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砂处理方案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8.20KB
约10页
文档ID:415478601
流砂处理方案_第1页
1/10

流砂处理方案编制依据:1.1 大寺新家园 128 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 大寺新家园佳和华庭〔 128-B 地块〕项目施工图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 2013〕1.4 工程测量标准〔GBJ50026- 2007〕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 2002〕1.6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 2002〕1.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标准〔 JGJ33-2012〕 〔J119-2012 〕1.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1.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79-2012〕1.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2005〕1.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二、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本场区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低平,地形平坦拟建场地为村落居住区及鱼塘分布区, 场地西北地段分布有两处较大面积鱼塘及多处水塘和沟渠,杂草茂盛;东侧分布有大面积掘土坑,坑底最大深度约4.5m〔高程约-2.0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北侧村 庄以东一带多为生活垃圾堆场。

2.2 地层土质概述:埋深0〜1.0m为人工填土 [Qml]形成的①i杂填土及①2素填土层, 该人工填土层由于勘察期间的场地平整和填埋施工, 造成分布厚度和 范围变化较大埋深1.0〜3.5m为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形成的④粘土 层土层分布较稳定,属高压缩性土埋深3.5〜15.0m为浅海相沉积[Q42m]形成的第I海相层⑥i粉质 粘土、⑥ii淤泥质粘土、⑥2粉质粘土、⑥2i粉土及⑥3粉质粘土层本 层以厚层⑥ii淤泥质粘土及⑥2i粉土层分布不稳定该层⑥ii淤泥质粘 土及⑥ 21 粉土层为本工程建筑基础与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影响土层2.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年平均变幅为0.60〜0.80m左右三、现场概况:基坑底标高为-7.35m〔相对士 0.000〕,开梢挖深为4.9m,楼座电梯井位置集水坑基底-9.75 米〔挖深 7.3 米〕 ,处于地基土⑥11淤泥质粘土及⑥21 粉土层,从现场已开挖场地和细砂层厚度来看,现场水量较大,流砂非常严重,致楼座基坑电梯井、集水坑开挖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地基土防止扰动和基坑边坡稳定, 特制定此流砂处理施工方案,保证边坡稳定四、处理措施4.1 增加降水井数量根据现场情况,在楼座及周边地库开挖过程中,槽底土体含水量较高, 影响开槽施工, 原布置降水井间距已经难以满足施工降水要求,需适当增加降水井数量,特别是在深坑〔电梯井、深集水坑〕四边各设置一口降水井, 井底低于深坑底4m, 设专人 24 小时持续降水,降低土体含水量。

4.2 深坑处理措施4.2.1 设降水井、钢板桩支护在深坑〔电梯井、深集水坑〕周边每边各设置一口降水井共四口,以降低土体含水量,为了防止坑周围土体坍塌,难以成活,挖深坑之前需在距坑边600mmg围内周圈设置钢板桩,采用36#钢板桩,桩长8m, 一顺一丁咬合布置,为了加强钢板桩整体稳定性,在钢板桩桩顶设置帽梁4.2.2 坑底处理待钢板桩及帽梁施工结束后,对深坑进行挖土施工,开挖过程中如钢板桩帽梁变形过大, 可采用角部加角撑的形式 因坑底土质较差,需挖至坑底垫层底标高以下,先填筑 2-3步袋装水泥,再铺设300厚石硝压实,填至坑底垫层底标高时应满铺厚塑料布来隔绝地下水上返,紧跟着进行坑底垫层施工1 :赚_2-5maNN打38艇昨新处理制醺4.2.3 砖模砌筑垫层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 开始进行周圈砖模施工, 为了满足石专模的稳定性,可采取下部1000mm范围内而专模厚为500mm中间1000mmi用370厚,最上部厚度可减为240mm考虑到坑内施工的要求, 砖模需采用单面收脚的形式, 以利于深坑砖模抹面及防水层施工此外,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砖模与钢板桩支护之间土体渗水流失,在砖模砌筑过程中, 砖模与支护结构之间可采用填筑袋装水泥加石硝的方式; 现又正值雨季, 考虑到砖模与钢板桩支护之间土体密实度及工期的要求, 采取随砌砖模随填筑袋装水泥的施工方法, 因新砌筑砖模强度难以抵抗袋装水泥外推力, 须加设支撑, 支撑可使用对面贴墙设置木板中间加设钢管对撑的形式, 随砌随填随撑, 满足密实度及砖模的稳定性。

4.2.4 钢板桩拔除砖模砌筑、袋装水泥填筑、内撑施工完成后,进行钢板桩拔除4.2.5 坑周边坍塌部位采用回填石硝的方式,分层分步夯实4.3 浅坑处理措施浅坑〔浅集水坑〕处理可参考深坑处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4.3.1 支护4.3.1.1 木排桩加挡泥板支护浅坑支护可采用打设木排桩加挡泥板的方式,沿坑四周交圈打设木排桩,间距不宜过大,木桩底部打至坑底垫层底标高一下 500mm左右, 木排桩外侧设置挡泥板, 在竖向钢管底板垫层底标高位置内外各绑扎一根水平连接钢管,以保证木排桩的整体稳定性4.3.1.2 二道支护如施工过程中3.1.1措施仍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可采取在挡 泥板后300-500mm位置再设置一道木排桩的形式,以减小土体侧压 力□ c c o c c nU LJ浅坑处理平面图4.3.2 坑底处理处理方法同深坑坑底处理方法,因浅坑周边未设置降水井,坑内积水可采用浅坑底挖集水井下泵进行明排的措施4.3.3 石专模砌筑垫层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开始进行周圈砖模施工,砖模与 支护系统之间填筑袋装水泥,随砌随填,视情况适当加设内撑4.3.4 坑周边采用回填石硝,分层分步夯实,考虑到支护体系在处理完成后难以拔除, 木排桩及挡泥板应打至垫层底标高以下或在底 板垫层底标高位置切除。

4.4 基坑防水层、防水保护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与基础底板防水层做法相同五、现场临时用电5.1 认真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JGJ46-2005;5.2 降水用电系统:采用三级漏保,确保安全;5.3 配电箱、开关箱的选用:符合规定要求;5.4 配电箱的设置:远离火源、水源;5.5 现场线路的规定:保证整齐、清晰和相对固定;5.6 水泵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进行检测和检查, 无问题后再使用;5.7 移动潜水电泵的注意事项:施工前要先拉闸后断电;5.8 对作业人员的要求:必须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六、降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6.1 安全生产目标:无工程安全事故和无重大设备事故6.2 安全责任制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强化“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本工程实行安全责任制6.2.1 项目经理是安全施工的总负责人6.2.2 生产负责人对安全施工负直接领导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6.2.3 技术负责组织安全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的交底和安全技术教育6.2.4 安全员对分管施工范围内的安全施工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6.3 现场安全设施的验收6.4 进入现场施工的所有工人应穿绝缘鞋和戴好绝缘手套,防止漏电伤人。

6.5 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现场指挥,上下照应,换班作业同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作业, 将人员撤出现场,并及时将情况上报现场负责人七、安全文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好文明施工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7.1 施工现场人员佩戴安全帽,外排水排至指定位置,不得肆意乱排7.2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管理严密,防止有损周围环境和人员身体健康现象的发生7.3 设专人负责工地周边地区的清洁工作,保证在施工期间周边环境到达令人满意的效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