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振玉同志的优秀事迹介咨盘振玉同志是郴州苏仙区五马珑小学的教师五马珑是苏仙区塘溪乡的一•个 偏僻瑶族村,离郴州城有50多公里,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学校很小,现 有1个教师,6名学生,实行复式教学盘振玉老师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默默 无闻地工作了 20多年,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为瑶乡教 育和瑶胞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页献长期扎根瑶山,倾注满腔热血1982年7月,16岁的盘振玉初中毕业,象同龄人一样,非常希望读高中 考大学,从而走出闭塞的大山可是五马珑小学原来的老师离开了,外面的老师 又暂时调不进来,村里的孩子无人教,眼看就要全部失学既是村支书又是父亲 的盘贵云找到她,反复劝说她:“孩子,目前你是我们村文化最高的人了,你来 当老师吧盘振玉泪如雨下,她面临着艰难抉择,—•方面是上高中终于有了一 次改写命运的机会考大学,从此便可以永远走出大山,过上优裕的城市人生活, 这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啊!另一方面是听从父亲的劝说,留下来教书,这意味着 可能一辈子与青山为伴,生活清苦艰辛何去何从,她心如乱麻,矛盾极了,父 亲说:“我知道你想考大学,但你不教书谁来教?山里的孩子没有老师怎么办? 这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啊!何况你后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要读书,你就忍心扔 下他们不管?”想起自己小时候对读书的渴望,想到即将读书的弟弟妹妹,想到 山里孩子们的处境,她的心软了,最终含着泪水答应了父亲,挑起了教学的担子, 这样一干就是2()多年。
五马珑小学地处海拔11()()多米的瑶山深处,2年前连照明电路、和公路 都不通,至今还不通公共汽车每学期开学前她都要花一天时间到学区开会,为 了不耽误第二天给孩子上课,往往都是两头黑地赶时间天不亮就打着电筒动身, 步行六个多小时山路赶到学区开完会后她又背上教材和教具往回赶,饿了咬几 口馒头,渴了喝几口山泉水,因为路不好走,又是摸黑,通常要花七八个小时才 能回家,往往到家已是深夜了有一回,她从学区开完会回家,走了一半的路程 下起了滂沱大雨,路上一•时碰不到几户人家,带的雨伞根本挡不了雨,想着孩子 们第二天要等着自己发书上课,盘振玉同志硬是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路上摸黑前 进,深一•脚浅一脚,不知摔了多少跤,直到凌晨两点才到家,当深夜未眠的父亲 打开家门时,他简直不敢相信,站在面前全身湿透沾满黄泥巴的就是自己的女儿, 她己经摸黑在野兽和毒蛇出没的山路上跋涉了 7个多小时!父亲哭了,盘老师也 泣不成声,但她安慰父亲说:“别难过了,我不是没事嘛,明天学生不能没有老师上课啊!”若干年后盘老师每当提起这一段往事都会禁不住流下眼泪学校只有几个学生,从校长、老师到炊事员也只有她一个人白天她要上四 个年级的课,为孩子们煮饭,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半夜还要起床为孩子们捂 被子,一天到晚,她总是忙忙碌碌。
为了教好孩子,她订阅了许多报刊杂志,长 期坚持自学,不断给自己“充电”节假口便挤时间下山向名师和老教师请教, 或到书店买书瑶山的孩子在上学前不懂汉语,她就先用瑶语讲课,再“翻译” 成普通话,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都能较快运用普通话 与别人交流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学效果都不错这些年来,她送走了 260多名 瑶山孩子,其中13名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她就像一只山村小渡船,将山里姓一 个个送到了希望的彼岸在辿远的瑶村小学教书,确实比较艰苦,她也曾有过很多下山和改行的机会, 丈夫曾在乡里工作,还有一•位亲戚也在区委当领导,许多人都劝她:“振玉,你 那么好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一•下,换一份好点的工作啊,再说在山上教了这么 多年,换个地方也理所当然!”对亲朋好友的一片好心,盘振玉总是抱之一笑: “我离开了谁来接班?再说我也觉得离不开孩子们,离不开大瑶山了她曾坦 率地对别人说自己也曾动摇过,也曾有过下山甚至改行的念头,但那样的念头总 是一闪而过,22年来,她始终无法割舍的是这三尺讲台和瑶山的孩子们,她始 终守望着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当被问及为什么20多年能坚守大瑶山上时,她常常笑着回答说:“爱上教育 事业,我无怨无悔。
