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方言调查字表解析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6.50KB
约26页
文档ID:423576339
方言调查字表解析_第1页
1/26

方言调查字表分析1.声调例字的排列原则及作用声调例字共分三大竖行,自左至右(其间竖线作间隔)(1)第一竖行以横线隔为三栏,分别阐明如下: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辨别的影响现表中加入“古音”和“北京音调类”为作比较之用记下这些例字方言音读的调类与调值,就可以比较如下问题:①方言调类有无入声?②方言调类分不分阴阳?③中古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的分合尚有什么影响?例如按北京音记下这些例字的调类与调值就会得出“北京音调类”一行所列的结论;①北京音没有入声中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北京音为阳平,入声清音字从这两个字来看,北京读阴平与阳平②北京音只有平声分阴阳,全浊字读阳平③中古全浊上声,北京音读去声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次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辨别的影响这一栏与下一栏基本作用同样,所不同的就是两栏例字的韵母性质不同,下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阳声韵及其入声韵,而这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阴声韵及其入声韵(《广韵》中阴声韵本没有入声韵相配,在这里为了照顾比较的体例,因而在阴声韵之后加上和它重要元音相似的入声韵)记下这些字方言音读的调类与调值,就可以比较如下问题:①方言调类有无入声?②方言调类分不分阴阳?③中古次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的分合有什么影响?例如按北京音记下这些字的调类调值,整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北京音没有入声。

中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北京音读去声,中古入声清音声母字北京读阴平②北京音只有平声分阴阳③中古次浊声母对北京音调类再没有其他影响第三栏例字表这一栏如果用北京音记下来,所得的结论也与丰一栏基本一致,因此不同的仅仅是中古入声清声母字,上一栏的“一”字今读阴平,而这一栏的“得”字却读阳平从这一竖行的三栏分析中,可以得到有关北京音调类的初步结论:①平分阴阳(以清浊为条件)②全浊上变去(即阳上变去,清音次浊上声仍为上声)③去声不变④没有入声,变化复杂2)第二竖行:以横线隔为四栏,分别阐明如下:这一栏是比较古平声清浊对方言平声调类分合的影响,例字的排列原则是:①上横行为清音平声字,下横行为浊音平声字浊音涉及全浊与次浊,其中:“房(奉)、田(定)、锄(崇)、魂(匣)”是全浊,“雄”(云)是次浊全国大部分方言平分阴阳,分化条件就是古音的清浊,全浊次浊涉及其中,因此较时不必细分②每一对字的韵部等呼基本一致:“方房”是合口三等阳韵天田”:是开口四等先韵,“初锄”是合口三等鱼韵,“昏”是合口一等魂韵;“胸雄”是合口三等,胸”为钟韵,“雄”为东韵,同属通摄③每一对古声纽发音部位基本一致:“方房”同轻唇音:“天田”同为舌头音“初锄”同为齿音:“昏魂”同为喉音,’胸雄”同为喉音。

从以上原则可以看到:在不分阴阳平的方言中,这几对字将是同音字;在分阴阳平的方言,这几对字就浮现了不同的状况:要么声母、韵相似而仅声调不同;要么韵母相似而声母、调都不同在这里只是为了作声调的较,可以不管声母与韵母,在记录时,要在短竖线上作与否同音(或同声调)的就够了如:“方——房”用表达“√”同音(或同调)或用“”∕表 “方——房”表达不同调这一栏是比较古上声清音与次浊对方言上声调类分合的影响,例字的排列原则是:①上横行为古上声清音字,下横行为古上声次浊字之因此表内不列古上声全浊字,是由于就全国大部分方言而论,如果方言上声调类分阴阳,那么以上各对例字声调不同,按清阴浊阳的历史演变规律,这里以次浊为代表,也就可以反映这一现象,但如果方言上声调类不分阴阳,却又往往随着另一规律:全浊上变去,因此如果在上表古音格内将“次浊”改为“浊”而例字中并收全浊与次浊,就会带来比较上的混乱,不如单列次浊,可以先简捷地比较出方言上声调的分合,然后再进而考察全浊上声的变化②用短竖线联结的三对字,不仅韵摄与呼基本一致,并且由于古声纽的演变的成果,方音中都读成了零声母因此如果方言上声类不分阴阳的话,这三对字就有成为同音字也许。

