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探析作者:杨琳(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行专业082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老师:席成孝[扌商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前 人的理论成果,又着眼于当代中国实际,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新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实 践价值[关键字]: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主要领导人,在领导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稈中形成了新的丰富经验 总结这些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工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主要表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稈在一定 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 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I川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木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但由于党的丁•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谋,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发展,发生了“文 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的错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 地分析了产生失谋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是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节开放,坚持四项基木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 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一的中心,两个基木点”的基木路线,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冋答 了长期困扰和朿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党的十 一屈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 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个 大台阶,探索出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 社会主义木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 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冋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地位 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的状况,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 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 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课题。
这就要求当从新的实 际岀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发展变化科学认 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他指出, 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木 利益,这样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提岀科学 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冋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 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嘱目的发展 成就,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II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仍是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木扭转,缩小城乡、区域 发展并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这些矛丹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 严峻挑战2003年,党的卜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党的I-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6年,全国人大I-届四次全会指出:“ I-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牢尚树立和全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卜七大把 科学发展观写入当章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改苹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的探索和冋答了什 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木方法,创造性地用他们分 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主要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 所以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就是因为我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采取教条主义、木木 主义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木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与我国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因为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 的观点,在这一科学的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党才能总结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与我国的 具体实际相联系、与时代相结合的科学论断我党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的观点,从而确定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的根木路线,把以人为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发展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 的根木任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才 会进一步关注精神世界的发展,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目的都是 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正是在这一 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主要领导人才确立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 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 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谋的,都必须坚决反对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下,我党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 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中国的基木国情出发历 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以各个国家和民族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为依托 的,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只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转变为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木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基木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做出了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这 一最大国情的基础上,初步冋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木的理论 问题。
邓小平1-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他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丄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 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上义 [4]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木质理论,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将社会发展轨道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正确的轨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 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江泽民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基于这一事实,提出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Z, 党的事业就遭到挫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拍出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 岀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贯彻执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才会更加白觉和全面,才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 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I叫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继承前人,有突破陈规,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 全面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 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事实,就是客 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 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悄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同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 找出周国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