西亚的 60 进位法。

计时法)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P43)1、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先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 800 年2、公元前 8 世纪,古希腊出现很多城帮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3、雅典的民主制在伯利克里时候达到极盛,有三个重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评价雅典民主制: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确实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但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4、公元前 8 世纪在亚平宁半岛,罗马国家兴起,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 “元首”,罗马帝国建立由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到 2 世纪的时候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到 3 世纪时候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5、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哲学——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人文科学——欧洲戏剧的故乡,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法律——《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发典,又称为《十二表法》;建筑——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形结构,代表作有凯旋门和圆形竞技场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P57)1、欧洲中世纪指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这段历史时期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以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公元 800 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公元 843 年,查理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日耳曼人一个分支建立英国3、欧洲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形成两种关系:一是封建主和农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二是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互有义务的主从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4、基督教创立于公元前 1 世纪,地点是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酥,经典是《圣经》。

教义:叫人忍耐顺从,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后来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5、庄园的人员主要有封建主和农奴,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要缴纳租税,庄园的生产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形态6、11 世纪中世纪城市兴起,著名的城市有:巴黎、伦敦——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佛罗伦萨——手工业享誉欧洲7、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成立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目的是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P61)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 7 世纪,地点是麦加,创始人是穆汉默德,经典是《古兰经》,信徒叫穆斯林教义: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2、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巴格达3、“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说明阿拉伯人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所以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4、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5、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如阿拉伯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6、阿拉伯文化成就: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清真寺;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作品为世人称道,如《天方夜谭》7、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不同:佛教——佛塔、寺庙;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序言: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绵延不断,到宋元时期处于世界文明巅峰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P70)1、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 1046 年)、都城(镐)西周采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者有从周王那里获得土地、人口的权利,也要履行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服从周王命令和交纳贡品等义务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它们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4、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体现5、东周:建立者(周平王)、时间(公元前 770 年)、都城(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促进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6、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尊王攘夷是他的手段,加上他地理位置优越,善于用人呢,所以能率先称霸标志是葵丘会盟7、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为了确立统治地位,各国先后进行变化,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8、商鞅变法:(1)目的: “富国强兵 ”;(2)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军功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编制户口3)影响: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9、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一是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普遍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三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影响大的有:学派 创始人 生活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非攻、兼爱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10、法家的思想在战国时受统治者青睐,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儒家思想。

11、秦朝:建立者(嬴政)、时间(公元前 221 年)、都城(咸阳)12、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2)采取了正确策略;(3 )统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13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也加强了民族的融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4、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统一车轨;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评价“焚书坑儒”:一方面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另一方面这是暴政的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摧残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修建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第二课、汉唐盛世(P83)1、公元前 209 年,秦末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秦的暴政2、西汉: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时间(公元前 202 年)、都城(长安)。

汉初调整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3、为了巩固统治,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结果造成诸侯王势力威胁中央的隐患,七国之乱和河间王刘德是隐患的突出表现后来景帝采纳晁错削藩建议,但并没有解决问题4、汉武帝通过颁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