一般话就是这样用两小点联结的三字,除古韵部相似或相近外,声纽明显不,因此,只需作声调的比较就够了这一栏是用来比较古去声清音、古去声全浊以及古上声全浊对方音调类分合的影响的将这三组字放在一起比较,是由于这三字对方言上声调类及去声调类的分合影响较大从全国方言来看,这种影响大体产生如下成果①在不分阴阳上与不分阴阳去的方言,这三组字的声调同样,同为去声如:北京话、汉口话、梅县话等②在不分阴阳上,分阴阳去的方言里,第一横行的读阴去,第二、三横行则读阳去,如:苏州话、长沙话、州话、厦门话③在既分阴阳上,又分阴阳去的方言里,这三横行字将互不同调,第一横读阳去,第二横行读阳上,第三横行读阳去如:广州话、广西博日话等这三横行的排列尚有一种原则:即:每一行小组的字是韵摄相似相近以及声纽发音位相似:“付妇附”分别是遇摄合口三等(付),流摄开口三等,韵摄相近,同为轻唇,“到稻盗”同为效摄开口一等,舌头音:“四似寺”同为止摄开口三等齿头音;“试市”同为止摄开口三等正齿音;“注柱住”同遇摄合口三等,“注”为章母,“柱住”为澄,从发展看,这两类声纽有也许同演变为舌音,“见件健”同为山摄开口三四等牙音:“救舅旧”同为流摄开口三等牙音;“汉旱汗”同为山摄开口一等喉音。

正由于每组字声韵相似或相近,因此,在某些不分阴阳上,阴阳去的方言里,就有成为同音字的也许,如:一般话这一栏是用来比较古入声清音、全浊对方言调类分合的影响的通过这六对字的比较,可以整顿出方言中有无入声,如果有,又分不分阴入和阳入长沙话、南昌话只有一种入声,而苏州话、梅县话、厦门话、福州话、广州话都分阴入和阳入如果没有入声,古入声清音,全浊字又是如何演变为其他调类的如北京话,在这里提成阴平、阳平两类,而汉口话却都读成了阳平并且由于这几组字的古音除清浊外,音韵完全相似八拔”同黠韵,重唇音,“发罚”同为日韵轻唇音,“督毒”同为沃韵,舌头音;“桌浊”同为觉韵,舌上音“失实”同为质韵正齿音;“湿十”同为缉韵正齿音,因此,在只有一类入声的方言中,在虽无入声而这两组字只转为另一类非入声的方言中,各对例字就成了同音字如,“八拔”在长沙话里都翻成〔pa,〕在汉口话里都读成吐pa〕在全国大部分阴阳平的方言里①1一3行读阴平,4一6行读阳平,如一般话在不分阴阳平的方言里1一6行为一种调类,如甘肃天水话、山西太原话(宁夏银川话较特殊,1一3行为平声,4一6行为上声)②7一9横行为古上声清音字,10横行为古上声次浊字,11一12行为古上声全浊字。

这6行的分合有两种状况:一是在不分阴阳上的方言里,7一10行为上声,11一12行属下面的去声,如一般话长沙话、南昌话、梅县活、福州话等二是在分阴阳上的方言里7一9行读阴上,10一12行读阳上③13一15横行为古去声清音字,16一18横行为古去声浊音字这几行的分合有三种状况:一是在既不分阴阳上又不分阴阳去的方言里,11一18行读去声,如一般话、梅县话等,(宁夏银川话较特殊,11一27行为去声)二是在不分阴阳上而分阴阳去的方言里,13一15行为阴去,11一12行以及16一18行为阴去,如长沙话、厦门话等(苏州话较特殊,7一9行为上声,10一12行及16一18行为阳去,13一15行为阴去)三是在既分阴阳上又分阴阳去的方言里,13一15行为阴去,26一8行为阳去,如:广州话、福州话④19一24横行为古入声清音字,25一27行为古入声浊音字,这几行的分合有二种状况:一是在保存入声的方言里,也许只有一种入声,如:长沙话、南昌话、扬州话等,也也许分阴阳入,如:苏州话、梅县话、厦门话、福州话等,甚至尚有更复杂的变化,如:广州话,在分阴阳入之后,阳入又依韵母重要元音的长短而分“上阳入”(短元音19一21行)、“下阴入”(长元音22一24行)。