盘振玉同志正是这样一位老师,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 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爱洒山中学子,兼做慈母严师学校是个课堂,更应该是个温暖的家盘老师既做严师又做慈母,总是以一 种慈母的情怀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盘老师的家离学校有五公里,为了不影响教学,她说服爱人,自己独自一人 搬进学校住山区居住分散,上学路远,部分学生需要在校住宿,他们中大的 10岁、小的5岁为了照顾他们,盘老师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妈,除了上课、备 课、学生外,还要为孩子们做饭、烧水、洗衣一•年冬天,5岁的黄义松生 病拉肚子,把被子和棉衣裤全弄脏了,她顾不得自己正感冒头痛,马上烧水给小 义松洗澡,并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山里孩子穷,只有一套冬装,盘老师硬是当 晚熬夜把黄义松的衣服和被子洗干净并烤干,第二天一早又给他换上,然后拖着 疲惫的身体去上课山中没有医院,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她坚持自学了医药知识,自备了一•些 常见病的中西药,一•些简单的毛病,如伤风感冒、拉肚子、烧伤、摔伤她都能应 付自如2001年下学期,6岁的黄志刚在家不慎摔伤,胳膊脱臼了,他父母也没 办法,把他背到学校,让盘老师治盘老师边鼓励边哄他,他才伸出小手让盘老 师脱衣服。
看到肿得好大,盘老师的心都痛了,马上拿出药酒为他揉擦这小男 孩真的很勇敢,竟没掉-•粒眼泪,他父亲感动地说:“盘老师,你真有办法,刚 刚在家连摸都不肯让摸,在你这却这么听话,谢谢您啦!’’这样盘老师连续帮他揉擦几次,两天后就好了还有一次赵明珍在家不小心 把脚摔伤了,呆在家里不能来上课,盘老师得知后,主动上门把她背到学校,照 样用药酒帮她治好了,让她很快回到了学校上课村里有一•个姓黄的小女孩,因为从小不爱讲话,产生了语言功能障碍,说话 口吃,由于怕同学们嘲笑,她跑回家不愿再上学了盘老师就到她家去反复做工 作,在征得其父母的同意后,把她接到学校里和自己同吃同住,为她洗衣做饭, 陪她聊天玩游戏,而后帮她纠正口形和发音,教她唱歌写字,终于使她逐渐走出 了心理阴影,不但能流利地和同学交流,而且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乡亲们都说:“盘老师教自己的孩子都没有那么用心过”作为老师,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每一•位孩子,不是太难的事,但要教会学生 如何做人,才是关系学生一辈子的事盘老师经常这样说,她在口记中写到: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 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 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为使学生学会做人,她把教育教学重点 放在两个“严格"上,一是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的一言—行都成为 学生的种子;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因此,盘老师十分 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是由于盘老师一•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五马珑村的青少年, 不管是在读还是己毕业离校,都将她当知心人,不管大事小事,甚至不愿或不敢 与父母亲人讲的事,都可以对她讲她所教的260余名学生中没有一•个违法犯罪 的,也没有一个不务正业的苦心经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五马珑小学虽然非常简陋,但盘老师一•直将它当成自己的一•个家她非常珍 惜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呕心沥血把它建设得更美好盘老师常常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校就是我的家,我要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建设好1997年,学校因山洪暴发而受损,修复校舍要2万多元,而村里拿不出一分 钱,想到孩子们要翻山越岭到10公里外的其它学校上学,盘老师的心情无法平 静,她当时心里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尽快把学校修好,于是她挨家挨户去募捐、 借贷,终于筹集了 4000元钱,她又多次跑教育局争取到了 1万元,最后解决了 钱的问题由于不通车,为了节约成本,她没有请工,而是和丈夫一起步行到 32公里外的山脚下把购买的建材一担担挑上山。
不知起多少个老茧,不知磨破 了多少个血泡乡亲们很感动,自发地出工出力,很快地修好了学校,使孩子们 又重返了教室五马珑很穷,学校更穷,连买粉笔的钱都很紧张,更无钱买教具了教具缺 乏,她就和丈夫自己动手制作为了上好自然课,每逢周末,她经常翻山越岭去 采摘各种生物标本记得有一次她的丈夫也陪她一起采摘,因走散了,她走到一 个山坳里,不小心掉进猎人狩猎的坑里,真是叫山山不应,叫人人不答,眼看太 阳就要下山了,她想外面的丈夫没找到自己肯定着急死了盘振玉急得直掉眼泪, 忽然听见了隐隐的呼喊声,她也跟着呼喊起来,这样才把丈夫黄由富招来,丈夫 用山藤搭下去把她拖上来,笑着说,“看你这份执着样,我真拿你没办法,幸亏 没出事学校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她便利用课余和假口带领全家人和孩子们把 教室旁的土堆和乱石挑走,建成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简单操坪她家并不富裕, 1995年前,她每月的工资不足10()无,转正后的工资也不高这些年来,她却 从自己的工资里先后拿出了 8000多元,用于垫付学生的学费和购置必需的教具 由于教室是干打垒的,虽然1997年翻修过,但毕竟经不起风吹雨打而破损了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区政协委员,她多次提出改善瑶山办学条件的提 案,常常含着眼泪在会上介绍孩子在简陋的土墙教室里读书的情景,并且利用会 期空隙一组一组地介绍瑶山教育的艰辛,呼吁社会支持瑶山办学,得到各界的积 极回应,市、区教育部门和一些学校以及社会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学校添置 了幻灯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室也粉刷一新,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引着文明上山,带领乡亲致富山区闭塞,缺少资金和技术,更缺少先进的观念,盘老师是五马珑村走出的 第一个女中专生,她总是把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带 头示范,把文明引进大山,努力为瑶山告别贫穷落后奉献着才智和汗水1986年冬,邵阳一家发电机厂的推销员来村里推广微型水利发电机由于 机子型号小,大家起初都在怀疑、犹豫,她当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类发电 机的介绍,性能似乎不错,于是叫推销员把发电机放在山沟里一试,效果果然很 好于是当即劝其父亲与另外两户人家合伙买了一台虽然只能供每家一•个灯炮 的电量,但终究结束了吃饭用煤油灯照明的烦恼用上电不久,她家又买回了全 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86年1月28 口除夕之夜,村里所有的人都到她家看春 节联欢晚会1987年上学年,她就带领学生到家里上“电”课,告诉他们电的 发明者、电的产生原理、电的用处,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收听新闻看到电 的诸多用处,乡亲们也逐渐消除了疑虑,随后,全村先后添置了几十台微型发电 机,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1999年她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到,要帮助农民自富,必须先修路于是, 她建议父亲和丈夫向区里写报告,并得到了区领导的重视,区领导要求村民先投 工,砍毛路,一段一•段地修。
但村民们毕竟思想一下转不过来,加上农忙,积极 性不是很高她就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机会跟学生讲修路的好处,给他们大讲特讲 公路修好后给山民们带来的好处,如山区里的农产品、竹子、树木等都能运下山 卖钱并要求学生回到家里做好义务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村民们逐步明白了修 路的好处,态度积极主动了,分配的任务都很快完成了在区政府、乡政•府筹 划下,由于她的建议和领导的重视,村里从各种渠道筹集到了 100多万元,由此, 一条简易公路终于在2002年正式通车了现在,通公路的地方有的家庭买了摩 托车,有的买了农用车,给村民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除了装微型发电机、带头置电视机外,盘振玉身上还有许多个“第-一她 买来了村里第一台,第一个在家里装起了,第一•个在五马珑种起了西瓜 和反季节蔬菜……“姐姐做鞋,妹妹看样”,瑶胞们纷纷仿效,买、装、 种经济作物,。