二是在没有入声的方言里,古入声转为其他调类,但转变的状况不同,也许转为一类,如:西南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转为阳平,也也许转为几类,状况就更复杂了如一般话,25行(次浊)转为去声,26一27行(全浊)转为阳平,而19一24行(清音)没有规律,四声均有如:“一出七匹黑桌约岁”等读阴平,“急竹织福”等读阳平,“笔百尺铁”等读上声,“即各却”等读去声)⑤从竖行来看,每行例字古音声纽同为一组:第一竖行(从左算起)为见组,涉及“见溪群晓匣疑”六母,排列的顺序是“见溪晓”〔清〕“群匣”〔全浊〕“疑”〔次浊〕第二竖行为知组涉及“知彻澄娘”四母,排列的顺序是“知彻”〔清〕“澄”〔全浊〕“娘”〔次浊〕第三竖行为照组,涉及“照穿床审禅日”六母,排列顺序是“照穿审”〔清〕,“床(或禅)禅(或床)”〔全浊〕“日”〔次浊〕,第四竖行为精组,涉及“精清从心邪来”六母,排列顺序是“精清心”〔清〕“从邪”〔全浊〕,“来”〔次浊〕第五竖行为端组,涉及“端透定泥”四母,排列顺序是:“端透”〔清〕“定”〔全浊〕“泥”〔次浊〕第六竖行为帮组,涉及“帮谤并明非奉”六母—为照顾编排体例的一致,未例“敷”母,排列顺序是:“帮清非”〔清〕“并奉”〔全浊〕“明”〔次浊〕。

第七竖行为“微”母〔次浊」第八竖行为“影喻”二母“影”为清,“喻”为次浊竖行的排列之因此采用“同组”的原则,是由于古调类与古声纽互相影响,发生变化的关系最密切,因此既可以从声类的辨别去发现某些方言、声调变化的线索,也可以反过来由调类的辨别检查声类变化的线索以上三大竖行,第一竖行为综合比较;第二三竖行为分别比较,各有侧重通过这些比较就可以找到方言调类的辨别及其与古音调类分合的关系,这样方言声调的轮廓就显现出来了2.声母例字的排列原则及其作用声母例字表列为10横行,分别阐明如下:①第一行:这是环绕着唇音声母的分合所列的一组比较字古音格内标明声纽(清浊)和其他其条件(涉及韵摄和声调)由于这些都是方言声母演变的重要条件,这一行可以分为三组进行比较:A.“布一步”“别怕盘”为一组,记下这些字方言读音的声韵调就可以比较古唇塞音在方言中的分合有四种状况:一是古全浊的消失,全浊清声变成送气清音,全浊仄声变为不送气清音,如北京话“步布别”声母为〔p〕(其中“布步”同音)“怕盘”声母为〔p,〕二是古全浊消失,全浊无论平仄,全读为不送气清音,如:福州话“盘步别”声母同为〔p〕这样“布步”也为同音字三是古全浊消失,全浊无论平仄,全读为送气清音,如梅县话“盘步别”声母同为〔p产〕,四是保存浊音,如:吴方言“盘步别”声母同为〔b〕。

B.“门一闻”为一组用以比较古明微母在方言中的分合有三种状况:一是“门,声母为〔m〕,闻,为零声母,如北京话二是“门”为[m],“闻”为[v],如:苏州话三是“门、闻”声母同为〔m〕,因而二字为同音字,如广州话C.“飞一灰、冯一红、符一胡”为一组,用以比较古唇擦音在方言中的分合本来“飞冯符”为古擦音,而“灰红胡”为古喉音,在语音发展中这两组浮现了分合的错综关系有三种状况:一是原古擦音仍读〔f〕,原古喉音仍读〔x〕,如北京话二是古擦音与喉音合流,都读为擦音〔f〕于是这三对字成了同音字,如长沙话三是分合错综复杂,如广州话飞灰”同声母〔f〕,但韵母不同,“冯”为〔f〕“红”为〔h〕“扶”为〔f〕而“胡”为零声母②第二行:这是环绕着舌尖音声母的分合所列的一组比较字可分为两组进行比较:A.“到一道”“夺太同”为一组,比较古“端透定”在方言中的分合,有四种状况:一是古全浊消失而不分平仄一律变为不送气清音〔t〕,如福州话读“道夺同”,声母同为〔t〕 (这样“到道”也为同音字)三是古全浊消失而不分平仄,一律变为送气清音〔t,〕如:梅县话读“道夺同”声母同为〔t,〕四是保存古全浊,如苏州话读“道夺同”声母为〔d〕。

B.“难一兰”等九字为一组,比较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